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2017-05-06唐辉

速读·下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条约香港英国

唐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文的学习回顾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结构等;学习这篇新闻的写作特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鉴赏作者对文字驾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互动交流;语言与画面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知香港回归这一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咀嚼语言,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学习本篇新闻写作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用心、用意。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伦敦奥运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于8月12日落下了帷幕,我国以获得38枚金牌,27枚银牌,23枚铜牌的好成绩结束了我们的奥运征程。在奥运场上,每当国歌奏響,国旗升起的时候,作为中国人,我们的内心都会有一股温暖的力量在升腾。其实,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世界人民面前冉冉升起的时刻何止此时。1997年7月1日,举国欢庆,世界目光聚焦中国,因为这一天,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今天,我们就跟随新华社记者的目光再次回味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二)研习课文

1.请生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2.提问:刚才朗读时,这位同学语气低沉,语调缓慢。我们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为什么没有激昂的语气,高亢的情绪?

明白:刚才我们是站在我们中国的角度,香港的回归对我们而言肯定是欢庆时刻,而作者写的是英国撤离香港,对英国而言此时应是黯然神伤的,所以,文章读起来语气低沉,语调缓慢。作为中国人,作者的内心是万分激动的,作为记者,作者必须客观反映新闻事件,而这正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不写中国人民的欢腾,不写香港人民的喜悦,而写英国的黯然离去,这种独特的视角正是这篇新闻的与众不同之处。

3.写英国撤离香港,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文章中具体的时间点有:4∶30,4∶40,6∶15,7∶45,子夜时分,00∶40。在这些时间点上作者写了哪些场景?请筛选文章信息,填写下表。

我们表格中同学们梳理出来的是当时真实发生的各个场景,是这篇文章的新闻事实。对时间的精准书写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同时我们看到作者对场景进行细致化的描写,让我们对每一个场景可看、可听,让我们能跟随作者的眼睛,作者的步伐感受到当时的情景,这是新闻特写的一大特点。

4.我们说新闻的结构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我们表格中所梳理的是这篇文章的主体,那其他部分在哪里?

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1)

主体:(2~10)

结语(11)

背景在哪里?(在主体中。)把现场实景和历史背景交叉写也是本文的写作手法之一,这样的写作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显示出历史的跨度,使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请同学们找找文中哪些段落是背景材料?

第4、7、10段集中介绍了一些背景知识。我们来看看作者对背景知识的介绍。

5.老师读第四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通过作者的介绍,你对港督府有什么印象?

明白:绿树丛生,100多年历史,港督们都很重视,对其进行过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和装修。但是,无论以前如何的装潢,现在港督府将成为历史的陈迹。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提问:为什么作者要写港督府成为陈迹呢?

明白:港督代表着英国行使权利,而港督府是英国统治的象征,是英国政权在港的标志。港督的离去,人去楼空,意味着英国统治的结束。港督、港督府这一切终于都将成为历史。

6.“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

“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这两句话是不是同一个事件?156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要反复的说呢?

156年前,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在鸦片战争之前,我们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虽然强盛的国事已经江河日下,但是在与英国的对外贸易中仍处于优势地位。在正常的交易中不能够获取利润,于是就用鸦片来毒害,来获取最大的利益。你们禁烟,好,那就来战争。这,完全是一种强盗逻辑。然而,最终他们的强盗逻辑竟然合法了。因为,战争我们溃不成军,最终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地割了,款赔了,就这样香港被割出去。而这些,仅仅是拿开了列强侵华的序幕,《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和约》《烟台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让中国大地上满目疮痍,民不聊生。为什么,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会眼睁睁的被别人拿走?国弱。因为“弱国无外交”。156年前的这一天,1841年1月6日,我们要铭记;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我们要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历史的教训我们更要铭记。

历经沧桑,今天,米字旗要降下,彭定康和查尔斯王子要从海上离开,大英帝国的统治宣告终结,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将要举行“日落仪式”。

提问:同学们,如果现在是香港回归的时刻,用一句话来说出你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你会说什么呢?

7.让我们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朗读文章的第9自然段。

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视频。

同学们,在这篇新闻中,新华社的记者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富有历史纵深感的笔触,庄重而含蓄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这一伟大的盛事,他们用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情,他们又何尝不是用实际行动在实践着对祖国的爱呢?我们也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应该怎样爱国呢?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命运和我们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让我们记住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

板书设计: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奋进未来

猜你喜欢

条约香港英国
英国的环保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条约解释中的拟制因素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香港之旅
展与拍
农民需要“不平等条约”
香港
全面解读《视听表演北京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