APP下载

汉越触觉词通感隐喻之比较

2017-05-09范氏秋红

关键词:越南语通感汉语

范氏秋红

摘要:通感是基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一种语言和认知现象,通感隐喻则是感觉词的特殊隐喻。因此,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汉越基本触觉词的通感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系统性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人类有共同的感觉和生理机制,越南和中国由于文化传统和地理环境的联系与差异,从而使得二者在触觉形容词的通感隐喻方面有很多异同之处,两种语言中同一个基本概念的触觉词共同投射到一个目标域,但所修饰的对象也有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汉语;越南语;通感;通感隐喻;触觉形容词

中图分类号:H030; H15; H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7.02.0025

中国语言学界学者袁晖把通感隐喻定义为:“在人们交流思想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有意地把人的各种不同感觉互相沟通起来,这种修辞手法就叫作‘通感隐喻”[1]。越南语言学家丁忠乐(Dinh Trong Lac)1983年对通感隐喻的定义是:“在认识和言语表达中,人们用一种感觉代替另一种感觉”[2]。1994年,他又对这一定义进行了补充:“通感隐喻是表示由不同大脑中枢产生的两个或多个感觉词之结合。通感隐喻的心理基础是各感官互相作用或相互结合”[2]。可见,研究者们都把通感隐喻看为一种语言现象和一种认知手段。

通感隐喻类属于概念隐喻,本质上是一种映射关系,用描写始源域感觉的词语映射到目标域的感觉。从一个感官范畴的认知域转移到其他感官范畴的认知域。

英国语义学家Ullmann[3]根據“可及性”(accessibility)强弱划分了五种感官的等级,把人的感官功能从低级到高级排列为: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可及性越强的感官就越低级,可及性越弱的感官就越高级。Ullmann也指出通感现象中 80%是用较低级的感知来表达较高级的感知。於宁[4]、季钰[5]认为“通感规律是基于身体经验的认知规律”,通感隐喻的映射方向是单向映射,从发育较早的感官感觉到后发育的感官感觉,其中发育最早的感觉是触觉,之后是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都是出生后才慢慢完善的。栾鸥[6]也认为通感隐喻的映射方向对应于感官的身体化特征,即“总是由体现身体化特征较多的感知来描述体现身体化特征较少的感知”。赵艳芳认为[7],人体的五种感官之中,触觉感受器官存在于身体的各个部位,所受空间距离的限制最大,获取的信息是事物最基本的属性,形成的感觉概念最容易认知,所以触觉是最基本、最活跃的感觉。

汉语和越南语中都存在着较多的触觉形容词通感隐喻现象。因此,本文在前人对汉语通感词的研究基础上对汉语 “冷、热、温、凉、硬、软、轻、重”和越南语“lanh, nóng, ' m, mát, cúng, m ê′ m, nǎng, nhe”等16个基本触觉形容词构成的113个通感隐喻情况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

一、汉越共有的触觉词通感隐喻

(一)触觉→嗅觉

汉语和越南语系统中都有专门表示嗅觉感知结果的词语,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有时候人们用触觉性状的词语来描写嗅觉感知到的感受,例如:

(1)黄少安教授参加我们的Teatime 活动 ,在四处弥漫的咖啡暖香中,我们一边细细品尝着香醇的饮料,一边聆听黄教授讲述。(sketchengine数据库)

(2)他认为淡水鱼土腥味重、刺多…(CCL)

咖啡的香味是用嗅觉器官感知的,这里“暖”是触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但“香”和“暖”都给人舒服、温暖的心理感觉。土腥气是用鼻子才能感受到的,但气味分子浓度高,分量大,使人难受,类似重量大的物体的感觉。所以触觉词“暖”、“重”与嗅觉词“香”、“腥味”结合起来描写气味的特征。

越南语里也有类似的现象,比如:

(3)Khi c ngang qua ti, mùi d ‘ u dùa tù tóc c to a? ra mùi huong n ‘ ng ' m ê' n khi ê' n ti cú ng ? n ngo. (V ê‘ m a? nh vu o‘ n xua, Anh Dúc)(她经过我的时候,从她头发散出的椰子油味的暖香让我一直发呆)

