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教学中体会剪纸的艺术性与审美性

2017-05-04孟润凤

艺术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审美性艺术性剪纸

孟润凤

摘 要:因为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口传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作为一名剪纸艺术的传承者,应该把剪纸的艺术性与审美性融合到教学实践中,提高剪纸艺术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剪纸;教学实践;艺术性;审美性;融合

1 剪纸概述

剪纸是中国民间剪纸丛林中一朵娇艳的花朵,其具体起源已经无从考证,最令人熟知的是窗花。在窗花之外,转花、角花、窑顶花、炕围花、吊帘、枕花、鞋花、碗柜花云等剪纸形式遍及人们的家庭生活。在多种多样的剪纸形式中,可以看到新石器彩陶刻绘、汉代平雕画像、布堆花、农民画等多种民间艺术痕迹。

2 剪纸的艺术性与审美性

2.1 剪纸的艺术性

剪纸按照发展时间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原生态剪纸、传承型剪纸、创新型剪纸三类。

(1)原生态剪纸。原生态剪纸由上古流传下来的巫文化发展而来,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驱鬼、招魂、禳灾、崇拜神灵等原始信仰;剪纸内容集中体现祈子生殖、生命繁衍等最基础的世俗生活意识。抓吉(髻)娃娃、莲生贵子、喜(鹊)上眉(梅)梢、连年有余(鱼)等传统剪纸大多采取谐音、比喻、象征、替代等艺术手法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灾祸的回避之情。原生态剪纸的本质特点是直接攫取艺术之根,直接表现原始文化传承。

(2)传承型剪纸。传承型剪纸在借鉴历史文化表现形式的同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创造性,运用想象、夸张等手法,超越原有造型,移情于物,利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鱼鸟花虫、器物故事等原始素材,反映现实生活,凝聚民族精神,提炼文化焦点。传承型剪纸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这种原始文化的延续。传承性剪纸在革命战争年代,尤其是抗战时期,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充满朝气的革命精神,《兄妹开荒》《小八路》《送哥当红军》等作品,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剪纸艺术水平。

(3)创新型剪纸。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新生代剪纸艺人不再拘泥于一成不变,在继承文化内涵的同时融入了时代气息,在剪纸材料、工艺、表现形式、艺术拓展等方面敢于创新,使用纸或类纸材料,裁剪、雕刻、手撕、火灼、印染等手段并用,扩展了传统剪纸的制作工艺;积极融合民歌、小调、国画、现代装饰画等艺术特点,丰富了剪纸的表现手法;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展现通道,将静态的剪纸赋予了灵动之气,提升了剪纸的美感。创新型剪纸游走于现代与传统之间,为弘扬剪纸艺术做出了贡献。

2.2 剪纸的审美性

审美是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情感化的关系状态。审美性是指人们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对于上述关系状态的统一性。统一性高者,必然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的赞美。剪纸内容朴实无华,形式丰富多彩,抒发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美好向往,充满了感染力。剪纸的审美性主要有以下三点:寓意之美、装饰之美、自然之美。

(1)寓意之美。剪纸的寓意美集中体现在动物造型、物件造型、人物造型、文字造型等方面。动物造型在剪纸中使用得比较多,十二生肖反映出图腾崇拜,龙凤、麒麟代表吉利祥瑞,梅花鹿、仙鹤代表福寿双全,五毒象征期盼孩子健康成长,狮子镇宅,貔貅守财,各式各样的动物造型反映出当地人民的文化心理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物件造型有植物、器物、房舍、庙宇等。剪纸艺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剪纸作品主题需要,对物件做局部夸张、细节扩展、背景填充等艺术处理,表达出力量、品质、富饶、庇护等人文寓意。

人物造型包含社会各行各业的人物造型,主要集中在传承型剪纸和创新型剪纸作品中,吸收平雕、浮雕、镂刻、画像、皮影等艺术表现手法,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动作,歌颂社会正义,讽刺世间怪相,揭示社会问题,宣传道德规范,起到醒世、喻世、警世的教育作用。

