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饭局”趣谈

2017-05-02郭小燕

现代交际 2017年4期
关键词:饭局

郭小燕

摘要: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人们的生活永远离不开“食”,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由“食”所衍生的“饭局”文化更是耐人寻味,值得探究。我们今天的“饭局”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解决人的自然生理需求和交际需求,而是颇具深层含义了。本文在探寻了“饭局”由来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饭局”的现代汉语意义与文化含义。

关键词:“饭局” 现代语义 文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I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184-02

当今社会,亲人、同学、朋友团聚,自然免不了各类饭局。关于飯局,现在的一些说法耐人寻味,又极富哲理性,比如有人总结说:提前一天预约,是真请你;上菜后才请你,是凑数。可见,“饭局”文化已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

一、从“局”到“饭局”

从字形上分析,“局”属会意字,从口,从尺。“尺”表示规矩法度。口易出错,故以尺相拘束,本义是局促。可见其本义的词性是形容词,《说文》的“局,促也”;《诗·小雅·正月》的“不敢不局”都是指本义,表按规矩办事,有法有度。其作为形容词性的“局”还可引申为:距离近的,狭小、狭隘的,拘谨不自然。如:涂路虽局(距离近),官守有限——曹丕《与吴质书》。由于词性的变化,“局”还能作动词和名词解。《儒林外史》的:“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在这里“局”有催逼,逼迫之意。而作名词解的“局”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都可以说是应用得最为广泛的。如:各司其局(部分)——《礼记·曲礼》、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邻居)——陶渊明《归园田居》、书局(商店的称呼)、工商局(机关、团体组织的单位名称)。

关于“局”的字义,“旧时称宴游娱乐性集会为局”,“局”同时还有“筵席、宴会”之义,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祸兆》中就有记载,“姜楚公皎常游禅定寺,京兆办局甚盛,及饮酒,座上一妓绝色。”;唐皇甫氏也有诗句“君能独宿于此一宵不惧者,我等酬君一局。”(《原化记·京都儒士》);清·吴锡麒更是在其词《西子妆》中写道:“渔樵野局频招我,酹西风,判谁宾主。”

《汉语大词典》在解释“局”时,在“筵席、宴会”的义项下补充道“亦指陪宴的妓女”。相关书证可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有一回,请总办吃酒,代他叫了个局,叫甚么金红玉。”“局”除了“筵席、宴会”之义外有时又兼有声色服务的内容。其实“局”还有其他特殊含义。早在1915年罗汉发表的诗《出局》就有所体现,“一纸书传应召来,香风先送到玫瑰。不烦保荐邀青盼,夹袋多时贮美才。”辑校者在作“题解”时写道:“旧社会狎客欲召妓女陪酒,在纸片上写明该妓女的‘芳名,称为‘开局票,派人送到她所在的妓院,称为‘叫局。妓女应名而出陪酒,叫‘出局。这是苏帮与扬帮妓院的行话。”《春申浦竹枝词》重描述清末上海社会风俗时也提到过“出局”:“肩舆出局快非常,大脚娘姨贴轿旁。燕瘦环肥浑不辨,遥闻一阵麝兰香。”原注写到:“妓至他处曰‘出局。”在此,“出局”的说法,正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所谓“代他叫了个局”相对应。这说明在历史的某一段时期,的确存在把“陪宴的妓女”也叫做“局”的现象。

当“饭”与“局”相结合时,根据以上对“局”的分析,很容易就能理解其“宴会,筵席”之意,而《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饭局”是指吃饭的聚会,也进一步证实了它的现代意义。显而易见,“局”是中心语,“饭”只是修饰语,在这里吃不是主要目的,获得娱乐才是最终的真正目的。正如“棋局、牌局”是通过下棋、打牌来获得精神上的娱乐一样,它们追求的是娱乐,而非工具本身。追溯起饭局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尽管以前饭局一词还没出现,但是以宴会友跟以文会友一样一直都是深受人们喜欢的交际方式。最为熟悉的《醉翁亭记》就有记载:“朝而往,暮而归”,欧阳修出任滁州太守时经常与众宾客郊游野宴,在享受山肴野蔌的同时,在投壶、下棋等游戏中交杯换盏,更是切合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之义,实乃人生之乐事;“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苏东坡的《前赤壁赋》描述了他在一个初秋夜晚,与众人举酒属客之余谈古论今、扣舷而歌,欢歌笑语不绝于耳,最后,竟与朋友们睡在小舟上,“不知东方之既白”,更能看出文人雅士的至情至性。

二、“饭局”的现代语义

“饭局”发展至今,同样是推杯换盏、兴致盎然。朋友聚餐、商务应酬,或是接待宾客,或是商业往来,皆由饭局开启。名曰饭局,实则与“饭”关系甚微,重在“局”和“局”中人。而这些人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他们或是商人,或是官场之人,无论是什么人,他们都拥有着同样的特征,即他们本身的存在拥有一定的可利用价值。故设局者借“吃饭”之名,意在达成某一特定目的。