(4)Huong thom nhè nhe tù nh u~ ng chùm da huong tr ǎ' ng l ' p lóaang t o? a rng, lan xa trong khu vu o‘ n tràn ngǎp ánh trǎng. (Hà Phuong)(十里香花的轻轻香气正发散,弥漫在充满月光的院子里)

在上述例子里,“nhè nhe ” (轻轻)用于修饰“mùi thom”(香味)。 “Nhè nhe”是触觉感知的结果,而“mùithom”是味觉感知结果。“nhe”表示重量比较小,分量少,似人提重物般不觉得费力,“nhè nhe” 比“nhe”的程度更小。当闻到分量少的香气物质,让鼻子、情绪都很轻松,使人联想到“nhè nhe ” (轻轻)的触觉感受。就用“nhè nhe ” 来表达嗅觉感受。越南语“nǎng”(重)也经常转移到嗅觉感知域,如“mùi m ‘ hi hoi nǎng”(汗液味很重)。这些用法在越南语中非常普遍。

(二)触觉→味觉

汉语和越南语系统中,表达味觉性状词语非常丰富,有基本的味觉词,有混合味觉词,有心理味觉词等等,如:“酸、甜、苦、辣、咸、涩、鲜、甜津津、酸溜溜、苦涩、酸甜、美”,“ Chua,cay,mǎn,ngot, ǎ' ng,bùi,chát,ngon,chua chua,ngòn ngot”等等。

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味觉词来表达味觉感受,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只用味觉性状词无法完整地表达味觉的感受,这时就可以用一些表示触觉性状的词来表达。“轻”和“重”都属于触压觉的范畴, 而触压觉是触觉的一小类。 有时这两个触觉词用来描写味道的程度,如:

(5)他们就增加一点苦味,有的地区喜欢口味轻的啤酒,他们就减少苦味。

(6)西安的小吃口味很重,比如羊肉泡馍,服务员会上一盘大蒜头和辣酱给你调味。

可见,触觉通于味觉的现象较为少见。所用的特指味觉感受的形容词也很少。“轻”和“重”本义是指“分量大”或“分量少”,可以衡量的,比如,“这张桌子有十二斤重”。“轻”和“重”作为触觉通于味觉词的时候就带有表示味道“淡”或“浓”;“淡”或“咸”的意思。

越南语与“重”“轻”相对应的“nǎng”、“ nhe”也经常用在味觉域,表示酒的浓度高或低,如:

(7)C a? m on chú, nhung cháu khng u ' ng uoc ruou nǎng. (Vietlex)(多谢您,但我不能喝重酒)

(8)Chén ruou nhe c u~ ng làm Ngan choáng váng.(Vietlex)(一杯轻酒也让小银头晕眼花)“nǎng(重)”、 “nhe(轻)”是属于触觉感受范畴的词,和 “nǎng, nhe”与味觉范畴的词语 “ruou”(酒)相结合,表达人对味道的感受,因为“酒”的浓度是可以衡量的。除了““nǎng”、“ nhe”以外,越南语触觉词“mát ”(凉)、“ nóng ”(热)也常用以描写味觉感觉。如:

(9)Nh u~ ng chi ê' c bánh bt loc trong su ' t, ngot mát vi u o‘ ng phèn.(D ~ Phuog Anh) (Vietlex)(淀粉饼颜色透明,甜凉似冰糖)

(三)触觉→视觉

触觉词语向视觉转移,描写视觉印象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各种语言中都可以找到触觉词语用来描写视觉感受的现象,如英语有“Warm Colors and Cool Colors”,汉语有“暖色”、“冷色”,越南语有“màu lanh(冷色), màu nóng(热色)”。

(10)老年人喜欢冷色稳重沉着,青年人喜欢暖色,健朗活泼。(CCL)

(11)D ' i v o' i hoa kh ngu o‘ i choi thu o‘ ng chon các tng màu lanh, tao nên v e? sang trong quy phái. (Vietlex) (欣赏干花的人常选择显得高贵清雅的冷色调花朵)

色彩的温度感和人类的心理有关,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由于联想经验形成的,是颜色带给人的主观感受。暖色是指红、橙、黄类光波长的鲜艳颜色;冷色是指绿、青、蓝、紫类光波长度接近紫色波长范围的颜色。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红色常让人联想到太阳、火焰、血液等热烈的东西,所以使人感到炎热或暖和。而绿色、蓝色是森林、大海、蓝天等宁静的自然风光的颜色,所以给人冷和静的感觉。

