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政节目:抓住民生这个牛鼻子

2017-05-06薛锋谢安平王方玉

新闻前哨 2017年3期
关键词:问政影响力民生

薛锋++谢安平  王方玉

[摘要]“市民问政”是充分发挥舆论作用,让党和政府政策、意图和市民述求相向而行的媒体实践的成功范例。节目民生的深度契合和表达、政务资源的挖掘利用和深耕,或为正在困境中的地方广电媒体影响力重建提供了一写借鉴。

[关键词]问政 民生 影响力 创新

荆门广播电视台联合荆门市纪委、市监察局、市纠风办举办的荆门市 “市民问政”大型直播节目正式启幕。节目一上荧屏,就受到政府、媒体、市民的广泛关注。短短两年时间,这个以官方资源整合为前提、市民化表达和功效为载体的议政访谈类节目不仅成为了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提高行政效能的一个特殊平台,更因其权威性、公信力、多方互动等独特优势,成为荆门广播电视台收视王牌和节目核心。节目到底收获了些什么?为什么一个议政类访谈节目会有这样成绩?

一、五个“倍增”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冲击,地方广播电视开始实施窄播化、本土化,方言类、访谈类节目开始挤占荧屏,但节目的收视率、广告附着力尤其是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却开始下滑。“市民问政”栏目开办,收获在意料之中;但如此收获,着实在意料之外。

1.电视“颜值”倍增。

对于荆门广播电视台来说,市民问政节目更像一个探路石,悄然改变这电视的颜值。VAV荆门广播电视台2015年第27周(6.26—7.2)收视数据显示:7月2日,荆门广播电视台“市民问政节目首播收视率达到3.30,超过本台央视新闻联播转播收视率0.52,超过本台老牌自办节目荆门新闻联播2.13 ;创造了近年来本台自办节目收视新高点,成为本台真正的收视王者。

2.市民点赞倍增。

“市民问政”节目以“素面”朝向普通市民,让经常被“板着面孔”的电视节目变得耳目一新;广大市民大呼“过瘾”。市民期待和参与空前——参与观众从特邀找托到一席难求;留言和点赞爆表——每场活动前后爆料和留言已超过10000人次、累计点赞高达255万人次次。人气指数创荆门广播电视台自办节目(活动)之最。

3.领导眷顾倍增。

对市民问政从怀疑到眷顾的,不仅仅是“民”还有“官”。经过几年的经营和完善,市民问政监督功效倍增,化解民怨疏导民意功能日益凸显。有为有位!从节目开播时的事后批示,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顶层设计、策划实施,为节目权威性和功效增加了重重的砝码。2015年,荆门市委市政府更是在全市干部大会上把“市民问政”作为重要一项工作进行了部署,给与了这个节目空前的地位和底气。

4.媒体人自信倍增。

节目“颜值”换来媒体“颜面”---各部門对荆门广播电视台、荆门广播电视台记者认同和尊重,体现于广大观众对地方广电的支持和期待。地方媒体生存环境恶劣,甚至于到有关部门约个采访都要“求爹爹告奶奶”;而观众朋友的“向他们反映没有用”的言语反复刺激媒体人的自尊;市民问政---一个节目让它悄然扭转。

5.广告附着倍增。

媒体自信和自尊是“面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才是媒体的“里子”。市民问政因节目的特殊性不能插播广告,但市民问政用前后段位广告增值方式将其超强的关注度变成了真金白银。两年间,市民问政直播前后广告时段由原来50秒,增加为4分50秒,广告附着力由不足50万,增加到如今的200多万,增长了五倍;更重要的是,通过合理安排市民问政节目的重播,还将近十个“僵尸”时段,变成了活力时段,重播时段前后广告附着总和超过了60万。

二、三个紧抓

这满满的收获如何得来?享受连连惊喜,更应该沉思个中缘由与何去何从!仔细梳理近三年来荆门广播电视台的“市民问政”节目历程,我们觉得这是媒体实践中抓住“民生”这个牛鼻子,发挥舆论监督的力量和媒体喉舌责任而带来的“必然结果”。