清吾庐孺《京华慷慨竹枝词》曾有《饭局》一首:“自笑平生为口忙,朝朝事业总荒唐。许多世上辛酸味,都在车尘马足旁。”据作者序,诗作于宣统庚戌年,即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正是辛亥革命的前一年。而“饭局”作为民间语汇,在此后若干年依然流行。如老舍《骆驼祥子》:“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他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在他的《四世同堂·偷生》中又看到这样的言辞:“今儿又有四个饭局!”这些“饭局”就是指“宴会,聚餐”之义,与它的现代义基本相同。

“饭局”这个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历史悠久。“局”最开始是下棋术语,下棋必有章法可依,故曰棋局,后来引申为“情势、处境”,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引申出 “赌博、聚会、圈套”之义,从而有了赌局,骗局等说法。“饭”和“局”的组合,可以说是宋代文人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因为从古至今饭局上的圈套实在不少。如春秋时代齐相晏子,在饭局上“二桃杀三士”;蔺相如渑池会上屈秦王,开赵国数十年之太平。除此之外,“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等也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正因为历史上各种著名的“饭局”,才让“饭局”二字的生命力如此旺盛。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直白点说“饭局”就是官战、商战等的延续场所,有的以联谊为目的,有的以谈判为目的,有的以社交为目的,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饭局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三、中国“饭局”文化反思

随着时间的流逝,从古至今“饭局”的意义也有了相应的变化,现在,我们所指的饭局,既可以是朋友、同学、同事之间为联络感情的聚会,也可以是商场上的逢场作戏、官场上必不可少的应酬。但是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吃饭只是沟通方式,不是目的。中国人喜欢边吃饭边聊天,就像西方人喜欢边喝咖啡边谈正事一样。至于,为什么中国的饭局文化在近现代发展得如此迅速?这也许就是 “民以食为天”这句俗语的真实反映。中国人把吃看得如此重要,以至于在碰面时总喜欢问“吃了吗?”,谋生叫糊口,好工作叫铁饭碗,花积蓄叫吃老本,混得好叫吃得开,受人欢迎叫吃香。同时,中国人在饭局上很讲究,从座位的排放到上菜顺序,从谁先动第一筷到离席时间,都有明确规定,这也充分展示了“中国是礼仪之邦”。

正因为饭局具有其自身特殊的文化含义,所以饭局一直作为人们交际和应酬的重要方式存在着。从各个历史影视作品不难看出,吃饭喝酒差不多占据了人们的大部分生活。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其实大多时候人们参与饭局并不在意吃的菜,喝的酒,更多的是在乎这种气氛。人们常常通过饭桌、酒桌上的表现来观察一个人的人品与修养。也正因如此,才使得饭局这种人际交往方式存在至今。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也不难看出,许多饭局并非个人所愿,是一种无奈的应酬活动。

以前,物质生活水平不高,很多时候会觉得出入饭局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而非令人苦恼的事情。尤其是到一些高档饭店参加饭局更会令人刮目相看。畢竟在那个时代,能出入高档饭厅也算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是地位的表现。虽然这只是一个姿态,但这个姿态以及由此所塑造的饭局文化,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尤其在商界更是大有裨益。但当下,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满足,人们不再留恋于饭局,曾经的饭局文化似乎也不再如以往那般浓重。很多时候,人们更喜欢充满亲情氛围的家宴。饭局地位的变化,让人们觉得外出吃饭喝酒变成了一种负担,饭局文化自然也就有所改变。一种文化的淡化自然会衍生出一种新文化。比如,当下年轻人逐渐以喝茶,喝咖啡,打球等生活方式代替“饭局”的交际功能,这些方式不仅能让我们的身心受益,也能使得交际活动更纯粹,更与时俱进,更国际化。另外,饭局上的铺张浪费现象,大家有目共睹,以至于在2012年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开展了一系列的杜绝公费吃喝活动。因此,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社会风气的纯良,为了粮食资源的节约,为了地球环境的改善,我们是时候正确看待饭局了。

四、结语

文章只是粗略讲述了“饭局”的由来,以及“饭局”文化的发展,不论以后“饭局”文化如何发展,都希望它能增加人们的生活情趣,而非谈“饭局”色变,成为人们的一种负担。

参考文献:

[1]晏建怀.饭局的“饭”与“局”[J].喜剧世界,2010(1).

[2]许圣义,许昌浩.盘点五花八门的饭局——中国饭局面面观(一) [J].烹调知识,2013(1).

[3]沈亮,朱秋坤.饭局[J].领导文萃,2006(6).

[4]谢潇琳.世界各国的饭局[J].科学之友,2006(8).

[5]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饭局
别小看任何一场饭局
美好的饭局不应该多于四个人
菱生山中
“饭局三问”也需“饭局三查”
两个人的饭局
中国就是个大厨房
大厨房
饭局
饭局趣话
饭局是个什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