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马哈系统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2017-04-28林御贤赖雯娟成明穆阎玉矿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奥马哈肠造口永久性

林 琼 林御贤 赖雯娟 成明穆 阎玉矿

奥马哈系统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林 琼 林御贤 赖雯娟 成明穆 阎玉矿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为规范的护理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基于奥马哈系统,运用护理程序发现问题、跟踪问题、解决问题,对40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实施护理。结果:患者从入院至术前,消化-水合、排便功能、营养、睡眠和休息形态的认知均有所改善(P<0.05),精神健康的认知、行为和状况均有所改善(P<0.05);从术后第1天至出院前,消化-水合、排便功能、角色改变、精神健康、睡眠和休息形态、身体活动、个人照顾的认知、行为和状况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理实践,可以分析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问题并改善护理结局的状况。

永久性肠造口;奥马哈系统;护理

近年来,全球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已经上升到恶性肿瘤的第3位[1]。虽然近年来吻合器的使用使部分直肠癌患者保肛成功,但仍有15%~20%的患者需要行永久性肠造口术(Miles术)[2]。患者不仅要面对癌症本身的存活问题,还需要适应一系列生理、心理及生活的一系列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3-4]。因此,探讨如何更好地给予肠造口患者以健康照护显得尤为重要。奥马哈系统是美国护士协会认可的12种国际标准化护理语言之一,是一种标准化的护理实践分类系统,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社区护理[5]。本研究基于奥马哈系统,运用护理程序,探讨其在直肠癌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普通外科行永久性肠造口术的患者,纳入标准:(1)经病理确诊为直肠癌计划行永久性肠造口术。(2)首次行永久性肠造口术。(3)知情同意,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器官严重疾病的患者。(2)有腹部正中手术史。(3)凝血功能障碍者。最终入选并完成研究的患者共有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1~72岁,平均(50.50±8.00)岁。合并高血压病3例,糖尿病2例。

1.2 方法 奥马哈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访视护士协会发展的一个以解决问题的程序为框架的综合系统[6],2011年香港理工大学的高擎擎等[7]将奥马哈系统翻译成中文。该系统包括问题分类系统、干预系统和效果评价系统3个部分[8]。问题分类系统以评估对象的健康问题进行多个独立分类,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相关行为和环境4个领域的42个健康问题。干预系统旨在为使用者提供一个系统化护理活动框架,包括教育、指导和咨询,治疗和程序,个案管理及监测4个类别的75个目标导向。效果评价系统旨在量化和监测患者在接受服务过程中的健康变化,为评价患者具体问题的成效提供一个构架,以Likert 5点计分法测量个案在认知、行为和状态(K-B-S)3个方面的得分,分数越低说明程度越严重,(1)认知。1分= 缺乏认知,2分=少许认知,3分=基本认知,4分=足够认知,5分=充分认知。(2)行为。1 分=不恰当,2分=甚少恰当,3分=间有恰当,4分=通常恰当,5分=一贯恰当。(3)状况。1分=极严重的症状/体征,2分=严重的症状/体征,3分=中度的症状/体征,4分=轻微的症状/体征,5分=没有症状/体征。有研究显示,中文版奥马哈系统内容效度(CVI)为0.85,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29[9]。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重复测量的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患者入院至术前护理干预成效分析 患者的消化-水合和排便功能问题经护理干预后,认知有所改善(P<0.05),而行为和状况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精神健康经干预后,认知、行为和状况均有所改善(P<0.05)。患者的营养经护理干预后,认知有所改善(P<0.05),而行为和状况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和休息形态经护理干预后,认知和行为有所改善(P<0.05),状况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40例患者入院至术前护理结局中主要问题的KBS评分(分,±s)

2.2 40例患者手术至出院前护理结局中主要问题KBS评分(表2)

表2 手术至出院前患者护理结局中主要问题KBS评分(分,±s)

注:1)与术后第1天比较,P<0.05; 2)与术后第3天比较,P<0.05;3)与术后第7天比较,P<0.05

3 讨 论

3.1 奥马哈系统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护理实践中的意义 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是挽救并延续低位直肠癌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但术后患者需要面对排便方式的改变,终身携带造口袋,同时患者多伴有焦虑等不良反应,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0-11]。传统护理模式中护士对患者的评估重在生理领域,易忽视心理和环境因素对患者疾病康复造成的影响;评估患者康复情况时也缺乏客观指标,如在护理记录中常出现“病情尚平稳”“营养状况较前好转”等模棱两可的语言[12]。奥马哈系统作为标准化的护理语言之一,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社区、教育等领域[13]。本研究以奥马哈的问题分类系统框架为指导,问题评估涵盖患者生理、心理、健康相关行为、环境等领域,对患者的身、心、社会等方面给予全面关注;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在奥马哈干预子系统的引导下,选择实际需要且切实可行的干预方向,并制定详尽的护理干预计划;干预后的结果评价时以Likert 5点计分法测量患者在认知、行为、状态三方面的得分,量化和监测患者接受服务过程的健康变化,为定期评价患者的具体成效提供了构架。