1.紧抓重点关注的主题,市民的呼声才是首位“民生”。

纵观全国各地电视问政节目,电视媒体扮演的都是政策和民意桥梁、民愤和民怨舒缓器、部门作风监督员的角色,并不是站在市民的角度选择主题、案例。荆门广播电视台的“市民问政”节目开播之初,在表达主题的选择上,“官”气更浓,即更多地考虑部门的利益、颜面,对于关注度高、呼声强的许多问题都浅尝则止或绕道而行,节目收效不足预期,甚至一度受到市民微词。2013年底起,节目调整思路,从主体上确定了“问题由群众提、标准由群众定、效果由群众评”的思路,以“民生应答”为选择、确定主题原则,关注市民的“衣、食、住、行”,让节目真正姓“民”,“通天”主题接上“地气” 。

2013年第二场“市民问政”中的短片《“难解渴”的安全饮水工程》讲述的是沙洋县安全饮水办公室资料显示:2012年辖区的安全饮水工程已通过省级验收,老百姓都吃上了放心水。然而暗访组在沙洋县十里铺、五里铺等乡镇看到的却是有的没有通水,有的是半拉子工程,有的是豆腐渣工程,老百姓怨气较大。短片播出后,荆门市水务局及时整改,将辖区的安全饮水工程进行再次梳理,让这一民生工程真正得到解决。

掇刀双泉转盘和迎春转盘由于每天通行的车辆往来繁忙,经常发生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急需拆除;十多年来,一直没有部门回应解决,谈到实质性的问题,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都打起了“太极”; 2015年第二场“市民问政”对问题进行了反映。问政结束后,住建、规划、交通等部门迅速行动,仅仅2个多月时间就改造完毕,如今,规范的红绿灯代替了问题转盘,市民呼声由于节目得到回应。

2013年至今,荆门广播电视台各种规格问政节目(活动)已经开展近50多场次,其中对关涉市民日常生活民生问题的关注占到了近六成。

2.紧抓民生诉求的应答,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彰显节目公信力。

“事事有交代、件件有回音”,这不仅是节目目的所在,更是媒体公信力营造的基础。从“市民问政”节目创建之初,荆门广播电视台一直坚持对百姓诉求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节目以事实为依据,关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通过多途径让问政落地有声。2015年,有市民反映城区望兵石路修了7年,一直不能修通,本地媒体曾断断续续做了多次跟踪报道,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市民问政”节目介入后,了解到望兵石路一直修不通的原因就是荆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不敢于担当,不愿意加大做群众工作的力度,所以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暗访短片《七年修不通的“断头路”何时开通?》问政现场播出时,台上台下一片哗然,网络平台吐槽更是此起彼伏。节目主持人抓住问题持续追问,现场满意度投票、市民当场质询、网络论坛反馈、分管领导问责等方式接连“拷问”。责任部门负责人脸红出汗,正面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时间表、路线图。七年的老大难,在“市民问政”力促下得以解决。

不是所有的问题节目都能解决,但对所有收集和暗访的问题,节目都要求有回应、有推进。2015年,荆门市推出了“重点项目秘书制”,然而有些秘书不愿深入基层,也不给企业解决实际困難,这与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政策极不相符。一期问政节目中,栏目组推出了暗访短片《服务项目建设,我们到位了吗?》,揭露部分项目秘书不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的短片,反映了我市部分地方落实企业服务制度走过场、搞形式的问题。节目并没有能现场解决这个问题,但节目播出后,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大了对项目秘书的监管力度,并对部分人员进行诫勉谈话,让企业在荆门投资更加透明、通透。荆门市委书记别必雄专门批示对节目表示肯定,并表示将给予更大的支持。

“不管您是通过什么平台投诉的,我们都将在15个有效工作日内予以回复。”这是“市民问政”节目主持人每场都会反复播报的主持词。除了节目短片反映的问题之外,各种渠道获得的投诉、吐槽、难题、求助等节目都做了分类处理。以2015年首场市民问政活动后统计的数据为例:活动通过热线电话,微直播,网络互动等方式,共接受市民、网民反映问题36件。活动小组及时进行了责任分解,及时反馈;15个工作日后,相关责任部门已解决30件,占问题总数的89 %;正在解决4件,占问题总数的8 %;因联系方式有误无法解决的1件,占问题总数的2%。说荆门广播电视台市民问政对所有收集的问题完完全全做到了百分之百的有求必应,不是事实。2013年7月至今,“事事有交代、件件有回音”一直都是节目的目标。

