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与活化
——湖北“非遗”传习所展示空间设计探讨

2017-04-28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传习所观者陈列

贺 诚

传承与活化
——湖北“非遗”传习所展示空间设计探讨

贺 诚

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湖北“非遗”传习所应运而生,秉承着“传承美好,让传统民间工艺世代流传”的理念,如何展现荆楚之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湖北“非遗”传习所的展示空间设计模式展开探讨,以刺绣为例,探讨“非遗”传习所的空间叙事方式、空间布局、活态化设计等,旨在建构独特的设计语言与思路。

“非遗”传习所;展示空间设计;创新活化

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发展是保护工作的核心问题。湖北省的荆楚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荆楚之地的民间工艺美术无一不体现着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夙愿,是荆楚之地人们智慧的结晶。

湖北“非遗”传习所秉承“传递文化、传承工艺、活化发展”的理念,以恰当的展陈方式,展现荆楚之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非遗”传习所展示方面的定位职能包括技艺传承、信息搜集、学术研究、陈列观赏、文创活化、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等,其社会功能的定位主要为专业研究和社会教育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欣赏与感受传统文化作品,了解与学习传统工艺。

湖北 “非遗”传习所展示空间的设计遵循独特性原则、艺术性原则、丰富性原则和延展性原则。在“用空间讲故事”的设计理念指导下,将空间划分为几个基本区域,即形象区、展示区、传习区、创作区、交流区和销售区。其中,古典园林美学的转化、叙事空间手法的运用、有趣的互动性设计、场景的再造和声光电技术手段的融合运用等能够实现以上几个功能分区的设计理想。

一、叙事空间手法的运用体现“非遗”展示空间的独特性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内容多为书画墨宝、女工刺绣、剪纸布贴、文木文石、木雕砖雕、宋锦缂丝、青铜石器、农耕文化、花卉盆景等,展品带有浓郁的乡土民俗文化气息,体现出浓厚的传统地域文化魅力和底蕴。采用叙事空间的手法可以再现历史、虚拟未来,重现传统技艺的魅力。例如刺绣的展示空间设计可以叙事空间的形式,复原过去集镇上的货郎担、货婆篮等走村串户,贩卖花线、花针和花绷的场景;或农村妇女闲暇之余,母女相授,邻亲相学,姑嫂相帮,用绣花针和彩线制作许多优美民间艺术绣品的场景;又或是待嫁的姑娘在闺房绣成双成对的枕顶、枕套、帐檐的情景……通过真实再现当时的场景,情景交融,使观者不由地进入那个情景当中去。场景设计能较好地复原当时诸多手工艺的场景,引人入胜,使观众沉浸其中,获得整体和深层次的感受和记忆。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须注重对时间和空间特征的准确性把握,辅以演示和动作、声像等新技术手段,利用其还原的真实性,加强人们对展示陈列环境的变化和吸引力。

图1 刘小红刺绣艺术馆展品展示区(1)

图2 刘小红刺绣艺术馆展品展示区(2)

图3 刺绣展示空间设计1

图4 刺绣展示空间设计2

如刺绣传习所的特点使其展品陈列区可以采用实景陈列、展柜陈列、悬吊式陈列、立式陈列等方式,如刘小红刺绣艺术馆的展品陈列设计(见图1、图2),待嫁女子的闺房绣品,包括成双成对的枕顶、枕套、帐檐、出嫁的秀禾服等绣品采用实景展示的方式陈列,整个空间营造出嫁闺房的喜庆氛围;颇具匠心、纹饰细腻的大幅刺绣绣品,适合立式陈列的方式双面展示,辅以整体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结合的方式,顶光和正侧面光源同时使用加强立体效果,这种展陈方式能够使刺绣绣品的图案纹样设计一目了然,给观者更直观的观赏体验。展柜陈列的方式适合较小的刺绣摆件,如绣片、荷包、绣花鞋、服饰配件等,还可以运用于非遗展示空间的销售服务区。而悬吊式陈列仍然依托于平面的展示墙,吊挂较长的刺绣服饰,采用重点照明,强调视觉焦点,突出绣品的特征。

