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一场展览的潜在价值

2017-05-08陈娱

优雅 2017年5期
关键词:巴塞尔艺术展藏家

陈娱

香港艺术展香港展会于3月21日至3月25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共呈献242间来自34个国家及地区的顶尖画廊,其中29家为首次全新加入的画廊机构。在时间上位于第一季度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可以算是衡量新的一年全球艺术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虽然据《2017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及《TEFAF 2017年度全球艺术市场报告》所言,全球艺术品总体估值在2016年下降11%-12%,市值为566亿美元,但本次香港巴塞尔在五天内仍然吸引了至少八万人来到现场。

中国“经典”当代艺术家们作品上的缺席,与肉体上一窝蜂地在席,都无不表示出这次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有关中国,又无关中国——这不仅体现在中国画廊的减少,同时也体现在那些在中国设有分部的国际画廊们在选择上也更加侧重外国“据点”所代理的艺术家。

被誉为世界艺术博览会之冠的巴塞尔艺术展,于1970年创办于瑞士巴塞尔(Basel),主要展示现代与当代艺术创作。2002年,巴塞尔艺术展跨出欧洲,开始在迈阿密海滩展出,到2013年更进驻亚洲,在香港设立展会。在某种程度上,虽然香港巴塞尔隶属于巴塞尔艺术展,许多中国艺术家及画廊主们认为来到香港巴塞尔就是世界巴塞尔系统的一部分,但西方画廊主们在接受采访时仍然会着重强调画廊或画廊所带来的艺术家具有参加瑞士巴塞尔(Basel Basel)或迈阿密巴塞尔的经历。而与往常人们想当然地将中国艺术市场与藏家们看为香港巴塞尔的最大特色不同,来自欧美的画廊主们早已将眼光着眼于大亚洲地区,同时在艺术市场全球化的环境之下,西方参展商越来越少地为顺应潜力巨大的亚洲市场口味而改变自己——即便中国占据亚洲90%的交易份额;此外,从本次东南亚及日韩藏家、艺术家的高度活跃中也可以看出其在市场及学术上已然站稳了脚跟,总体来看,亚洲的藏家们开始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中国“经典”当代艺术家们作品上的缺席,与肉体上一窝蜂地在席,都无不表示出这次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有关中国,又无关中国——这不仅体现在中国画廊的减少,同时也体现在那些在中国设有分部的国际画廊们在选择上也更加侧重外国“据点”所代理的艺术家。

一些国外评论员认为,本届算是最好的一届香港巴塞尔。同期,还有众多外国机构于北京、上海及香港等地举办晚宴派对。但在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曾参与香港巴塞尔的中国画廊被拒之门外或在展会的优先级上被下降等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马太效应”已然在艺术圈发生——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的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在《2017年艺术市场报告》作者克莱尔·麦克安德鲁看来,艺术市场如今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正是如此:持续发展的、极端的财富不均加剧了艺术市场恶化现状。

无论是画廊主还是卖家,仍然颇显保守——在过去一年中被火爆宣传的VR艺术及其它科技艺术也许更多地只能存在于体验区,而作品售价在50万美元以下的中端市场则越发引人关注。

当然,对于画廊主及艺术买手们来说新的一年并不完全是坏消息。从本次博览会及相关报告中可以看出,拍卖销售额在全球艺术品销售总额中的占比降至37.5%,而经销商模式的销售额占比已超过60%——全球艺术品市场正由拍卖模式转向经销商销售模式。在2016年,全球艺术博览会销售总额大约133亿美元,这一数据意味着这一销售数字从2010年起以年增长5%的速度增加,与六年前相比已然增长了57%。

私人销售现在约占全球总销售额的70%。经销商市场本身的特点,能够为收藏家,尤其是高价值作品收藏家,提供隐私和匿名方面的便利。收藏家们更倾向于避开拍卖宣传来进行交易。已经开始促成更多私人销售的拍卖行也认识了这一点。这种变化不仅意味着拍卖行经营方式的转变,还让独立经销商从中受益。2016年通过经销商和画廊达成的私人销售增长强劲,零售额比去年增长了24%。欧洲(全球54%的经销商所在地)的私下交易比去年增长了20%。此外,经销商也在改变自己的经营方式。互联网(包括社交媒体)获得了显著增长,既影响了经销商推广其专业知识的方式,也改变了买家获取信息的方式。对于通过网站完成75%以上交易额的单价在5000美元以下的低端市场而言,这一点尤为突出。

就如画廊主们所说,在博览会上不用担心自己的交易状况,而是要担心自己是否带来了足够好的艺术品。从本次采访的29家新参加香港巴塞尔的画廊中可以看出,大型画廊更倾向稳健地将自己的优秀作品全面展出,以展示自己雄厚的实力;而中小型画廊主们则将眼光放在了将来——他们带来了更加激烈或独特的作品,以此来向这个对他们来说全新的市场与世界展示自己的调性和特点。但无论画廊主们如何选择,泯然众人从来都不是他们的选项——要么高端,要么独特。

“曾几何时,画廊以实体空间为主,展览项目可以直接與艺术家、藏家和策展人进行沟通合作,但是现在艺术圈的焦点已经转换到了全球化效应不断加速的艺博会周期模式中,而这对(一级市场)的传统模式是具有冲击效应的。”