3.2 入院至术前的护理干预成效 自患者入院至术前的阶段,基于奥马哈系统给予患者以全面的评估并开展针对性的干预。表1的结果表明,患者对各护理问题的认知均有所改善(P<0.05),原因可能是患者术前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意识均较强,提示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前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有研究表明[14],直肠癌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焦虑、紧张、恐惧等精神健康问题,而上述问题严重时会影响手术的进行及术后的康复。因此,术前需要给予患者以心理支持。本研究中,基于奥马哈系统给予患者以心理疏导、术前详细健康教育,针对精神健康问题特别严重的患者,给予个案管理,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显示,患者的精神健康的认知、行为、状况均有所改善(P<0.05)。

3.3 术后至出院前的护理干预成效 患者术后排便方式发生改变,消化-水合、排便护理、角色改变、精神健康、睡眠、身体活动、个人照顾等多项护理问题都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全方位管理。表2结果显示,上述护理问题再出院前均有所改善(P<0.05),提示基于奥马哈系统给予患者以评估和干预可以改善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护理问题。但上述护理问题在出院前认知、行为、状况的评分在2.80~3.20,处于中等水平,提示我们出院后还需进行持续地、定期的随访干预。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奥马哈系统对直肠癌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进行了跟踪护理,发现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频率较高的护理问题及干预方向,有效改善了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结局,为后期建立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护理方案提供了临床依据。

[1] 宋新明,李欣欣.从生存质量角度评估永久性结肠造口对直肠癌患者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26): 2627-2632.

[2] 彭 淼,李显蓉.直肠癌腹部造口位置的个性化选择[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5,38(6): 611-613.

[3] 朱朝英,周建荣.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真实体验的现象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2004-2007.

[4] 黄海燕.延续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心理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6):53-54.

[5] 孙丽星,华 皎,钮蔚琳,等.奥马哈系统护理语言在慢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和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7):36-38.

[6] 李文菁,侯爱和,毛建华,等.奥马哈系统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记录的可行性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3,28(19):13-15.

[7] 高擎擎,黄金月,万巧琴,等.奥马哈系统在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2):18-22.

[8] 黄金月,王少玲,周家仪.奥马哈系统在社区护理和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20-323.

[9] 谭晓青,刘雪琴,温清霞,等.奥马哈系统在我国社区护理应用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30-33.

[10]徐 娜,芦桂芝,张 颜,等.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对肠造口患者出院后护理问题的评估[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3): 14-17.

[11]罗 莉,邹水晶,王 玲.护理工作坊对直肠癌造口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3): 63-65.

[12]傅燕辉,张维珍,蒋伟亚.基于奥马哈系统的脊髓损伤手术患者精细化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5,30(2):25-28.

[13]刘雪琴,谭晓青.奥马哈系统的发展及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0,45(4):369-371.

[14]陈俊霞,杜秀敏,李淑然.心理行为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心理反应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0,32(19):2772-2773.

(本文编辑 陈景景)

Application of Omaha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enterostomy

LIN Qiong, LIN Yu-xian, LAI Wen-juan, et al

(Longgang Central Hospital of Shenzhen,Shenzhen 518116)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Omaha system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enterostomy,so as to provide a confirmation basis for the regul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Based on Omaha system, nursing procedure was used to discover, track and solve the problems, and nursing was implemented for 40 patients with enterostomy. Results: From the period of admission to the time before operation, the patients improved their cognition of digestion- hydration, defacating function, nutrition, sleep and rest form(P<0.05),and the mental health cognition, behavior and state were improved(P<0.05);from the first day to the time before discharge, the cognition, behavior and state of digestion-hydration, defecating function, role change, mental health, sleep and rest form, physical activity and personal care were improved(P<0.05).Conclusion:The Omaha-based nursing practice could analyze the nursing problems of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enterostomy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nd could improve the nursing state.

Permanent enterostomy;Omaha system; Nursing

518116 深圳市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普通外科

林琼: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JCYJ20140411150159441)

2016-12-07)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6.005

猜你喜欢

奥马哈肠造口永久性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应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奥马哈海滩诺曼底战役登陆地(环球360)
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乐观的解释风格让孩子远离悲观
70年期满自动续期后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
肠造口护理中奥瑞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
奥马哈系统在社区慢性疾病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