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记忆

2017-05-06余培鸣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1期
关键词:新华日报创刊积极作用

余培鸣

【摘要】随着江汉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不断推进,更多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文物得以发现,江汉区博物馆筹建办公室收藏的一份抗日战争时期的汉口版《新华日报》便是其中之一。由于《新华日报》在武汉的发行时间并不长,存世量少,所以尤为珍贵。汉口版《新华日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和浓厚的地域性特征,它是抗战时期历史的见证,是武汉作为重要战略地位的体现,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标志之一。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新华日报》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宣传引导作用,成为抗战的舆论大后方,鼓舞着中华儿女勇敢向前。

【关键词】《新华日报》 武汉 创刊 抗战 积极作用

在江汉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江汉区文化局普查员整理出一份1938年在武汉发行的《新华日报》,距今已有78年历史,具有浓厚的武汉印记和抗战氛围,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鉴于《新华日报》先后在多地发行的特殊发展历程,文物鉴定专家将这份报纸定名为汉口版《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

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军侵华的步步深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达成再次合作、联合抗日的共识。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認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职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至此,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进入了一个全民族抗战的崭新阶段。

《新华日报》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等与国民党当局商议计划在国统区公开发行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的事宜,获得了国民党政府的许可。中国共产党原计划在国民党首府南京创刊出版《新华日报》,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筹备工作,比如周恩来邀请国民党政要于右任为《新华日报》题写了报头,而其他诸如新闻工作者的调配、办公场地选址以及报刊印刷等问题也已基本解决。但由于日军即将进攻南京以及国民党顽固派的百般阻挠等因素,使得《新华日报》的筹备工作被迫暂时中止。于是中共中央决定先转到武汉再作办报打算。1937年底,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为全国的抗战中心。到了武汉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为《新华日报》的创刊而努力,几经周折,终于在1938年1月11日正式创刊。报纸一经出版便受到了各党派各阶层爱国人士的欢迎与支持。在武汉期间,《新华日报》属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由董必武主管,潘梓年任报社社长。报社地址位于汉口府西一路149号(今武汉市江汉区民意一路大陆里4-9号),同年8月迁至府东五路(武汉市江汉区前进五路)159号,10月中旬迁至合作路44号继续办报。直至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新华日报》在武汉共计出刊发行了287期,发行时间仅有十个月。随后,《新华日报》迁往陪都重庆,继续行使其历史使命。

汉口版《新华日报》概况

这份汉口版《新华日报》原是江汉区博物馆筹建专班工作人员从一位老藏家手中征集而来,拟作为江汉区博物馆藏品陈列之用。整份报纸只有一大张纸,共4版。每版通长52厘米,通宽37厘米,近似于4开大小。发行于1938年1月24日,距今已有78年历史。岁月的洗礼以及纸质文物不易保存等因素,使得这份报纸有部分残缺,纸张泛黄较为严重,且有多处虫蛀痕迹。但报纸的主体部分保存得较为完好,我们仍然能够从中收集到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重要信息。

《新华日报》作为正式出版的新闻出版物,报纸版面、栏目设计均独具风格且规范合理,依然延续着从上到下、从右往左的阅读顺序。在这份《新华日报》第一版的眉线上方印有出版日期和版次等基本信息。在第一版的上端正中,以时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题写的“新华日报”四字作为报头。报头的左右两边分别刊登的是永新印刷所的广告词和漫画家胡考的漫画《在军阀压榨下的日本人民》。报头下方是创刊时间、今日出版情况、定报价目、广告价目、本馆地址及报纸获准情况,其内容依次为:(1)创刊时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一月十一日创刊;(2)今日出版情况:(第十四号)今日出版一大张;(3)定报价目:每份四分,一月一元,半年五元二,全年十元,本外埠一律寄费在内,国外邮费照加;(4)广告价目:第一版每方寸每日一元二角八分,第四版每方寸每日九角六分,经济广告每行每日一角;(5)本馆地址:汉口府西一路一四九号,电话:三二六二八,邮政信箱:五十二号;(6)报纸获准情况:本报已呈准中宣部备案,经中华邮政挂号认为第二类新闻报类。第一版的头条部位刊登了一篇名为《在困难中前进》的社论文章。社论下方就是广告区域,主要刊登各类广告、声明、启事等信息。