在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的亚洲总监黄雅君(Adeline Ooi)看来,本次来到现场的全球各地的藏家们愈发年轻,这些藏家可能是为自己选购艺术品,也有可能是为其父母、家族选购藏品。另一方面,许多美术馆及学术机构的馆长、负责人或策展人也频繁出现于本次的香港巴塞尔上——“来自18个国家的逾78家美术馆和专业机构美术馆馆长、策展人,与全球私人藏家一起聚焦香港”。从刚刚结束的纽约军械库博览会来到香港,再加上每天停不下来的社交与聚会,就像是为香港画廊所独取的“办公室画廊”名字一样,似乎全球的画廊们都在努力适应变为“博览会画廊”。而在这一语境下,位于伦敦的威尔玛·戈尔德(Vilma Gold)画廊前几日宣布关停的这份邮件所传达出来的内容值得关注:“最近这些年,艺术界的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几何时,画廊以实体空间为主,展览项目可以直接与艺术家、藏家和策展人进行沟通合作,但是现在艺术圈的焦点已经转换到了全球化效应不断加速的艺博会周期模式中,而这对(一级市场)的传统模式是具有冲击效应的。”

这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当然,根据两份报告所言,大多数画廊主们对于未来很乐观,其中76.1%相信客户基数会增长,67%表示在线销售平台(包括他们自己的网站和第三方网站)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并将对他们未来的盈利产生更大影响。即便在如今的网络全球化时代,无论是对于各个职业的艺术从业者来说,在场性仍然凸显重要,即便那只是个“家门口的盛会”。

就中国内地而言,即便中国占据世界艺术市场交易份额的20%,仅次于美国的40%及英国的21%,但随着股市的起起落落,以及外汇兑换的限制,或是房价的高起不落,都无不阻碍着内地藏家及发生在内地的艺术交易。而对于香港来说,如何重回东方之珠的辉煌,保持其亚洲艺术品交易中心的位置,香港巴塞尔当然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巴塞尔在成立时的宗旨为帮助城市建立艺术生态系统,以此来帮助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创作更多的艺术,并且促进整个城市的发展,及文化兴盛。史提夫·福布斯说,如果巴塞尔真的可以建立这个结构,那它将超越艺术博览会的价值。而在本届香港巴塞尔期间官方不断发出的门票售罄通知,也许在喻示着艺术教育与艺术市场的双重启程。

部分展览作品:

1雪梨Roslyn Oxley9 Gallery ─ Michael Parekowhai《Putto》

纽西兰当代艺术家Michael Parekowhai擅长以夸张、幽默诙谐的手法创作摄影与雕塑,2011代表纽西兰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今年,他受雪梨Roslyn Oxley9 Gallery邀请参与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展示于2015年的雕塑作品《Putto》。《Putto》的创作灵感汲取自西方神话的小天使「普蒂」(Putti),但艺术家卻将小天使刻划为一名胖都都的男婴。当普蒂没有翅膀,全身赤裸倒在长椅旁,私处以马赛克遮掩,看起来就像正在睡觉、酒醉或死亡的平凡人物。

Michael Parekowhai也欢迎参观者坐到长椅上,与胖都都的男婴共享空间,试图对既定的文化符码提出质问:如果没有可以辨识小天使的象徵,人们会如何看待这名男婴,是长得像孩子般的醉汉,还是不小心落入凡间、失去羽翼的天使。

2香港Osage Gallery ─ 沉少民《峰会》

生于1956年的中国艺术家沉少民,作品以装置艺术、录像艺术与观念绘画为主。他曾如此说明自己的创作理念:“我的作品都有强烈的社会关怀,这跟我的社会经历、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有关。”

沉少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峰会》是一场虚构的会议,刻划卡斯楚(Fidel Castro)、胡志明、金日成、列宁(Vladimir Lenin)、毛泽东等五位共产主义领袖的“遗体”雕塑齐聚一堂,探索这些政治人物的理想与当今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

这五位曾经呼风唤雨的国家领导人,如今却参与一场安静无声的高峰会议。卡斯楚的人物雕塑被安置在床上,表达他在病榻中呼吸微弱、即将阖眼临终的情景,其他四位领袖则分别摆放在水晶棺木中,不禁令人反思社会主义先驱所提出的见解与理念是否依然适用当代。

3首尔Kukje Gallery ─ 金守子《Deductive Object》

韩国艺术家金守子(Kimsooja)以印度宗教「宇宙之卵」(Brahmanda)为灵感,运用韩国传统的五方色(obangsaek),创造出一个巨大的椭圆体《Deductive Object》。而作品的底座则以不鏽钢及反光物料製成,形成镜面效果,营造丰富的视觉效果。

这颗青红黄白黑等五色交织的“宇宙之卵”,像微世界万物的起源与循环,在镜面的投影下,又有另一颗卵诞生。金守子透过镜子为媒介,进一步探索“无中生有”与“有中生无”的概念,并试图打破观者对空间既定的认知与想像。对艺术家来说,镜子是另一种缝纫的工具,是一根针,能连结自我与对面另个自我。

猜你喜欢

巴塞尔艺术展藏家
2023巴塞尔艺术展巴塞尔展会格莱斯顿画廊展位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多元市场下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
巴塞尔Parterre One多功能休闲空间
后移2016·当代水墨艺术展
气球艺术展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巴塞尔:莱茵河畔的博物馆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