3.紧抓高难度的话题,愈难愈凸现媒体监督影响力。

“市民问政”开播伊始,由于主题多是集中在市民吃穿住行的“小”民生上,问政的部门也多集中在供水供电、交通、民政、住建等部门。市民和被问政部门都颇有微词,说问政只敢拣“软”的捏,不敢嚼硬骨头。2014年开始,问政在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开始“进深水、抓大鱼”。如果说问政现场如同考场,考察的是官员们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2014年第二场,问政聚焦部门作风和经济发展环境等大民生,当期追问了一个企业“80多个印章的苦恼”。荆门市某批发市场从2012年12月申报以来,由于涉及到国土资源、招商局、商务局、水产局、农业局、规划局、林业局、水务局等八个部门,要盖上80多个公章才能正式动工。企业跑了半年多才盖了20多个印章,还有60多个印章没有盖。现场播放了记者的暗访短片,让部门效率低下、企业无奈尴尬真实曝光于公众。问政之后,当地政府迅速行动,不到7天就为企业落户解决了所有问题。企业家高兴地给节目组打来电话连说,真是没想到,一年多没啃下的硬骨头一下子就解决了!

如果说,“80多个印章的苦恼”这类难题难在解决上,那么2015年第二场关注的《难见天日的八里干沟》问题揭露则是难在采访的风险上。7月13日晚上9点多钟,暗访组到八里干沟的恒峰建材石料厂采访粉尘污染问题时,恒峰建材的负责人驾车赶到现场,并开车撞向专班人员(距离工作人员身体1厘米,工作人员当时距离10米深山崖边仅30厘米),并电话招来3名工人对摄像人员实施威胁、漫骂、推搡,其手下两名工人还先后两次抢抓专班人员的摄像机,进行人身攻击等,现场一度混乱,暗访组只得撤离现场。

说节目敢于迎难而上,不仅仅体现在对一个个难题推进和解决上,更体现在对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责任的调查上。据统计,2013年7月开播以来,共计150多个部门“一把手”、5名市领导(2名常委)被问政。问政结束后,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诫勉谈话35人,严重警告49人,免职撤职、辞退26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人。对于一个节目,这样的数据足够硬气。

三、四个问题

其实,清醒的媒体人都清楚,不论“市民问政”多么火,媒体舆论喉舌的本质没有变。媒体永远是媒体,它不是也不会是党委政府、司法部门或其他职能部门。所以面对“市民问政”成绩,我们更多是思考:

1.问政怎样保持问政对象和市民对其的新鲜感,媒体应该有何作为?

2.问政线索收集为什么这么难,媒体能够有何作为?

3.为什么很多平时都应该解决的问题非得在市民问政上才能解决,媒体能够有何作为?

4.问政附着的政务资源还可以如何利用,媒体能够有何作为?

事实上,四个问题的答案最终都指向了四个字——资源深耕,用创新形式对独有政务资源的深耕。

作为一档带有强烈时政性质的节目,市民问政节目的形式目前已采用现场3G、4G连线、电话、网络互动等多种电视类型的元素和表现手段;今后在问政节目中可大胆借鉴娱乐、综艺、真人秀等等其他类别节目的表现方式和手段,再充分融合起新媒体,就可以创新出更多的新节目样态和制造出更多的亮点来。如可以通过设立社区分会场、直播中职能部门配合现场执法、发起公益活动、问政单位直播网络互动等多项创新,相信每推出一期都会让人眼前一亮,成为节目的点睛之笔。除了节目本身的创新之外,节目延伸的探索也是资源深耕的一个方向;为了延伸节目影响力,问政小组及时推出了“市民议事”、“一问到底”等子节目,依托《荆门新闻》、《荆广新闻》、《直播荆门》、《垄上行》、《荆门周刊》开辟“民生关注”子栏目,对问政资源精心挖掘;目前,荆门广播电视台已基本形成了以电视《市民问政》节目为核心的民生节目群。同时还将“市民问政”引入新媒体,利用“云上荆门”独有的政务平台资源,开通《网络问政》,不仅将问政形式进行了拓展,更重要的是让问政常态化、和问政线索来源的可持续提供了保证。一个涵盖广播电视、电视、网络、纸媒的立体问政体系基本确立。

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市民问政”节目正是地方媒体充分发挥舆论效用,让党和政府政策、意志和市民诉求相向而行和媒体实践的成功范例。节目民生的深度契合和表达、政务资源的挖掘利用和深耕,或为正在困境中的地方广电媒体影响力重塑了一条出路。

(荆门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问政影响力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天才影响力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