报纸的头版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内容丰富,提供给人们的信息量非常大。如创刊时间以及本期的序号都一目了然,能让各位读者一看报纸便能初步了解《新华日报》的创刊及发行情况;订报、刊登广告等各类费用都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创刊地址等通讯信息为今人探古寻踪留下了重要线索。从头版刊登的具体内容来看,我们也能从中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对待抗日的态度、贯彻的方针政策以及对全国舆论的引导:《新华日报》由中国共产党创办,报头由国民党政要于右任题写,体现了国共精诚合作、联合抗日的决心和态度;胡考的《在军阀压榨下的日本人民》这幅漫画描绘了日本人民被庞大的侵略战争消耗压榨得难以起身的画面,表达了对日本人民的同情,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抗战的胜利,愿意团结包括受军阀压榨的日本人民在内的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社论《在困难中前进》则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这篇文章分析了当前的国内抗战趋势,阐明了战争形势有所好转,敌人的弱点日益暴露,呼吁全国人民贯彻抗战到底的决心,与敌人打持久战,最终把敌人从中国赶出去。

第二版主要刊载国内战事动态、政治新闻。第三版则主要刊载国际上,特别是英、法、美、苏等大国的战事方针、政治新闻。第四版上半部分刊登了一篇名为《斯大林关于苏联新宪法草案的报告(二续)》的文章,是对斯大林、苏联新宪法和苏联民众态度的解读,内容依然属于国际新闻范畴;下半部分仍然是广告区域,内容多为出版社推介抗战新书、电影厂发布电影信息以及少部分声明、启事等内容。

通观整份报纸,一股对《新华日报》及其新闻工作者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交通、通讯条件都极为恶劣的条件下,《新华日报》的新闻工作者们仍坚持职业操守和赤子之心,克服重重困难,依然能够做到每天采集、编辑、刊登这么多的国内、国际战事新闻。确保了新闻的畅通和时效性,让广大读者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到最新消息,实属不易。他们的爱国之心和敬业精神使《新华日报》在及时传播国内外战事情况和关注时政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华日报》的积极作用

毛泽东同志曾称赞说:“我们的《新华日报》抵得上一个方面军!”所以“新华军”的称号便由此而來。虽然“新华军”没有直接冲锋陷阵,与敌人厮杀。但是他们以笔杆作为枪杆,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呐喊着、战斗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新华日报》自创刊以来,在中央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始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在抗战舆论宣传和引导中发出了抗日的最强怒吼,成为新闻媒体界宣传抗战的中流砥柱。它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受众面广,影响力大。《新华日报》创刊发行后,因其权威性高、视野开阔、内容丰富而深受读者欢迎。在广泛的受众群体中,以机关职员、学生、教师、士兵、工人、自由职业者所占比例最高,涵盖了上至政府官员,下至贩夫走卒的各个阶层。读者和报纸发行量日渐增多,甚至有读者写信给《新华日报》报社道:“饭可以少吃一顿,《新华日报》可不能少看一张。”可见《新华日报》的受众面之广和社会影响力之巨。

二、新闻稿件内容积极,鼓舞人心,引领舆论潮流。首先,《新华日报》每天都会刊登国内外战事新闻,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抗战形势和大量揭露日军暴行,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坚定抗日决心;其次,通过漫画、社论等形式积极宣传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一切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予以坚决回击。在《新华日报》的鼓舞和指引下,广大爱国志士们纷纷走向了抗日救亡的道路。怯懦者感受到了力量,动摇者坚定了立场,迷茫者找到了方向。由此,《新华日报》对全国抗战舆论和抗战思潮的正面引导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

三、夯实了群众基础,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新华日报》的发刊词宣称“愿将自己变成一切愿意抗战的党派、团体、个人的喉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积极的抗战态度,拉近了自身与广大爱国人士之间的距离。同时,《新华日报》也是宣传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媒介和文化阵地,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群众、读者交流联系的平台,它客观公正地发表各类抗战观点和民主理念,让人们清晰地认识到了时事的本质和真相,夯实了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群众基础,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威望。

综上所述,《新华日报》随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而发展壮大,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是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到底的精神食粮,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本文所介绍的这份汉口版《新华日报》极具代表性,因年代较早、发行期短、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保存较为完好,所以极其稀有。它是武汉曾经作为抗战中心的历史见证者,是地域特征浓厚的历史文物,也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猜你喜欢

新华日报创刊积极作用
手绘精彩《追梦》创刊等
1994:创刊
《新华日报》首报 “敢死队”英勇事迹
浅谈雾霾与经济
左中右三报抗战时期想象的共同体建构
庆祝《烹调知识》创刊二十周年诗一首
庆祝本刊创刊二十周年纪念题字选登
添笔游戏
巧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