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动控制理论应用于当代高校外语教学的简要分析

2017-05-02肖玥瑢

现代交际 2017年4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教学方法

肖玥瑢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也为我国外语人才的需要和要求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发展平台。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名高校葡萄牙语教师,对外语语言教学,尤其是葡语语言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尤为重要的。本文将通过跨学科知识引入的方式、以教学经验中的葡语教学为依托,将外语教学进行分阶段分析,希望能为当代高校外语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外语教学 自动控制理论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13-4;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161-03

一、当代背景与教学目标

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我国自建国之后,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也变得日益频繁。为了尽快达到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我们就要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外国的科技文化知识,打开自己的眼界,扩充知识,因而外语的学习与使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2015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上讲话时曾说:“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和民族符号,是与外界交流的基础。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带”的规划,也使得国家对外语语言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增高,这也为外国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平台和契机。在这种背景之下,对于外语教学者而言,外语语言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尤为重要的。

语言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对语言国家的语言、文学、政治、历史等多方面的基本知识的教授,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所学语言,具备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然而,一门语言除了其自身的词汇与语法之外,其形成与发展变化也与文化息息相关。因此,除了语言本身之外,外语的学习也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例如本土文化与所学语言国文化间的差异、母语与所学外语之间的使用习惯差异等。因此在日常的外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语言本身的教学,更要对语言国家文化知识的扩充,否则外语的学习将流于表面,出现即使听得懂语言本身、却无法理解其深层文化含义的现象。

二、传统语言教学法简介

首先,从传统教学方式上来说,我将其分为三个教学阶段:

第一阶段,记忆阶段,使学生对所学外语有框架概念。除英语之外,大学外语的学习对象大多都是零基础学这门语言,因此,让学生对所学语言有一个框架概念是教学的第一步。在此过程中,学生就像是刚开始学说话的小孩,处于“牙牙学语”阶段,只需要使用记忆力,通过机械性地听、跟读、模仿等方式对所学语言的语音有初步的印象,不需要过多了解该语言的应用场合与文化含义。这个阶段学生所要达到的水平可以通过下面所列举的能力进行考察:语音语调、词汇的拼写、简单的问候对话、能够听懂语速较慢的日常对话。若上述要求均可达到,则可进入到第二阶段的学习中。

在第二阶段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知识认知阶段转换到技能提升阶段。在学生对所学语言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简单地明白词语、句子的意思转变到可以应用这些句型在特定语境中能够较为流畅地表达出来,并且可以进行简单的应用对话。例如,运用所学语言简单模拟超市购物、询问价格、物品信息、询问简单的出行路线等。在具备这些能力之后,就可以进入到第三个阶段的学习了。

第三阶段就是语言应用阶段。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对所学语言的语音语调、句型语法等,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因此,这个阶段的教学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此阶段所开设课程大致为笔译、口译、新闻视听说、报刊阅读、写作等。注重于学生对语言在各个语境下的熟练使用,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综合培养。

虽然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记忆——提升——应用这一教学程序可以帮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使学生掌握所学语言的基本规律,但是这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也会使得学生在后期语言的应用中存在些许弊端,学生的听、说能力往往不及同等阶段的读、写能力,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较强,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了解甚微,往往无法熟练地在母语与所学外语之间进行转换。

三、自动控制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各类教育方法推陈出新的今天,跨学科领域的教学模式可以给当前的教学模式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水平是发展变化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步水平而进行同步调整。鉴于此,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可以按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以便于我们在不同时期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在工程设计中,自动化控制理论中的单闭环控制系统与之有相似之处。下面,我将借鉴单闭环控制系统,建立模型,并将其引用至外语教学的方法中。具体控制框图如下所示:

将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定义为输入量,学习状态定义为中间可控量,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等价模拟成系统的输出以及观测量,教学方法的調整就是这个系统的核心控制部分,这部分就是执教者的决策部分。在此我简单地将学生的学习状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粗通皮毛使用程度;第二阶段,技能提升阶段;第三阶段,语言与文化融会贯通级使用程度;第四阶段,自主研究学习阶段。下面我将对这几个阶段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阶段:粗通皮毛使用程度。这一阶段比较好理解,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入门级阶段。以葡萄牙语学生为例,学生都是零起点学葡萄牙语。因此处在第一个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只需对葡萄牙语这门语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掌握字母表的读法、音节的拼读与发音、模仿简单的日常问候、造简单句等。所学课程大致为基础葡萄牙语、语音训练、会话等基础入门课程。此时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新鲜感较强,学习热情高,教师基于此进行比较愉快的教学,不必将太复杂、太深入的知识在这个阶段展示出来。在这个阶段中的执教者相当于一个引路人,先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起来,将语言基础打好,然后再向第二个阶段迈进。同时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过渡期的转换是十分重要的,这要求执教者有着较为敏锐的观察辨别能力,贸然转换无异于将米饭弄夹生,再想重新有好的开始就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了,在此也要提醒执教者在每一个教学阶段转换时要慎重考虑。