不只颜色有冷暖,人体的一些部位如面孔、眼、眼光等也有主观冷暖感受,如:

(12)他怔怔地望着李石清冷冰冰的面孔,想说什么,但终于没敢开口。(CCL)

(13)她用热辣辣的目光盯着我看。(莫言《丰乳肥臀》)

(14)他那温暖的目光使我感到,他的关心是十分真诚的。(CCL)

“面孔”、“眼睛”、“眼光”是要通过视觉系统才能观察到的内容。这里用“冷”、“冷冰冰”、“热辣辣”、“温暖”等具体形象的触觉性状形容词来表达抽象、不可捉摸的面部表情,这样的表达,使得人的表情好像是可以具体触知的。其实,面孔、眼睛的温度没有任何改变,眼光是没有温度的,只有脸部表现出来的表情给人的心理感觉类似温度带来的心理感受,这是触觉域投射到视觉域的基础。类似的还有:目光冷峻、冷色、一道寒光、 暖色、溫和的目光、色彩柔和、目光尖锐等。越南语温度词“nóng, lanh, ' m”同样可以投射到视觉域,以描述脸部上的表情,如:

(15)……nhìn vào ánh m ' t lanh nhat c u? a ban, dù mu? ' n mua hàng, ho c u~ ng s e~ b u? i thi. (Vietlex)…(见到你这样冷淡的目光,即使再想买东西,他也会走出去)

(16)Tuy m o' i gǎp nhung hai cái nhìn a~ nóng b o? ng nhu có l u? a. (Vietlex) (虽然刚刚认识,但双方的目光像火一样炙热,亲热互看)

(17)Ly Xuan nhìn chúng ti v o' i ánh m ǎ' t ' m áp. (Vietlex)(李春以温和的眼光看着我们)

触觉词还可以用来描写外界事物如太阳、月亮等,如:凉飕飕的月光、ánh trǎng lanh bu ' t.

足见,用触觉词来表达人类对视觉的认知,使得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事物更加真实、亲切。

(四)触觉→听觉

汉语和越南语都有诸多触觉词语向听觉域投射现象。如,汉语有“冷言冷语、语气很硬、粗重的声音、温言软语”等等。越南语的“Giong nói lanh lùng(冷言冷语)、 giong tr ‘ m ' m(沉稳温暖的嗓音)、 nói nǎng(粗重的声音)、 nói nhe(轻柔的声音)”等都是触觉词根与听觉词搭配组成的词语。例如:

(18)如果是艺术片,受伤的男主人公将以冷言冷语反抗,然后愤而离家出走。(莫言《丰乳肥臀》)

(19)“你叫什么名字?” 她笑着,用温暖的声音问。(莫言《丰乳肥臀》)

(20)Mng nhìn ch ‘ ng b ǎ‘ ng i m ǎ' t s ǎ' c lem, giong lanh tanh: - Anh u‘ ng có v o‘ vit. (Vietlex)(小梦用尖锐的眼睛看着她丈夫,声音冷峻:“你不用狡辩!”)

(21)Tr o‘ i phú cho chi su nhay c a? m và ch ' t giong tr ‘ m ' m, ngot ngào, hop v o' i nh u~ ng phim tam ly x hi. (Vietlex) (她天赋的敏锐和沉稳温和、甜美的嗓音适合于社会心理类型电影)

“温暖”和“' m”用来描写听觉域的印象,形容柔和沉稳、浑厚的嗓音,语气缓和,引人喜爱的声音。“冷”和“lanh”投射到听觉域,形容毫无感情的声音,强调的是两人之间产生一种距离感。

词语的语义转移现象以及感官感觉词语的通感语义转移现象普遍适合于人类的认识规律。通感隐喻的形成是源于各种不同感官感受到的属性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周碧秋认为(Chu Bích Thu),“词的评价义素是多义词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最基本理据。” [8]温度词的通感意义也基于评价义素,即表示感情色彩义素。如, “热、冷” “nóng, lanh” 具有“引起难受的心理感觉”之义;“暖、凉”、 “' m, mát” 具有“引起舒适、愉悦的心理感觉”之义。在对待别人时,一个人通过话语、脸部的表情表露疏远、无感会使对方感到不舒服、不愉快;反过来,话语、举止表示亲和、热情会让人感觉舒服愉快。由于作用于触觉的刺激与其他感官得到的刺激引起的感受有一定的相似性,使得表示温度和其他触觉感觉词经常得到人们用来表达其他感官感知到的印象。

