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源动力

2017-05-06何亨座

速读·下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激发小学生小学语文

何亨座

摘 要: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引领人走向成功的不竭动力,更是学习进步的源动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更需要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联系小学生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探讨,旨在不断探索小学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之道。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发;小学生;源动力

新课程改革条件下,要想让小学生学好语文,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源动力,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深入地、激情盎然地去获取知识,去钻研领悟。因此,只有让学生产生学好语文的强烈兴趣,才能够让学生在浓烈兴趣的驱使下学好语文。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实践,就如何做好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科学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催化剂。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创设悬疑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動力。可以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可以设置疑问:“同学们,海底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让学生进行猜测,以此悬念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创设故事情境。有的教材文本富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课文情境中饱含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学“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故事时,让几个学生扮演学步者,进行表演。学生在表演中,能够充分体会到邯郸学步者为啥最后连路都不会走了的真正原因。其他同学看着这几个表演的学生,兴趣一下子就来了,也快乐的欣赏中懂得了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二、采用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源动力

我们知道,一个班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要实现全面发展,分层教学尤为重要。一是全面摸底,为准确分组奠定基础。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性特点等,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为优秀、合格、后进四个层次。二是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和任务。对于学习成绩后进层次的学生,应该提出最低层次的要求,安排最为基础的学习任务,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完成学习任务,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对于合格层次的学生,则应该安排难度中等的学习任务。对于优秀层次的学生,则应该以拓展性的学习任务为主。三是小组分层互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优秀生担任组长,学习成绩较差的为成员。采用异质组合的形式,相互配合,通过小组分层协作的方式学习语文,能够让语文学习后进上在同伴的帮助下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发挥读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源动力

读是学习语文最主要的方式。小学生语感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读”。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应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朗读方式,主要有:齐读、小组读、男女生分组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个人读等方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听不到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只是教师在那里“包打包唱”。注重学生自由读书,倡导“自然地朗读”。可是如何正确的朗读?怎样的朗读才能有效?这是我们常常困惑的问题,那就是自然的朗读。这也符合本次课改对朗读评价的要求,即:“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娇柔做作的腔调。”不能一味的强调“有感情的朗读”。当学生没有正确的理解文本的特点和文本的个性时,你如果要求学生读美一点,再读美一点,只会让人觉得装腔作势,而且我们教学中也常常发现学生在朗读时“朗读腔”“表演腔”太浓,而这样的朗读恰恰是对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自然朗读应该怎样呢?自然地朗读就应该像说话一样,用恰当的语气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调,语势。若把文本分为抒情性文本和非抒情性文本,那么抒情性的文本就应该用朗读去“打动”“感染”听众,非抒情性的文本则只需要“告诉”就行了。科普性的说明文我们只要清晰的告诉、介绍,把重点的知识通过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自然流畅的表达出来就行,不需要额外附加情感;对话类的文本,故事性特别强的,就应该用比较夸张的演读。通过充分地读,就能够让学生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让学生通过读而逐渐喜欢语文,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动力。

四、关注阅读感受,激发学生阅读源动力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有的示范课中,大师们都设计了让学生自由阅读、默读这个环节。先通过阅读让学生思考,再回答问题,发表见解。这看似简单的环节,其实蕴藏着许多学问。一是做到准确地、深入地解读文本。在直面文本的基础上,从文本中“走出来”,用自己的学历、智慧、文化底蕴再创造一个我心中的文本。二是教师一定要细读文本,深挖教材,不能“学生懂的你懂,学生不懂的你也不懂”或者教学倾向从已知走向已知。在教学《清平乐·村居》一课时,笔者从独特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了解读。譬如其中的“无赖”一词,一般的解读是“活泼可爱”,而笔者则联系全文,指出“无赖”是小儿因为没有事干而只好无所事事的卧剥莲蓬,因此,“无赖”可以理解为“没事干”。三是面对一篇课文,教师应该跳出来选择。这堂课我应该教什么?应该培养学生哪一方面的语文素养?有取有舍,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可将语文课上成数学课、美术课和思想品德课。一堂课,仅仅停留于教师对文本是不够的,还应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这几位大师的课都体现了这一新课标的理念。譬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一教师在指导学生品读游客“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等关键词句时,让学生在深入品读的基础上扮演游人,借助表演体验,再谈阅读这些词句的独特感受。

总之,兴趣是学习语文的源动力,是引导学生不断进步的源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摸清学生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自身特有的魅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总结,不断分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分层教学,注重阅读感受,才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孙明亮.新课程理念下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的策略[J].学周刊,2011(09).

[2]张演坤.谈谈小学语文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J].中华少年,2016(1).

[3]李玉松.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5(8).

猜你喜欢

激发小学生小学语文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