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结”不是“灭亡”

2017-05-05沈樵

艺术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现代艺术黑格尔

沈樵

摘 要:20世纪的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兴起,艺术的概念已不再与古典时期等同,艺术似乎走向了“终结”。但艺术的“终结”不代表艺术发展的停滞和落幕,它只是美的艺术的终结,宗教、哲学将传统艺术取而代之。本文主要针对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在他的哲学框架中对其内涵加以阐释,修正人们对该观念的误读。

关键词: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现代艺术

“我们诚然可以希望艺术还将会蒸蒸日上,并使自身完善起来,但是艺术形式已不再是精神的更高需要。”[1]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

艺术终结论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艺术的过去论,为了严谨性可称之为“黑格尔关于艺术终结的论点”或者“黑格尔关于艺术过去性的论点”。由于语义上的表述问题,很多人以为黑格尔的观点是艺术死了。然而事实上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并不代表艺术从此消失,也并不代表着黑格尔对艺术的悲观主义。

1 艺术终结论——市民社会与艺术发展的矛盾

了解艺术终结论的内涵需要介入到当时的社会语境中去。黑格尔认为:“我们现在依其一般状况来说,是对艺术不利的。”[1]

首先近代市民社会中人们的认识方式与行为方式对艺术的发展不利。他说:“我们今日生活的反思的教养,使我们无论在意志方面还是在判断方面,都需要确立一般的观点,并依照一般的观点规范特殊的东西,以致一般的形式、法则、义务、权利和准则成了决定根据,是首要起支配作用的东西。但是在艺术兴趣和艺术创作上我们一般更多的是要求一种生动性,在其中普遍的东西不能是作为法则和规则现成存在,而就应是作为与心境和情感同的东西起作用正如在想象中也应当是把普遍的东西和理性的东西作为同具体感性现象统一起来的包含在内一样。”[1]这种反思的教养作为一种外在的必然形式,与艺术的天性相悖,对艺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禁锢。反思能力的进步意味着艺术能力的退化。

近代社会非理想性的特征也导致了理想艺术没有良好的土壤,对于理想艺术的孕育,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黑格尔指出:“真正的理想不只在于人一般已超脱对这些外在方面单纯严格的依赖性,而在于同时生活能有一种余裕,它有利于人借助自然手段从事一种既自由又欢快的游戏活动。”[1]劳动在近代社会所具有的机械性不属于“自由又欢快”的范畴,他更多不是直接出自人的需要,也不是出于美的创造与欣赏的必要。人与人分工的依赖性从而使人失去了独立性,不利于形成古典艺术中那种有独立个性的形象。在近代社会,穷人没有所谓的“余裕”去创造理想艺术,富人虽然有余裕,但是不是他们自我劳动的产物,他们的生活对于理想的艺术也是不利的。

政治、道德、国家组织形式也不利于艺术的发展。社会的各个阶层缺乏主体性和独立自主性——君主受法律限制,底层的百姓在各个方面都是相互依存和受限的。同样艺术家的地位和性质的变化也使近代市民社会产生不了古典社会那样的理想的艺术。黑格尔把近代艺术家与古典时代艺术家做了比较,用他的话来说,古典时代的艺术家和古典时代的伦理生活、宗教及世界观之间产生的是“直接的同一性”。他们自身所表现的正是自己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与自身不相违背,是由艺术家内心油然而生,创作是有热情的,充满灵性的。而黑格尔所处的近代市民社会中的艺术家,某种程度上沦为一种通用的“工具”。黑格尔在《美学》中批判:“于是便立脚与特定一些受崇奉的形式和形象方式,并使自己自为地行进,不依于内容和过去神圣与永恒的东西由以显示于意识眼前的直观方式。没有什么内容,没有什么形式还直接和艺术家的内心、和他的自然本性及无意识的实体的本质是同一的;只要不违背形式的法则,一般是美的和能作一种艺术处理的,什么素材对他都可以是不相干的。”[1]

2 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认为,依据理念与形象之间的不同关系,藝术的发展有一个可以明确区分的过程,这就是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个阶段,这个过程是艺术内部的精神因素(理念)和物质因素(形象)从对立到统一的过程。

在象征型阶段人们还找不到合适的感性形象来表现内在的观念,所以只能用模糊抽象的象征形象来表达这种内在的观念。“人类心灵力求把他所朦胧意识到的理念表现出来”,但却“找不到适合的感性对象”,艺术代表是具有暧昧神秘性质的建筑,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印象是一种“物质溢出精神”的“巨量物质压倒心灵的那种崇高风格(Sublime)”。

在古典型阶段这个时候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达到了完满的契合。艺术的精神内容与表现形式相互统一,最典型的例子是希腊雕塑,其特点在于理念的人形化,清晰化,从而在艺术上产生出一种和悦静穆的静态美。

3 “终结”并非“灭亡”

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来看,艺术的解体具有必然性。美作为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表现理想。艺术美属于绝对精神的第一阶段,也是最低阶段,自身具有局限性,艺术将会扬弃自身,转化为更高的宗教和哲学阶段。艺术、宗教、哲学三者不同,从形式来看,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用直观形式表现理念,宗教是通过表象来表现理念,哲学则是用思维来表现理念。这些阶段是达到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所经过的过程。虽然艺术这种感性形式能够表现理念,却又不能真正表现理念。艺术的感性形象性,决定了艺术不是精神的最高体现,要向更高的形式和阶段转化。而只有哲学才能承担这一职能,因为它是思维的。黑格尔只是对艺术的作用做了限定,他并没有否认艺术不会继续存在和发展,如果不加深究,从字面上很容易导致人们对艺术终结论的误读。所以,了解艺术终结论,必须把其建构在黑格尔的整个美学以及哲学的宏大体系之中。

那么怎样看待现处于浪漫型阶段终结后的艺术呢?艺术家曾经作为主体创造出一个艺术世界。而如今现代艺术世界中的艺术家们纷纷退下了神坛,艺术崇拜也随之消逝。艺术家与观者之间的界限也随之模糊,艺术的“门槛”也被拉低了。

艺术终结论不是“艺术悲观论”。它不是卢卡奇在《黑格尔的美学》序言中认为的艺术发展的“悲观主义”。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的重要性不在于他告诉我们未来艺术会往哪去,他的意义在于他提出艺术发展这个问题,告诉我们虽然艺术在近代失去了它的最高职能和地位,但这不意味着失去了所有的职能和地位,艺术仍然会以它自身的规律发展并且延续。

参考文献:

[1] 黑格尔(德).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31,14,328,378.

[2] 薛华.黑格尔与艺术难题[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3] 徐璟.黑格尔艺术终结论新探[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2008.

[4] 陆扬.艺术终结论的三阶段反思[J].艺术百家,2007(4):18-22.

猜你喜欢

现代艺术黑格尔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试析后期谢林对于黑格尔的批评
中学美术欣赏简述
民俗艺术文字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意志概念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