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一地鸡毛里独善其身

2017-05-08秋泥

辽河 2017年3期
关键词:刘晓明鸡毛滨海

秋泥

小说是在距离里产生的,比如写身边的一些朋友,你不能照录他生活里的鸡毛蒜皮,假如他突然去远行,而且又去了很久,就产生了惦念,一些往日的交往细节会不自觉地冒了出来,你在这样的情绪里,或虚构或非虚构,都是文章。有句话叫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其实指的是蓝本,是用到小说里的材料,如果这个部分不是你所熟悉的,那就成了上坟烧报纸——糊弄鬼了。问题是读者不是鬼,编辑更不是鬼,他们拒绝糊弄的直接做法是弃之如敝屣。

一直想写写身边每天在做的事儿,这些感触是直接的。但没有距离就等于无缝连接,我得先找到一些细节来切入。小说是躲在人物的背后说事儿,得有一个隐喻的东西才好看,这让我想起了一件往事。记得是1998年,仓储公司的刘晓明在滨海码头请我们吃了一顿红烧石鲢鱼,当时真的是吃了一惊,分明是鱼,鱼肉却是筋道的,味道也很是鲜美。刘晓明是海边长大的,而且是海钓好手,自然晓得其中的道理,他说,这种鱼是在礁石缝里长大的,为躲避天敌生生撞出了一身腱子肉。我后来离开了滨海,就再也没吃到过这种鱼,但它独有的口感却长久地留在了记忆中。我想,是海底粗粝的礁石造就了石鲢的韧性和硬度,使它们对周遭的种种习以为常,忘却了自己与生俱来的柔软。这一切,只为生存。这恰好对应了我的生活感触,但又不仅仅是环境和生活压力问题,也有虚荣心和个人私欲在里边,激发了人性的负面效应。

我们作为写作者,因为文学而常常有自我审视之心,也较他人有更多的思考和反思。我们从文学中体悟到的那些澄明和诗意,往往与现实相悖。芸芸众生,人人痛恨贪官污吏与社会不公,调过头去却又恨自己怎么就没有这样可以借力的亲属?扪心自问,我们淹没在每一天里的所作所为有多少能上得了台面?有多少可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当下人缺乏自省,身旁早已满目疮痍,谁人肯独赏梅花。个体的麻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集体麻木。

其实这又牵扯了更深层面的东西,今年春节有定居国外的同学归来探亲,讲起国外生活体会时说,在国外办事不用求人,适合我这种守规矩又不会搞关系的人生存。我听后愕然,这何尝不是我们向往的生活方式。

作家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把问题写出来供人思考。写完这个小说我没有如释重负之感,却是交织着一种莫名的虚空和悲凉。迟子建在《群山之巅》结尾写到: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到谁的呼唤。但愿如我一般微弱的呼喚能汇聚起来,形成共鸣,让更多的人能听到,让我们的生活一点点好起来。回过头想,《石鲢》这个小说里到底写了什么呢?却说不太清楚了,是撕扯出我痛感的那部分生活境遇吗?或是只是写了我想写的东西,仅此而已。

生活如尘雾弥漫,十面埋伏。个人的能力有限,做不到玉宇澄清,那就尽可能的洁身自爱吧,在一地鸡毛里独善其身。

猜你喜欢

刘晓明鸡毛滨海
一种轨道车辆外紧急锁盖板装置改进研究
巧解纠纷展笑颜
《广东省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LettheSparkoftheCultureCollisionsShin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Gothic Elements in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捐鸡毛
探讨海洋文化符号在南方滨海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做“创时代”领跑者
新年“希望球”
张飞丢鸡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