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家

2017-04-28

通信产业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类脑政务运营商

云晴 独立电信分析师

0.01元中标,是一宗赚大了的买卖

近日某互联网公司以0.01元中标政务云一事引起热议。

看项目是赔是赚,关键是对项目的目标和范围理解不同。从互联网公司的角度来看,这一定是一宗赚大了的买卖,理由有三点。

政务云项目与传统IT项目相比,蕴含了大量的项目机会。例如:制定政务大数据的战略发展规划、明确政务业务需求及边界、项目架构设计和技术路线选择、政务应用的开发和部署、跨部门数据的开放和整合、一站式政务服务应用的策划和实施等。同时,传统架构改造为云架构,这一过程本身也存在大量的IT改造项目机会,在经过充分论证立项后,以服务购买、系统建设等各种方式形成新的项目预算。在经历以一个服务提供者和主要咨询者的角色和政府完成前述活动之后,互联网公司在项目中获得先机是非常合乎逻辑的。

互联网公司在提供“功能标准化、用户规模化、服务集中化而缺少本地支持”的公众服务方面是具备优势的。由于对技术政策环境下的消费模式、服务模式的变化,以及带来客户微妙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的变化等方面的长期关注和耕耘,互联网公司积累了丰富经验。而政务应用更多会体现出“功能个性化、用户规模小、需求变化频繁、本地化支持较高”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标的进入政务市场,一方面有助于互联网公司锻炼自身提供“个性化复杂业务”的能力,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也能够有机会尝试“以公众服务为核心”的政务系统建设思路,一定程度上从IT系统上推动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云项目很多会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出现,与传统购买“交付产品”的方式不同。互联网公司本身就是云服务提供者和云系统集成商,在已有能力平台之上,可以以较为弹性的方式来提供服务(随政务应用或云上形成项目情况而定)。同时,这些服务还能够借助原有系统能力,项目边际成本比较低。相比而言,电信运营商会因为云架构的部署丧失传统层次结构中的战略主导地位。互联网公司对成本的理解是“主营业务之外的可弹性控制的一些额外成本”,而运营商对项目成本的理解是“针对项目可以提出的压缩之下的最低成本”。

无论如何,结果已经确定。政务云的发展能否走上一条新路,我们拭目以待。

孙晓道

野村综研通信&ICT事业咨询部咨询顾问

5G加速背后的动因是什么

近日, AT&T宣布他们计划将于2018年年底推出初始阶段的5G移动服务,这比其最初计划在2019年底或2020年推出真正的5G服务要早上一年或更多。一时间,关于5G加速推出的新闻成为热议话题。事实上,在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召开的3GPP RAN第75次全体大会上,通过了由23家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商组成的企业联盟递交的“要求3GPP加速制定5G新空口(5G连接协议)标准的提案”,意味着5G加速已被全球通信标准界认可。AT&T就是推动5G加速的支持者之一。支持这项提案的还包括日本NTT DoCoMo、韩国KT、沃达丰、德国电信等多家通信运营商巨头,以及华为、高通、中兴、爱立信、英特尔等国际领先的通信设备商。从这份“联名上书”企业的清单不难看出,行业领先的运营商和设备商都迫切地希望5G标准的制定,进而推动5G商用。为何这些巨头在4G风口还未完全散去的当下如此“按捺不住”?又是什么促使他们希望5G时代尽早到来?笔者认为可以从运营商的企业发展战略以及设备商的产业发展需求两个维度来解读这背后的逻辑。

运营商的企业发展战略。5G标准的加速是否意味着5G大规模商用的提前到来?下这样的结论还为时过早。毕竟从标准的正式制定到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并投入商用,中间还要经历较长的周期。但正是由于5G标准的加速,局部市场商用机会的提前到来,使得运营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5G服务树立标杆从而压制竞争对手,从企业战略层面十分有价值。

设备商的产业发展需求。运营商之间在相互较劲,而设备商同样也不甘落后。高通、爱立信、中兴等主流设备商也搞起了5G军备竞赛。伴随着LTE建设高潮的过去,设备商们势必会加快下一轮投资建设的进程。

有了产业的需求,标准就更需要尽快制定。2月22日,高通率先发布声明,宣布已成功完成其首个基于3GPP 5G新空口标准的5G连接。随后,华为在北京怀柔外场测试环境,开展了3.5GHz 5G新空口下的外场性能测试和与仪表/芯片企业的互通对接测试。正所谓得移动通信标准者得“天下”,借助标准的制定,企业可以在产业链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国家也可以在国际博弈中取得更多的主动权。因此,两家企业同时支持5G标准的尽快落地,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诚然,5G商用加速势必会引爆新商机,带来新的产业盛宴,但在市场如此热捧的时候,同样需要冷静的思考。走得快,不如走得稳。

张力平

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研究员

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在类脑智能

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大热,技术成果斐然。“智能+X”逐渐成为创新时尚,有望催生新的业态,重塑产业格局。

人工智能虽然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尚与期望有不小的差距。事实上,经历了近60年的发展,至今仍无一个通用智能系统能够接近人类水平,如可以协同多种认知能力,对复杂环境具备极强的自适应能力,对新事物、新环境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瓶颈,制约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全面推广。这些瓶颈与机器学习本身的缺陷相关:机器学习不灵活,人工智能的不同模态和认知功能之间交互与协同较少,有监督的深度学习不具备通用性等。要突破瓶颈,需要新一代的智能技术革命。

实现人类水平的智能系统一直是人工智能研究探索的长期目标。类脑智能是以计算建模为手段,受脑神经和人类认知行为机制启发,并通过软硬件协同实现的机器智能。类脑智能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类脑智能在信息处理机制上类脑,认知行为和智能水平上类人,目标是使机器实现人类具有的多种认知能力及其协同机制,最终达到或超越人类智能水平。

受脑科学研究的启发,人工智能模型与系统的智能水平日趋完美。然而,想要真正实现逼近乃至超越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还需对脑信息处理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借鉴。类脑智能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借鉴脑神经结构及信息处理机制,实现机制类脑、行为类人的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統。

类脑智能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面向人工神经网络对低功耗、弱监督等学习需求,将生物机制与数学原理融合的新型网络模型和学习方法。受大脑多尺度信息处理机制启发而研发出来的计算模型及软硬件,使机器实现人类具有的多种认知能力并高度协同,逐渐逼近具有学习和进化能力的通用智能。

类脑智能将成为弱人工智能通往强人工智能的途径。目前类脑智能取得的进展只是对脑工作原理初步的借鉴,未来的机器智能研究需与脑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深度交叉融合,结合“硬技术”和“软设计”的突破,逐渐达至类脑智能这一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类脑政务运营商
神经元规模最大类脑计算机问世
基于多尺度网格细胞模型的无人机类脑矢量导航方法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三大运营商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