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斯柴尔德神话的起源

2017-05-05王豫刚

中国经济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威灵顿内森柴尔德

王豫刚

神话故事无助于我们认清罗斯柴尔德们是究竟如何从拿破仑战争中一跃而起成为欧洲金融强权的。

这是一个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的传奇家族:他们常常被和“共济会的阴谋”、“货币战争的操纵者”之类的名头联系在一起,也常常被看做是犹太人密谋控制世界的代表符号,甚至有一种说法——他们控制着数十万亿美元的资产……罗斯柴尔德,红盾家族,一度左右欧洲金融风云,至今已用八代家族传承书写了200余年的神话。

在1814-1914年的一百年间,这个完全依靠血缘关系组成的跨国财团,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1/3的金融、艺术品和房地产业务。

设想一下把今天的高盛、花旗、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汇丰、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和美银美林合并在一起的情景:那就是19世纪的罗斯柴尔德集团。这家跨国集团以法兰克福最早的罗斯柴尔德父子公司(后由长房阿姆谢尔继承)为初始,由三房内森在伦敦建立(也是我们最熟悉)的罗斯柴尔德银行、五房詹姆斯的巴黎罗斯柴尔德兄弟公司、四房卡尔的那不勒斯罗斯柴尔德银行以及老二萨罗蒙的维也纳罗斯柴尔德银行共同组成,一直到1960年为止,集团还规定合伙人只能由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男性成员担任。

马克思曾言,生产资料的占有和控制,才是一个资本家成功的秘密。而在19世纪的欧洲,罗斯柴尔德们甚至控制了政府的生产资料:国债和货币。七年战争带来的英国财政危机催生了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后长达25年的战争也造就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富。在动荡不安的欧洲,战争是家常便饭,几乎所有的统治者都靠借钱度日,大额筹资要比今天困难得多。国债虽然不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发明,但现代国际金融市场的雏形和基本体系,最早却是他们的独家生意。

通过家族内部构建起的跨国债券支付清算体系,罗斯柴尔德们成了欧洲债券市场事实上的唯一做市商:所有的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几乎只能从他们这里买到跨国债券,也只能把自己的海外筹资业务交给他们。

玄幻主角内森的若干版本

内森·罗斯柴尔德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是他比伦敦的所有英国上层人士更早获知拿破仑在滑铁卢最终落败的消息。这个故事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某种纵容和默认之下,衍生出各种离奇乃至荒诞不经的版本。

最为国人所知的,便是某本一度极致畅销的金融玄幻小说中所描述的情景:得知威灵顿公爵获胜消息却秘而不宣的内森先生雄踞宝座,用第一个眼神把英国统一国债的价格打到了票面价值的5%,又用第二个眼神把所有的国债都买了下来……按照这个版本,内森一把赚了20倍,一天之内成了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

关于滑铁卢的故事,有的版本更加离奇:一个版本中,内森先生当日就在威灵顿公爵的大军之中,他身骑白马闯三关,冒着狂风暴雨一夜之间奔到多佛,早已准备好的快船载他渡过海峡,然后在哀鸿遍野的伦敦证券交易所一把捞了超过一亿英镑(!!!)。在另一个版本中,罗斯柴尔德们向法军将领格鲁希行贿,让他临阵假打,然后在伦敦散播“威灵顿败了”的消息以便抄底。据说,滑铁卢之后的一天里内森赚到的钱超过了拿破仑和威灵顿在几十年战争中得到财富的总和。

拿破仑和威灵顿究竟拿到了多少钱呢?我们的畅销书作家不会告诉你,拿破仑仅从黑森选帝侯那就抄走了200万英镑。而单是1815年,英国政府就给欧洲大陆运送了近1000万英镑的金银,为威灵顿运送金币的正是罗斯柴尔德兄弟。按照后世解密的资料来看,1815年夏天,整个罗斯柴尔德家族合伙企业的资本金不过50万英镑,1818年末的总资产也不到200万英镑。