二、古典园林的美学意趣体现“非遗”展示空间的艺术性

古典园林中的框景、借景、引景、泄景和留白等艺术手法,萃聚了东方审美的精华,通过界定的美学丰富空间的层次和维度,使二维和三维等不同维度的空间进行转换,彰显空间的韵味。湖北黄石园博会的刺绣展区设计(见图3、图4),设计采用传统的留白手法和框景手法,在纯净的白色墙面、深色的大理石地面、复古的明式家具、简洁的灯光照明烘托下,刺绣展品显得更加精致细腻,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整体展陈设计具有简练的形态和深远的意境。而框景艺术手法的运用,一草一木的自然景观在方圆中显现,不仅以艺术化的形式界定了不同展品的空间范畴,而且这种统一的方圆框景形式将本不相连的展品串联在一起,构成纵向深度的多层次空间,令观者流连忘返,意犹未尽。另外,刺绣展区的灯光照明设计采用和墙面相统一的白色,将别具一格的展陈设计烘托得更加具有层次感和生动感,既能做到重点刻画展品,又能巧妙地隐藏灯具,精确地控制光线和眩光,不影响相邻展区的参观,成功的体现民间刺绣展区的“场所精神”。园林的美学思想是深具空间意识的,注重空间的审美关系。这一点和展示设计不谋而合,展示即空间的艺术,以非遗为主题的展示设计因其展示内容的特殊性,园林艺术成为最适合的表现媒介之一,浓郁的文化氛围精准地传递展示内容的真实性,颇具匠心的空间设计给予展示方式更多的可能性,富有韵味的美学意趣提升展示品位的高度。

三、体验性设计的运用体现“非遗”展示空间的丰富性

体验性设计适合运用于“非遗”展示空间的传习区和交流区,即非遗传承人与参观者、学员之间的体验传习区域。非遗展示空间的互动性设计包含两个方面,即观者与传统手工艺展品之间的互动、观者与非遗传承人的互动。当观者看到一件传统的手工艺品的时候,借助体验性设计,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发生与发展、渊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了解作品背后某种深层次的含义,以及作者的制作技术、装饰手法和象征寓意等。如大冶刺绣的代表人物刘小红,曾经到苏湘两地拜访艺人,学习各种刺绣技艺,善于将其他绣种优秀的技艺融入汉绣之中,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以其个人名义建立的“刺绣艺术馆”,充分发挥传习所的功能,举办刺绣讲习班、讲座或展览,传授刺绣相关知识与经验(见图5、图6)。就传习所而言,传习教学、交流互动才是目的,即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非遗文化与技艺,从而达到生产性保护的目的,形成良性发展,是“非遗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四、创新活态化设计体现“非遗”展示空间的延展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空间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展品陈列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如何能够继续焕发生命和活力,被大众接受和认可,古老传统手工艺的新生无疑需要创新和活化。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非遗文化”,其内容和形式上都蕴含着人们古老的智慧,其物质性和精神性都是保护、发展和传承的重点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五条要求:“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目前中国非遗旅游类工艺品市场上存在着产品粗放、形式雷同、低附加值等现象,由此更应该从文化内涵、艺术创意、市场需求等多方面考虑,开发潜在的文化经济价值,紧跟时代审美特点,真正做到“活态化”的传承和发展。杭州手工艺活态展示馆的展品销售区域,其销售服务区域位于整个展示空间的结尾部分,待观者体验感受过传统技艺的魅力之后,挑选喜爱的工艺品留作纪念。新型的图案花型设计应用于传统的制伞工艺和风筝技艺中,使古老的传统技艺焕发新的活力,激发市民对于中国传统工艺文化保护的热忱,以传统的工艺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一定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说,传统手工艺在当今社会的传承和发展除了依靠地方政府支持,更重要的是要自身敢于创新,挖掘传统工艺本身的魅力。

图5 刺绣互动传授区

图6 刺绣制作现场及作品

五、结语

湖北“非遗”传习所的展示空间设计模式研究对于弘扬荆楚之地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不同的非遗文化现状窥见其他传统手工艺的展示设计模式,以叙事空间手法体现非遗展示空间的独特性,复原历史场景,加强观者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和感同身受的情怀,情境交融,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以园林艺术的介入体现非遗展示空间的艺术性,建构与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契合的空间环境,完善非遗展示设计体系,通过精心谋划的空间布局和悉心营造的空间意境,使静态的展示空间富有一定的节奏感和层次感,加强观者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和感同身受的情怀,营造观者与展品、观者与非遗传承人之间的双重互动氛围,深刻体验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以互动性设计的应用体现非遗展示空间的丰富性。以创新活态化设计体现非遗展示空间的延展性,以“活态化”的发展和传承方式引领传统手工艺转型的时尚,提倡传统技艺自救,适应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潮流,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贺诚 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讲师

[1] 冯泽民. 荆楚汉绣[M]. 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

[2] 刘建明,尉迟晓春,黎江川. 艺展楚天——荆楚工艺美术[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5.

[3] 郑林风. 现代博览展示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4] 胡以萍. 展示陈列与视觉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G122

A

1009-4016(2017)01-0098-03

2015年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美术学院)基金项目立项成果(FY-2015-07)。

猜你喜欢

传习所观者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端午节观龙舟赛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
加强哈尔滨市双城区非遗工作的几点建议
长春师范传习所
长春府“师范传习所”
光影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