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工匠精神 厚爱职业教育

2017-05-08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工匠人才职业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3月12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在回答“职业教育下一步应该怎样发展来适应新形势下的变化?国家是否有相关制度上的设计?”这一提问时,陈宝生表示,建设教育强国,职业教育非常重要。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也需要培养爱迪生,需要培养鲁班。我们对职业教育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下文摘录陈宝生部长答记者问的相关内容。

大国工匠离不开职业教育

这几年由于央视播出一个专栏节目,我们国家开始流行两个词,一个叫作“大国工匠”,一个叫作“工匠精神”。这两个词都和职业教育关系非常密切。职业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可以到福州去看看马尾船政学堂,那是150年前建的,是一个标准的职业教育学堂。它的办学理念、教学方法、管理制度,放在今天的职业学校里面都不落后。所以,职业教育在中国已经成长了很长时间,有了坚实的历史基础,现在又有着急迫的现实需求。为什么?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和新常态,进入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大变动的时代。这个阶段加上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加上我们国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急迫的要求,要求我們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大规模的技术人才支撑。也就是提供两个公共产品,一个公共产品是在全社会通过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一个公共产品是提供大量的大国工匠。这就是我们的历史任务。

这些年来,中央对职业教育作出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安排。我们有《职业教育法》,我们召开过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了全面安排。现在,职业教育这一块,我们每年培养近千万的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支撑国家的经济发展。这是作出的贡献,但是我们还不适应。不适应在什么地方?不适应在我们的办学理念,整个社会的理念都不适应。就社会的理念来说,大家希望上普通高校,不上职业学校,还是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这是理念方面的,我们还存在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就是重课堂教学、轻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和实践“两张皮”,课堂上学的不会熟练操作。在内容建设方面也有这样的问题,内容比较陈旧,讲的还是过去的技术,学生学了去就业,这个技术是过时的,没有用。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七大措施促职业教育发展

一定要采取管用的措施。我们采取了几条措施:

首先,发布《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与之配套的一个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是工信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的,根据这个《指南》,加快人才培养。

其次,发布脱贫攻坚规划。根据脱贫攻坚规划,每一个贫困家庭培养一个人,让他掌握一门技能。这两个规划是非常实在的。

第三,促进产教融合。我们有一句形象的话,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只有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才能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才知道开发区人才需求的动向,知道需求,才能提供供给。

第四,促进校企合作。也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到学校去当老师,学校的老师到企业去工作一段时间,建立一种“旋转门”机制。这种办法发展下去,就可以促使校企一体,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特别是大企业。

第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们叫作“双师型”队伍,既可以操作又可以教学,有的来自工厂,有的来自学校,但是他是“双师型”的人才,这对于提高质量非常重要。

第六,要作出制度安排。这个制度安排就是我们要修订《职业教育法》,目的是引导整个社会转变观念,对职业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把职业教育看成孩子人生发展的一个非常有前途的选择和途径。

第七,在制度上解决现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分离的状况。也就是建起一个“立交桥”。在职业学校就学的,他想上普通学校可以转过去,二者可以在一定的节点上实现转换,搭起一座“立交桥”。同时改变考试制度,目前,普通高校先录取,然后职业学校再录取,好像职业学校低人一等,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从制度上作出安排。

总的来说,我们国家教育的发展,建设教育强国,职业教育非常重要,和普通教育一样,是我们国家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智力保障。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也需要培养爱迪生,需要培养鲁班。

近年来,广东省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在不断优化,在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效,职业教育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恰恰如此,在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的当下,要求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要更加精准。职业教育如何使所培养的技能人才能够成长为“大国工匠”,更需下一番功夫。相信伴随着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将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让更多的“大国工匠”为“中国制造”强本固基,引领“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释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责任编辑 魏家坚

猜你喜欢

工匠人才职业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90后大工匠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致敬!老工匠
毛遂自荐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