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爱执着 责任担当

2017-05-03仰东平

民生周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骨科脊柱肿瘤

仰东平

脊柱肿瘤或许是人类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在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面对脊柱肿瘤时还是常常感到恐慌和绝望。

刘忠军,他是一位钻研在这一领域30余年的临床医生,时时刻刻想着如何让病人摆脱病痛;他是一位行业带头人,带领团队走出了骨科3D打印的“中国之路”;他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医疗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执着与梦想

刘忠军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30余年,尤以脊柱疑难重症的手术治疗及相关创新性技术探索见长。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兼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AO国际脊柱外科学会中国理事会主席、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第十一届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刘忠军出生在一个毫无医学背景的北京家庭, 1977年他中学毕业时正赶上恢复高考,因善动脑筋,动手能力强,喜欢数学,老师推荐他报考了北京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北医三院,工作至今。

若说执着于梦想,从一名小医生到北医三院骨科主任,刘忠军凭借的是一股对事业不懈的追求与满腔的热情,那么,当这种热情逐渐转变成责任与担当时,探索临床科学研究,解决患者病痛便成为他作为一名临床医生的最好诠释。

从国内第一个引进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技术,到全国率先开展胸腰椎前路内固定技术;从钻研颈椎疾病微创手术治疗,到推广脊柱肿瘤的根治性治疗;从获得部委重点项目基金,到担任国内外骨科领域学术期刊要职……刘忠军凭借执着的创新能力与踏实的奉献精神,取得了骄人成绩。

一路走来,刘忠军经历过在讲课过程中被值班医生叫回医院,处理胸椎肿瘤,3天后患者主动脉破裂出血;经历过匆匆离开外地会场,一路急行赶回北京,直奔手术室抢救寰枢椎肿瘤,患者术后10天椎动脉破裂出血;经历过患者手术中血流喷涌,甚至飞溅到手术室的无影灯上……这些失败与痛苦使刘忠军知道,他所从事的脊柱肿瘤治疗充满未知和险境,疑难重症攻关是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

“临床上,几乎每个病人都有其自身独特性,这就需要我们因人施治。正是这种病人与疾病的差异性,才推动我们去思考更多的临床问题。”刘忠军认为,优秀的医生只有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而刘忠军正是善于提出并思考一个个临床上的“为什么”这样的人,才使得3D打印技术与骨科有了“美丽的邂逅”。

骨科3D打印“中国之路”

2009年,开始接触3D打印技术;2014年7月,完成世界首例应用3D打印技术人工定制枢椎椎体治疗寰枢椎恶性肿瘤手术;2015年、2016年,3D打印髋臼杯、3D打印人工椎体和椎间融合器分获CFDA批准,成为我国3D打印标志性历史事件;2016年6月,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定制19厘米脊椎植入物手术;2016年10月,成为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牵头人,率领团队投入我国“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项目”暨“脊柱椎体、髋关节骨缺损及骨盆肿瘤个性化植入假体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之中;2017年1月,我国首个3D打印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协议签署……

一步一个脚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刘忠军教授带领的团队扎扎实实走出了骨科3D打印的“中国之路”。

在脊柱肿瘤治疗的探索之路上,刘忠军用中国医生的智慧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手术难题。其实,有时难题的出現也是机遇的出现。比如,上颈椎肿瘤切除后颈椎结构和稳定性重建的难题困扰了他多年,正是在寻找解决方案的困惑中,刘忠军关注到了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重视的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可以做成任何形状、任何结构的金属物品,如果能利用这种技术,我们做成临床上需要的形态,不就很好地解决难题了吗?”看似刘忠军与3D打印技术的相遇是一种“偶然”,其实是他善于思考临床问题的“必然”。

刘忠军带领团队研制的3D打印人工髋关节、3D打印人工椎体和椎间融合器相继获得CFDA注册批准。而经CFDA注册批准的3D打印人体植入物,目前我国仅此三项。这项技术,中国领先于世界。

加强成果转化 推动产业发展

2008年,刘忠军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他感言,以医务工作者的身份当选人大代表是难得的机遇,这就要求自己要义不容辞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每年的全国两会,刘忠军都会积极建言献策。针对看病难、“血荒”等问题,他提出了提倡自体血回输、建立专科医师培训体系、规范外国医师在中国行医的相关管理规定等议案建议,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其中,他推广外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建议对缓解国内用血紧张起到积极作用。

刘忠军认为,以往中国很多东西需要模仿国外,那是因为国外已发展了多年,我们才刚刚起步。但在3D打印方面,我们与国外基本同在一个起跑线上。

在3D打印研发实践中,刘忠军逐渐感到管理机制落后对科技创新的束缚。近几年,为科技创新建立一条快速通道,成为刘忠军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建言的重点内容。他说,3D打印在技术上能够给老百姓带来便利的同时,还能推动医疗器械国产化局面。 以骨科为例,内植物大约占据病人住院花费的2/3,如果将3D打印全方面应用到骨科,并且实现产品国产化,不仅能够大大降低医疗费用,还可以加速国产产品的更新换代。

刘忠军坦言,他近期内的两个奋斗目标:一是作为学术带头人和国家重点科技专项负责人,继续大力开展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在他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中取得一批能够惠及病人、提高疗效的原创性成果。让中国脊柱外科摆脱长期以来追随国外技术的局面,在某些方面实现超越,走在世界前列。另一个目标是,尽己所能,继续呼吁整个国家和社会对医疗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让医疗科技创新真正走上快速通道。他认为中国发展到今天,应当注重和强调自主知识产权,不断用我们自主创新的技术、设备和器材为国人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也让中国对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医疗科技创新无论对我们民族企业的振兴还是对医改的深入都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骨科脊柱肿瘤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ceRNA与肿瘤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5年征订启事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保守治疗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