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联想思维能力研究——以《月球之谜》一文为例

2017-05-06刘雍芬

速读·下旬 2017年3期

刘雍芬

摘 要:《月球之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该课文不仅有着深厚的语文知识学习价值,同时也是学生联想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资源。该篇课文是一篇文学性颇强的科普文,介绍了许多与月球相关的知识,同时也提出了许多现阶段人类还未能弄清楚的问题,对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以及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有着不错的作用。文章基于此,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包括开门见山,启发思维;创设问题,调动思考;巧用对比,深化理解;鼓励质疑,促进联想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联想思维;《月球之谜》

联想思维指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是人类的高级思维之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探索、发现、创造的前提条件。联想思维能力是以联想思维为核心的学习能力,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以及自学能力培育中都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既是新时期创新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动追求。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以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学生联想思维的培养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此,以《月球之谜》一文为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做了相应的研究。

1开门见山,启发思维

课文的名字叫《月球之谜》,并且开篇就写到“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行文非常紧凑。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课堂,笔者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课文中说,“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笔者借助信息技术,将圆月之夜,月光洒满大地、江河的图片呈现出来,然后问学生,如此皎洁的月光让他们“遐想”到了什么。学生们不经思索,纷纷说到,月色漂亮。漂亮是学生对月光、月亮的直观印象,紧接着,笔者进一步诱导学生开动思维,联系生活经历以及阅读经历,再想一想,皎洁的月光下,有什么样的遐想。此时学生的答案便五花八门,有想到姥姥讲的神话故事,月亮里住着嫦娥,有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不一二足,这表明学生的思维已经被调动开来,此时,笔者再进一步,从科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月亮展开思考,如月亮交皎洁的月光是自己散发的吗?引出课文教学。

2创设问题,调动思考

问题对于课程教学而言,既是极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是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手段,契合文章内容的教学问题,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思考,而思考正是联想思维能力生成和发展的前提。对此,笔者在《月球之谜》一文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都创设了许多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比如,在课文阅读前,笔者向学生们说到:同学们,你们日常生活中都见过月亮,那么月亮离我们有多远呢?我们做飞机能不能飞上月亮呢?引导学生初步思考月亮与地球的关系及距离。又如,在学生课文阅读中,笔者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适时地加入一些问题,文章中写到“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笔者问到:为什么作者将没有水和没有生命连起来说,水和生命是什么关系,假如地球有一天也没有了水,人类还能生存下来吗?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当然,在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总结性的问题,如月亮为什么会发光灯。

3巧用对比,深化理解

联想思维指的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事物之间的共性,或者说相似性是联想思维得以存在的基础。对此,笔者在教学中非常注重采用对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与联想,从而训练其联想思维能力。相比于月亮而言,小学生对地球更为熟悉,小学生自出生以来便生活在地球上,知道地球上有水,有生命,知道地球白天明亮、晚上黑暗,知道地球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等。笔者在教学中非常注重从对比的角度出发,来引导学生关注月亮与地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事实上,文章在写作中也非常注重二者的对比,比如文章最后写到“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前的石块。”从课文分析可知,能够用于月亮、地球对比的内容有很多,比如月球的天空黑沉沉的,地球白天的天空湛蓝深远,又如月球上尽是环形山,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山,有光秃秃的山,有绿油油的山,还有奇形怪状的石山。这些对比对于学生从侧面加深月球的认知有着非常突出的效果。

4鼓励质疑,促进联想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疑问,或者说质疑能力在学生课程学习中的地位与重要性。质疑代表着学生在思考,学生思考的越深入、越多远,联想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尽管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但对月球仍然只是甚少,未知之谜不仅是课文中举出的,还有大量的未知之谜课文中没有提及,这也是文章末尾使用省略号的原因,省略号使文章结尾具有了开放性,并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质疑空间。质疑的内容既可以来自文章内部,比如月球土壤的杀菌能力,据说当时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了四种土壤。做完实验后发现,第三种土壤具有杀菌的本领,其他土壤与地球上的土壤没有什么分别。笔者举出此例后,学生们马上质疑,为什么同样是从月球上带回的土壤,有的可以杀菌,有的却不可以杀菌呢?又如,课文并未提到月球的起源之谜,笔者让学生在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然后派代表汇报。学生的疑问层出不穷:“月球的起源有三种学说:俘获说,同源说,分裂说。到底哪一种学说才是对的呢?”

5结语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对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非常不错的作用。不仅如此,《月球之谜》作为一篇科学说明文,对学生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有着非常可观的效果,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月球之谜》的具体谜团,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学生联想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勇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J].新课程·中旬,2014(11):68.

[2]侯明荣.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J].才智,2008(18):9,11.

[3]宋月娥,于永正.《月球之谜》教学纪实与评析[J].黑龙江教育,2013(11):11-13.

[4]高祥虎.在探究中享受说明性文体的理趣——以《月球之谜》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6(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