再回到上一个版本——眼神了得的内森坐庄英国国债成功了吗?事实是,英国统一国债从来没有跌到过5%,在滑铁卢战役结束前一周,其价格是面值的53%,6月20日当天的价格是面值的56.5%,再过一周也仅仅涨到60.5%。直到1817年夏天,国债价格才涨到82%左右。

彼时英国国债的总额是9亿英镑,是英国当时GDP的两倍,相当于今天的大约5万亿美元。

而1816年底,压上了自己和兄弟们全部家底的内森,也不过持有大约120万英镑面值的英国国债,在1817年7月国债市场的短期顶峰,内森的总头寸面值大约是160万英镑。按照这个数字,内森很可能是持有英国国债数额最大的“散户”,但也不过是英国国债总额的不到2%。如果就此说“从而主导英国日后的国债发行,英格兰银行被内森所控制”,那就完全是在写玄幻故事。

主角光环的另一面

神话故事无助于我们认清罗斯柴尔德们是究竟如何从拿破仑战争中一跃而起成为欧洲金融强权的。这种将历史必然归结于偶然事件的做法,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好地掩饰了真相:越是把一件事搞得神鬼莫测,人们就越难看清其中真正的奥秘。

隐藏在滑铁卢神话背后的,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真正发家的那一步:内森?梅耶?罗斯柴尔德,一个毫无名气的犹太银行家,前走私贩子和布匹出口商,在战争的最后两年间一跃而起,成为英国政府和欧洲大陆战争之间的主要资金流通渠道。这恰恰可以解释为什么多年来这一家族似乎一直对这些传说不置可否、甚至推波助澜的做法。

按照尼尔?弗格森“近官方版本”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中的描述,6月19日晚间内森在他位于纽考特的办公室看到的是1815年6月18日午夜发布的第五份正式战地公报,信使送来的途径是布鲁塞尔——敦刻尔克——迪尔,而非玄幻小说里的奥斯坦德——福克斯顿,内森本人更没有站在海边等候,“快速打开信封,浏览了战报标题,然后策马直奔伦敦的股票交易所”。要知道,从福克斯顿到伦敦金融城有112公里,“八百里加急”狂奔至少要6小时,大胖子内森先生估计还没到证交所就颠散了架。

讽刺的是,尽管内森20日就把消息告诉了政府,并在这一天迎来第二个信使的确认,但还是没人相信,甚至连内森自己都不愿意相信。因为5天之前他刚刚揽下一笔买卖:在阿姆斯特丹市场为英国融资100万英镑,英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意味着这些国库券现在全部砸在了兄弟们手里。

对“罗门五虎”来说,战争尽可能久地继续打下去而英国获得最终的胜利,才是最好的结果。他们希望的是持久战,而不是速胜。就这个意义而言,滑铁卢的消息反而是一个糟糕的冲击。

因为这威胁到了罗斯柴尔德们真正的战争生意。从一开始跨越英吉利海峡走私黄金,到承揽下为英国欧陆远征军运送军饷、为英国政府在欧洲其他地方融资乃至为英国的盟友们承兑补贴款的业务,再到后来的处理战争赔款,通过事实上垄断英镑的国际政府间支付渠道,罗斯柴尔德兄弟得以在很大程度上操纵英镑汇率,以此获取自己绝大部分的利润——相比之下,仅仅从事英国国债价格投机实在是太过简单了。

事实上,我们在这个流传最广的故事版本中所看到的情景,与1940年纳粹德国拍摄的一部反犹电影《罗斯柴尔德家族》情节高度重合。甚至到了晚近的2008年,一部号称纪录片的《时代精神》,依旧重复着类似的讲述方式: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代表的犹太金融家们和共济会一起精心設计和操纵一系列阴谋,用私营中央银行体制、终将一文不值的法币系统和永远还不清的国债奴役全世界。

然而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这一切。

猜你喜欢

威灵顿内森柴尔德
威灵顿唱“反调”
罗斯柴尔德集团董事会主席去世
布局
布局
求婚被拒成就威灵顿公爵
当得好将军,干不好首相
乐享高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