二、汉越触觉词通感隐喻的差异

(一)汉语“热”和越南语“Nóng”通感隐喻间的差异

汉语的“热”和越南语的“Nóng”的基本义都是表示温度高,都有表示性格、关注度、疾病、药性等引申意义。不过,据我们的考察,汉语“热”的通感用法比较少见,投到听觉域一般出现于几个成语,如“冷嘲热讽, 冷讥热嘲”。“热”与反义词“冷”结合,从触觉域的“冷、热”转到听觉域,形容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嘲笑和讥讽。

(22)书店营业员竟冷嘲热讽:这么小小的年纪就谈情说爱,买什么爱情诗选,怎么得了?

有时,“热”还可以表示辛辣的食物,或投射到嗅觉域描写一种特殊的气味如:

(23)那热辣辣的酒像火烫一样通过喉咙直吞到肚子里,呛得她快流眼泪了。

(24)医院对面有一家面包店,老远就闻到热烘烘的面包气味。

越南语的“nóng”不能用于听觉域,但在视觉、味觉语义场的使用比较普遍,如:“than hình nóng b o? ng”(热烫的身材:穿着透露显出非常性感,吸引人的身材), “màu nóng”(热色:暖色), “cay nóng”(辣热:很辣的味道),“c a? nh nóng”(热片段:电影激情片段), “ a? nh nóng”(热照片:一般指裸照,或两人恩爱,亲热的隐私照片)……

(25)nh m ǎ' t nóng b o? ng c u? a anh nhu c ǎ' m su vào m ǎ' t ti.(他热烫的眼光直视着我的眼睛)

(26)Nh u~ ng ngu o‘ i bi bênh thuc m hu, nhiêt tính, khng nên ǎn nh u~ ng thuc ph ? m cay nóng. (阴虚、火重的病人不应该吃辣热的食物)

(二)汉语“凉”和越南语“mát”通感隐喻间的差异

越南语里“mát”(凉)映射到视觉域,如“mát m ǎ' t”(凉眼), “tuoi mát”(鲜凉), 指令人感觉爽快、舒服的颜色或非常透露、勾人的穿着。“Mát” 也可以投射到嗅觉、味觉域,如“mùi thom mát”(香涼的气味)、“ngot mát”(甜凉),指清香的气味或使舌头舒服的微甜如葡萄糖或冰糖的甜味。

(27)Ch l? sau mt êm, nhu có phép m ‘ u, t ‘ ng tt ‘ ng l o' p l o' p bc thang nuong chè a~ cùng lúc bt dy m ‘ u xanh non to mát m ǎ' t。(过了一夜,像有法术一样,一层一层茶树一齐发芽,肥嫩养眼的绿色(嫩绿凉眼))。

(28)Khng khí ban êm thoang tho a? ng nh u~ ng mùi thom c u? a các bng hoa, mùi hoa m u‘ c hoà l ~ n v o' i mùi thom mát c u? a hoa ly, …(夜里的空气漂浮着淡淡的花香,桂花香和千里花的清香(凉香)交融…)

“mát”(凉)本来形容温度适合、不热,让人感到舒服的触觉感觉,“mát”与属于视觉域 “m ‘ u(颜色)”结合表示光亮或颜色使眼睛感到舒适、让人喜爱的视觉感受。“mát”给嗅觉域的词语“mùi thom(香气)”或味觉域词“ngot(甜)”修饰,表达清淡的香味或微甜。一般情况下这些甜味是凉性的食品,如:冰糖、柚子、梨子、葡萄等。

“Mát”还能转移到听觉域“nói mát”指以冷静的态度,轻柔的语气说话,听起来像称赞似的,不过,深层意义含有责怪的意思。汉语的 “凉” 不能描写视觉、味觉、嗅觉的感受。但“凉” 可投射到听觉域,如“男声苍凉悲壮” ,指说话声音使人感觉忧伤、悲痛;或“风凉话”是落井下石之类的话语,形容站在事件之外说讽刺性的话,常常用于对不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和讲话的人的反驳,是打消别人积极性的嘲讽话。

(29)Bà me khng chiu n ? i n u~ a, nói mát: - Dúng l ǎ' m, con a, con s ǎ' p to nh ǎ' t nhà r ‘ i! (父亲忍不下去,就说:“对了,孩子你对了,这个家你快要是最大的了!”)

