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潍坊市构建五个机制加强机构编制管理

2017-05-07宋立军

机构与行政 2017年4期
关键词:机构编制潍坊管理机制

宋立军

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对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政府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潍坊市以加强重点环节管理为突破口,着力构建五个机制,打造了全方位多维度的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机构编制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水平。

一、政府部门机构编制量化评估机制。政府工作部门是行政体制运行的重要主体,也是机构编制管理的重心所在。2013年以来,潍坊市按照省编办“分期分批、五年全覆盖”的部署要求,对市县两级政府部门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机构编制评估,目前已评估290家、完成率92%。评估中,突出被评估部门职能配置情况、运行机制情况、职责履行情况和机构编制规定执行情况等4大重点,坚持指标体系“一年一调整”,每个指标都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看过程与看结果相结合、抓关键与可监测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具体的评估要素、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为使评估更直观、更深透,从2015年起,实行百分制量化评估,每项指标都赋予不同权重,创新评估问效数学建模机制,重点围绕评估发现的薄弱环节,予以数据图表分析,以直观图表和具体数字,深入剖析、点明要害,实现评估图表化、问效形象化。评估之后,部门之间不仅整体工作由过去的不可量化、不可排序变得可排可比了,而且各项具体指标,谁优谁劣、谁高谁低,优势是什么、短板在哪里,都一目了然、公开透明,真正实现了指标全量化、优劣全公开、部门可比较、整改更精准。仅2016年,市级对部门职责弱化调整、下属事业单位登记不规范等50余个问题予以整改,有效提升政府部门工作效能。

二、事业单位综合监管机制。事业单位量大面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支撑,也是机构编制管理的难点所在,必须坚持综合施治以管好管活,激发其发展活力。针对运行体制不活的问题,重点对公益三类事业单位“动刀”,出台指导意见,取消行政级别,实行企业化管理,砍掉束缚其发展的“枷锁”。针对职责弱化后退出机制不活问题,加大力度进行僵尸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对全市5000余家事业单位基本情况和任务性质进行了全面摸底,对发现的职能弱化、设置过于分散事业单位120余家,通过撤并方式进行清理整合,对56家僵尸事业单位予以撤销。针对用人机制不活的问题,专门出台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使用、公立医院和高校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等三个管理办法,解决人才招引难题,确立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500名,为全市46家公立医院和6所高职院校分别确定人员控制总量37830名、6765名。比如,市农科院承担着大量的国家和省市级各类农业科研课题,受2014年精简压缩编制影响,编制由130名核减为122名,造成人员超编,但又急需引进小麦、花生、果树育种与栽培等领域的专业博士。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启用高层次人才专用编制,在两年内为其引进5名相关学科博士,保障了各项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针对任务目标不饱满、导向作用发挥不好等考核机制不活问题,不断改进考评方式,完善考评机制,四年来共为市直考评A级单位追加年度考核优秀名额903个,累计压减12个C级单位公用经费107.5万,2个主管部门因所属单位考评C级数量超过30%,在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被“一票否决”,大大提升了干事创业能动性。

三、机构编制事项跟踪问效机制。机构编制事项办理是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业务,也是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最核心的实现路径。以往“重审批轻监管”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不利于实现机构编制资源的效益最大化。自2016年开始,潍坊市探索开展机构编制事项全程跟踪问效,实行多维调研、研究审批和跟进监管的“整链条”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了机构编制权威性和管理效能。事项批复前,实行“八问工作法”,从机构现状、历史沿革、政策依据、配套措施、效果预测、后续管理等方面进行全维度梳理研判,既问“前世今生”,又考虑后续可能产生的“正负效应”。研究办理过程中,对“论据”不充分、违反政策的,直陈原由并坚决退回;对论证可行的上会集体讨论,并实行“挂账处理”,将前期调研论证数据及研究批复情况等记录在案,为后续跟进管理打好基础。事项批复后,按照“分类问效,同类可比”的原则,设置决策落实、运行效果和调整优化方向等3项内容40项问效指标,对批复6个月后、1年内的事项开展定向问效。制定印发《2016年度机构编制事项跟踪问效工作实施方案》和《潍坊市机构编制事项跟踪问效实施办法》,明确对10个事项开展问效,并将问效结果与职责调整、机构撤并、编制核减挂钩,对综合得分低于60分的2家单位,提出了机构撤并或核减编制的处理意见。通过全程问效,实现了被动前置化审批向主动全程化监管的转变,大大提高了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四、严控机构编制协调配合机制。严控机构编制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核心要义,尤其在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这个“硬杠杠”下更要加强。潍坊市将制度建设作为严控机构编制的根本保障,不斷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先后下发加强编制使用管理、严控机构编制、健全机构编制人员与经费管理协调配合机制三个《意见》,扎紧了严控的制度“笼子”,形成了相关部门间分工协作、定期督查通报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合力。但受部门间工作方式方法、信息沟通等因素影响,“线下”业务办理的效率仍需提高。为此,潍坊市以承担全省机构编制人员与经费共用管理平台建设试点为契机,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通组织、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自有系统,构建人员姓名、岗位标识、机构名称等8大类92项统一指标,将市县镇三级7000余个机构20万余名人员信息数据“共享共用、同步更新”,对用编进人计划、人员增减、领导职数审核、工资统发和经费核定等5个关联业务,全部实行“线上”闭环办理,搭建高效能的数字化平台,部门间上下游业务办理更加协同,联管联控的协调配合机制更加完善。在政策性安置、专任教师等财政供养人员增加和工商质监等部门下划的背景下,潍坊市连续五年实现财政供养人员负增长,2012年底至今,共减少5200余人。

五、机构编制违规案件严肃查处机制。严肃的责任追究是强化落实的重要抓手。对待机构编制违规案件,必须打磨好锋利的“牙齿”,让问责戳中痛处,才能维护好权威。一是宣传预防成常态。将机构编制法规政策宣传纳入党校年度培训计划,连续5年为12个主体班次进行宣讲,培训2500余人次。每年编印《机构编制法规政策汇编》《典型案例汇编》发放编委领导、部门领导班子及组织人事干部,使宣传预防成为常态,让遵守编制纪律成为共识。二是严肃查处立规矩。2010年以来共受理各类举报件50余件(次),撤销违规设立机构8个,建议并配合有关部门查处责任人员12名。如2013年,发现有一个县违规配备镇街生态建设管理办公室干部的线索后,及时立项督办,责令立即整改,妥善安置了涉及的23名干部,实现“违规必究”的刚性约束。三是举一反三促提升。针对省委巡视组指出的某县级事业单位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当即把县市区县级机构编制事项作为督查重点,2016年初连续开展2次“回头看”,对县市区全部71家县级机构进行实地督查,编制《县级机构运行情况问题清单》并在市编委会议作专题汇报,对6家机构进行了“撤一建一”或转型升级,推动了县市区县级机构的规范有序运行。

关键词:机构编制 管理机制 潍坊

猜你喜欢

机构编制潍坊管理机制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筝”艳潍坊四月天
机构编制实名制与档案管理
网通政务新浪潮 共话机构编制新未来
——2017年第一期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专项培训班(领导力班)顺利举办
潍坊 巧用资源做好加法
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