第二阶段:技能提升阶段。以上一阶段为基础,这一阶段的教学注重学生对所学语言的基础知识的提升。以葡萄牙语教学为例,这个阶段所学课程大致有葡萄牙语精读、泛读、视听说、会话。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中,学习内容会变多变深,学生会逐渐开始感受到母语与所学语言的差异,对于语言学习的新鲜感与热情较第一阶段会有所下降。因此,在以执教者教授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之下,可适当加入学生与教师的身份翻转环节,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尝试着在不同场合和语境下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积极的方法和心态迅速提升外语技能,熟练掌握所学语言的规则与用法,为下个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三阶段:语言与文化的融会贯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能力,基本口语与翻译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较为良好的状态。学生进入到这个阶段后,已经可以脱离执教者的技能方法教学了,因此在这个阶段,执教者的角色应慢慢淡化,转而为引导者,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自主创新与学习的比例。语言是文化的写照。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不仅需要学好语言本身,更需要对语言国家的文化和自身母语国家的文化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了解这种语言文字下的文化深意。因此,第三阶段对于执教者而言是一个较为艰难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应该对学生进行语言国家文化、母语与所学外语使用习惯的差异、语言国文化与自身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技能。而这种教学就需要执教者不仅具备较为扎实的本国文化底蕴,同时也应具备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体会、比较、分析两国文化的异同。因此执教者最好有对语言国家文化进行过学习与研究、并具有在国外学习生活的经历,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更好地营造与讲解语言国家的风土人情与文化。一个执教者正确的引导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与理解语言国家文化,同样也可以将所学语言与文化融合起来,理解语言中的文化深意,而非仅仅学习语言本身。这个阶段的专业课就不止停留在语言本身的教学上了,而应注重对语言的应用和对语言国与母语国文化的了解。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与语言国家的外籍教师协作进行,所开设课程可以增加中国文化课、语言国家文化课、语言国家历史与国情课、跨文化沟通课、跨文化翻译课、口译课等。

第四阶段:自主研究学习阶段。此阶段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海外留学经历并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才能够达到。对于这个阶段更好的描述应该是一个让学生从被教育者转换为执教者和研究者的过程。在学生进入这个阶段之后,就可以与当前的执教者进行学术探讨与文化研究,就会对所学语言有自己的见解和理念了。

将教师的教学方法整合调整定义为系统的负反馈系数,此处进行负反馈的原因是因为通常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进度或者对于学生当前学习状态的预估会有一个超前的偏差,这个负反馈系数就是为了减缓教师教学进度,改良教学方法而引入的,这里执教者就相当于该控制器的核心处理器。听、说、读、写、译等为系统的外部正因素干扰,这几个因素都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向着前进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语言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这几项只能算是基础的硬性外部影响,执教者同时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兴趣、语言学习的目的性、语言学习中外国文化的熏陶,如果前者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硬件,那么这三点就应该属于是软件,二者缺一不可。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它们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前者在学生的前期打基础阶段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当学生的基础知识已经很扎实之后,执教者就应该将教学影响带入到后面的教学模式中,通过兴趣、语言技能的作用以及文化渲染等让学生从被教育者逐步转换为主动汲取语言的知识者。这里所列举的两类主要正向影响因素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不同时期所占有的比例也是不同的,因而在上文中提到的四个阶段中,这里的两类影响因数的系数也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通过该模型的建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将使正常的教学受到影响,作为一名语言教师,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控制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学生“主动做”的引导,无论能不能说、会不会说,是否有错误,都要大胆地表达出来。语言就是一门应用技术,使用的次数越多则越能够灵活地将语言运用恰当。如果能够不断地让学生在班级这个群体下将外语学习变成一个语言氛围,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感受到语言国的语言文化氛围,那么执教者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因此在我的教学理念中,我着力于建设班级的语言文化氛围,一旦进入到这个语言空间之中,就要暂时忘记自己的母语,所有学生都要模拟这样的方式,产生空间上的错觉,语言上的错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将能够更快地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模拟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将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在这样的教学模型下,执教者还应将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这些模糊的信息处理成一个较为系统的数学模型,这样就可以对这个模型进行完善。传统的语言教学都是较为模糊的,我们可以借鉴工科的数学模型,将语言教学也进行量化处理,这样就使得教学变得有据可寻。我们也可以对语言教学中的量化作出较为细致的划分,将语言学习量化成一个公式表格,这样会将语言教学从抽象化转变为可视化的教学模式,知识、技能、教学参数等都是该模式中不可缺少的变量。语言教学本来就是一个时时变化的过程,绝非一成不变的,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执教者就要通过上面所提到的各种变量,综合考虑当前教学状态的定位。这样才能作出较为恰当的教学调整。

四. 结语

语言是交流的基础和工具,它以文化为依托,根据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成功的外语教学应该注重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并通过激发学生的语言兴趣以及语言学习目的,不断给学生注入语言国文化的深层次意义。不能将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代入到的高等学校教学中去,否则大部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将停留在读、写层面,无法成为高质量的综合型外语人才。对于以外语为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工作后需从事的翻译与交流不仅仅只停留在日常交流层面,因此,对于外语本身的讀、写两项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日后工作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使学生具有对于语言国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于语言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交流中的活学活用与创新。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量避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尊重语言的灵活性及其与文化的关联,引导学生灵活、全面地掌握所学语言。语言最终的运用也同样可以建模成为一个闭环的控制系统,只是这个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器将变换为学生这个本体。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已经成为语言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是改革的内容。采用结合自动控制理论来指导当前的语言教学是本论文中所着重强调的一个新观点,也希望能够得到广大语言教育工作者的批评与指正。

参考文献:

[1]刘壮.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交际语言能力框架和外语教学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4):616-623.

[2]袁平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J].外语界,2010(3):7-13.

[3]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项基于黑龙江科技大学的个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4]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卜霞.传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Application of‘Never Forget English’in English Teaching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A Conclusion Report Based on TBLT Appli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Speaking Classes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