(30)消息传开,有人兴奋,也有人说风凉话:“自行车是夕阳工业,唔得(不行)。”(CCL)

学习汉语和越南语的人,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很多人不掌握这些小小的差别,以为“nói mát”的意义对应于“说风凉话”,所以就混淆了。

(三)汉语“硬、软”和越南语“cúng、m ê‘ m”通感隐喻间的差异

“硬、软”、“ cúng、m ê‘ m”都可以投射到听觉域,如“语气很硬”、“Nói cúng”、“软绵绵的声音”、“ m ê‘ m giong”、“m ê‘ m m o? ng”描写说话的声音、语调、语气。

(31)那位医生语气生硬地说:“没有病历本,你叫我怎么看病?”

(32)M ê‘ m n ǎ' n r ǎ' n bung, th ' y mình nói cúng, ho khng dám hoach hoe gì thêm.(怕硬欺软,觉得我们说得很硬,他们不敢再刁难了)

(33)T ' t nhiên giong nói c u? a ng ph a? i r ' t m ê‘ m m o? ng vì nó s uoc ghi m lai. (他必然要说得很软薄(柔软)因为他的话被录音)

“nói cúng”(硬说)指表示立场坚定,毫不犹豫,不害怕的话语。因为硬的物体是比较坚固的,“硬”的语言也是坚决有力的。“m ê‘ m m o? ng”(软薄:柔软)为了说服、劝阻某人是以温和的态度、委婉灵巧的言辞说话。因为 “m ê‘ m m o? ng”的东西给人舒服,容易接受的感觉。人本性是不想听责怪、批评的话,所以委婉、轻柔、温和的话语是人人都喜欢,愿意接受的,那就是“m ê‘ m m o? ng”投射到听觉域的理由。

汉语还有“嘴硬”、“耳朵软”也是“硬”、“软”投射到听觉域的用法,如:

(34)江水山硬着嘴分辩:“大叔,你别听我妈瞎说,我一点事没有……”

(35)维嘉说,“老淡说他什么都好,就是耳朵软,没主意。”

“硬”与“嘴”搭配表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说话还体现不服,或指故意不真实的话。越南语也有“嘴硬”类似的结构“cúng hong,cúng miêng”(硬喉咙、硬嘴), 但词语意义跟汉语的“嘴硬”的意义完全不一样,如:

(36)Rành rot quá. Chi vo cúng hong, khng ci uoc. Thi ành chiu vy.(他有道理了,那个妻子硬着喉咙,只好服气,不再犟嘴了)

这里,“c úng hong”的意思是词穷理屈。越南语與“嘴硬”对应的词语是“già m ‘ m”(老嘴)。

越南语里“c úng、m ê‘ m”还经常用来描写视觉感觉,如“mói cúng”(崭新), “m ê‘ m mai”(柔软),例如:

(37)T u~ nh còn ua vo, con ra thành ph ' choi và mua cho vo mt chi ê' c Dream II mói c úng.(阿静还送妻子和孩子到城市玩儿,并且给妻子买了一辆硬新(全新)的摩托车)

一般来说,表示事物的名词都可以与“mói c úng”搭配。“cúng硬”之所以能修饰“mói新”是因为一个新的、没有用过的东西,一般情况下都比已用过的东西硬。比如,一本新书、一张新纸币都比旧书、旧纸币硬。

好身材的女人看起来像丝绸一样娇嫩、柔软,无论通过眼看还是手摸都可以感觉出来丝绸的柔软,杨柳是枝枝下垂,软弱的样子。所以越南语用“m ê‘ m mai”(柔软)来形容女人的身子。

(38)T ' m thn m a? nh mai, y ê' u u ' i m ê‘ m mai nhu li ê~ u kia làm sao chiu n ? i 10 nǎm tù. (她杨柳一样苗条、柔弱的身子怎么受得了十年牢狱)