文字造型多见于原生态剪纸,“千禧”“百寿”“万福”“卍”等传统艺术字体,已经植根于百姓心中,是传统民俗的重要象征符号,蕴含了吉祥幸福、福寿安康、富贵不断、子孙绵延等寓意,为多样化的民俗活动烘托喜庆氛围。

(2)装饰之美。剪纸深受当地文化熏染,表现出自然流淌、直抒胸臆的美感。在装饰方面,剪纸造型对比鲜明,凶猛的老虎狮子,被萌化成可爱的“肉球”;健硕的骏马、雄鹰,被拉长或被压缩,表达出生活的艰辛与吃力;简单的花朵、字符,被重叠罗列,暗示简单的生活中充满人生的快乐;简笔画线条与细微毛发“打毛”细化处理结合在一起,勾勒出故事情节的主次,体现出剪纸艺人对生活的感悟。

(3)自然之美。山水自然风景,现实生活场景,配上剪纸艺人的想象力,融入普遍大众的心理认识,通过灵动的指尖,变化出多姿多彩的剪纸艺术。剪纸艺人观物取象,准确地捕捉到物象的突出特点,根据人们的审美感受,创造出最富有表现价值的部分,体现出与主题相结合的自然之美,充分表达情感和寓意。

3 在教学中体会剪纸的艺术之美

剪纸之美,美在心理感受与心灵触动。这种心的感受,首先来自剪纸的成功完成,其次来自对剪纸的兴趣培养,最后来自剪纸对思想意识的塑造。因此,我们应该换一种思路,让剪纸教学回归自然,打造小女孩跟着奶奶“玩”剪纸的学习环境,在“原生态环境”中感受剪纸的艺术之美。

既然是心灵的触动,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就应该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剪纸的艺术之美。启发式教学的措施如下:

第一,现场示范。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剪纸作品的完成始末,从一张完整的普通纸张开始,如何在上面形成虚拟的构图,如何寻找透视点,如何确定时空与比例的关系等等,打破剪纸的神秘感,帮助学员直观感受到剪纸的魅力,实现从不敢到敢、从不会到会的突破。

第二,对临、变临剪裁练习。在传授剪纸具体造型的时候,对于简单的造型,比如“福寿喜”等,做完现场示范,将其悬挂起来,让学员对临剪,引导学员注意观察造型的主要特征,通过动手固化基本功。对于比较复杂的造型,比如“福禄寿喜,五福临门,喜上眉梢,功名富贵,莲生贵子”等,悬挂事先剪好的成品,把自己现场示范与学员对临剪结合在一起,与学员一起互动,帮助学员提高剪裁水平。当学员具备一定功底的时候,把现成的造型撤掉,让学员凭借之前的观察,融合自己的想象与体会,当场随机创意剪裁。

第三,剪纸写生。以静态实物、动态场景作为剪纸素材,把剪纸作为一种“语言”,启发学员用自己的理解去表現这些素材。对同一个素材,每一位学员所关注的焦点都是不一样的,此时,指引学员进一步掌握剪纸的镂空功能,帮助学员增强对剪纸艺术的凭实衬虚、以虚映实、相互体现等“阴阳”关系的理解。指导学员汲取传统剪纸的图案纹样,或用漩涡状纹理表现动物皮毛以增加美感;或在人物身上点缀花朵图案以表现性格。

4 结语

剪纸是一项手脑眼并用的智力活动,剪纸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参与才能感受得到。剪纸教学应该回归到“玩”的原生态,逐层次地提高剪纸学习标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员的兴趣与能力。另外,在多元化文化的现代社会,应该不断促进新材料与新技艺的融入,实现艺术接轨,培养年轻人传承剪纸艺术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侯宏妹.剪纸艺术简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14).

[2] 胡颖.民间剪纸在美术教学中的传承[J].卷宗,2016(1).

[3] 张兴全,张孟奇.中国传统剪纸的造型手法与特征[J].品牌,2015(6).

[4] 周晓梅.论民间剪纸的审美特征与美育功能[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猜你喜欢

审美性艺术性剪纸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剪纸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