(四)汉语“冷、热、暖/温”和越南语“nóng、lanh、 ' m”通感隐喻间的差异

“温”和“ ' m” 都可以用来描写听觉域的印象,形容柔和沉稳、浑厚的嗓音,语气缓和、引人喜爱的声音。汉语的含“温”的词语数量比越南语要多,而多用于描写说话的语气或言语的表情,如:温言、温和、温和的声音、温言温语、温言软语、温言柔语、温言细语、温言柔笑、温言和气…。越南语的“ ' m, tr ‘ m ' m, ' m áp”常位于“giong(嗓音), giong nói(说话声音), ti ê' ng cuòi(笑声), giong hát(歌声)…”后面作定语,偏于描写人的嗓音而不强调说话的语气。

汉语一般指有“暖色”和“冷色”的概念,越南语与“màu lanh冷色”相反的意义有“màu nóng热色”和“màu ' m暖色”概念。“màu nóng热色”和“màu ' m暖色”都指红、红紫、红橙橙、黄橙、黄等比较鲜艳的颜色。在天气冷的时候,常用 “màu ' m暖色”,因为这时的色光给人温暖的感觉。反而,在炎热的夏天,太阳大,照射强,给人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如果看见红、红紫、红橙、黄橙等颜色会让人感觉更热,所以把这些颜色叫“màu nóng热色”。

(37)Nh u~ ng gam màu có s ǎ' c cao ví du nhu o? , cam, vàng, h ‘ ng, tím… ê‘ u uoc coi là nh u~ ng gam màu nóng. (google.com) (波长高的颜色如红、橙、黄、紫…都属于热色系)

(五)汉语“轻、重”和越南语“nǎng, nhe”通感隐喻间的差异

汉语的“轻、重”和越南语的“Nǎng, nhe”都可以用于味觉域,但是,描写对象却不一样。越南语的“nǎng, nhe” 一般只能用以描写酒的浓度。中国人常用表达触觉感知的“重”投射到味觉域来表达味觉感受,形容味觉量的浓度较大(化学物品对感官刺激的适宜量),喜欢吃咸、辣、麻等更加刺激味蕾的味道。与此相反的是口味“轻”指喜欢吃清淡的、不太刺激味蕾的味道。越南人直接用味觉词“咸”、“淡”表达,没有这种表达方式。

(38)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偏高热量、高甜度以及重口味,这样的食物吃起来的确不错,但这同样是造成你肥胖的主要原因。

(39)因为川人口味重、好麻辣,导致结直肠癌在四川发病率较高。

“重”和“nǎng” 都可以描写嗅觉的性质,如,“味道重”( nǎng mùi)指身体或事物的酸臭味。越南语还经常用“nǎng, nhe”描写花香、香水等气味的浓度,如:“mùi thom nhe”(香味很轻)指香味比较淡,“mùi nǎng” (重味)指香味比较浓。据我们的考察,越南语的“nǎng, nhe”在嗅觉域的使用频率高于“重、轻”。

(40)Mùi thu ' c r ' t nǎng ph a? ra ǎc quánh c a? ra nhà. (整个房间弥漫着浓重的药味)

(41)Tùng con gió luót qua cánh ‘ ng lúa chín lào sào, ua mt mùi thom nhe nhàng,…(一阵一阵微风把田野已熟的稻谷轻飘飘之香气送过来)

在投射到视觉域的情况,对应于汉语的“轻色调”越南语有“gam màu nhe”。除此以外越南语“nhe”还可以直接修饰颜色词,表示颜色的分量小,不太刺激眼睛的清淡颜色,如:

(42)Mǎt tròi tròn h ‘ ng nhe nhu chi ê' c èn l ‘ ng lo l u? ng gi u~ a hai hm núi xanh mo. ( Ma Vǎn Kháng-D ‘ ng bac tr ǎ' ng xòe hoa)(圆圆的轻红太阳像灯笼悬挂在两座绿油油的山腰中间)

同样, “mua nǎng hat, mua nhe” (重雨、轻雨: 大/小雨) 中“nǎng, nhe” 都是从触觉到视觉的挪移表示“密度大/小”,如果雨的密度大,雨水多,谁的重量当然也“重”,反过来,雨的密度小,水量少,水重量会“轻”。所以“mua nǎng hat, mua nhe”中, “重、轻”的派生意义是从“重、轻”的原型意义通过人们的联想而出现的。汉语中這种词义的转移用法都非常罕见 。

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发现,有些表示此触觉感受的词语用以描写其他的触觉感受,如越南语的“kh c úng(干硬)、 ngui lanh(凉冷)”里面的“硬”描写“干”印象,“冷”表达菜已凉的意思;或者两个不同触觉感受词互相结合描写其他感觉器官的感受,如:“s ǎ' c lanh(尖冷)、 m ê‘ m d e? o(软黏)…”先后描写脸部和说话的语气;或是一个触觉词与其他感官感觉词描写第三个感官感觉,像“m ê‘ m m o? ng(软薄)”是触觉域的词结合视觉域的词描写听觉印象,“冷静”、“冷淡”是触觉词结合听觉词或味觉词描写视觉印象。

三、结 语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对汉越两种语言的113个触觉域感觉词的通感隐喻情况进行了统计分类,结果表明:其中映射到听觉域的词语最高,有51个,其次是映射到视觉域的词语,有48个,再次是映射到味觉域的词语,有9个,而映射到嗅觉域的词语比例最低,只有5个,详见图1。

不过不是所有的触觉感觉词都可以映射到其他的四个感官感觉域,各个词语的通感隐喻能力也不同。下面是越南语和汉语基本触觉词通感意义对比表,见表1。

总之,通感隐喻是现代汉语和越南语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语言现象。通感隐喻的出现基于人类共有的生理机制。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是代表五官去认识周围万物。人的五官彼此联通,在不同程度上会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共同协调来感知事物的全面性、整体性。同一个刺激作用于不同的人,基本上会产生同样的无条件的生理反应,这就是人类天生已有的本能。这种刺激同时给人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刺激给人相同或相似的生理反应或心理感受就是形成通感隐喻的最大原因。感觉是源于身体体验,所以本质上身体体验也是形成通感隐喻的根源。

汉语和越南语都有着通感隐喻现象,不过,两者有异有同。汉越触觉感觉形容词的通感意义转移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词语所修饰的对象不同。这一点说明了越、中两国人民各自对世界万物的理解、体会方式以及联想方式也有异有同。相同点反映了两国文化长期交流的影响;相异点反映了两国特有的文化特色影响到人民的思想。

[参考文献]

[1]袁 晖.论现代汉语中的“通感”[J].江淮论坛,1980(5):109.

[2]Dinh Trong Lac. 99 phuong tiên và biên pháp tu tù ti ê' ng Viêt[M] .nhà xu ' t b a? n giáo duc, 1994:52-60.

[3]Ullmann S.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 Oxford: Basil Blackwell,1961.

[4]於 宁.“通感”与语义的演变规律:国外研究成果介绍[J].当代修辞学,1989(6):32-34.

[5]季 钰.痛感的多维度立体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8.

[6]欒 鸥.通感的认知阐释[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8:23-50.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8]Chu Bích Thu. Tính tù ti ê' ng Viêt hiên ai (tù cách ti ê' p cn tù vung-ng u~ ngha-ng u~ dung)[M].Viên ngn ng u~ hoc, 2006:70-71, 99-106.

(责任编辑 文 格)

The Synesthesia Metaphors Contrastive Research of

Tactile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PHAM THI THU HUONG

(1.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2, Hubei, China;

2.University of Language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VNU, Hanoi, Vietnam)

Abstract:Synaesthesia,a 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phenomenon,is based on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Synaesthetic metaphor is a special metaphor of sensory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synaesthesia metaphor cognition of common tactile words based on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in terms of commonness and individuality. Actually, Vietnam and China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 However, human beings have the common sensation and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Consequently, synaesthetic metaphor presented in tactile adjectives in the two languages has a lot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although the tactile words of basic concepts project onto the same target domain, the objects modified are different.

Key words:Chinese; Vietnamese; synaesthesia;synaesthetic metaphor;tactile adjective

猜你喜欢

越南语通感汉语
学汉语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汉语经历体标记“过”及其在越南语中的对应形式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存在句否定形式与情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基于“通感”理念的沉浸式幼儿玩教具研究
汉语介词“跟”和越南语介词“voi”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