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2017-04-27

四川水泥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岗位领域

王 铁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2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王 铁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21)

本文力求通过深入剖析工程项目工作过程,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环境的构建等方面进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岗位引领式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为打造更加适应企业需求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工作过程系统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4年2月26日,在国务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上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上述会议精神为我们科学制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指明了方向。

1、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思路

笔者着眼于建筑行业施工一线,以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为参考系,并以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为依据,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即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岗位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课程→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思路见右图)

2、职业岗位调研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明确职业岗位(群)是关键。本课题组通过发放调研表、企业访谈等形式对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做了大量的走访调研,统计调研结果如下统计:

从以上统计信息中,我们不难看出:将“施工员”岗位定位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岗位,符合企业用人需求与学生发展需要。

3、确定施工员岗位工作任务

为尽量科学的调研施工员的岗位工作任务我们采取了四步进行。第一步,由课程小组设计调研表格进行调研,内容包括施工员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工作过程、工具和器材、工作方法、劳动组织方式等要素;第二步,课程小组对施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技术(技能)人员进行调研访谈及问卷,并作好记录;第三步,课程小组汇总工作任务,并为每项工作任务取一个标题,整理确认岗位工作任务;第四步,课题组组织施工企业实践专家12-15人分4-5组,分别讨论施工员岗位工作任务,并做必要补充。

4、分析施工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成可行动领域

为了确定施工员岗位的可行动领域,按如下步骤实际操作:第一步,将实践专家研讨会意见进行分组汇报,课程小组负责将类似的工作任务归类在一起;第二步,将各个小组都认同或大多小组认同的工作任务,确认为施工员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第三步,为每项典型工作任务起一个标题(动宾结构),按照我们的归纳结果,施工员岗位共有组织土方工程施工等45项典型工作任务;第四步,将同类型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相互关联性进行分类集合,最终总结出22项岗位可行动领域。

5、将行动领域配置为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

项目组对可行动领域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结合JGJ/T250-2011《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中的施工员岗位的职业标准,明确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进而对原有知识体系下的课程进行重新解构,配置符合高职教育需要的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的命名方式为工作对象+动作+补充扩展,如《建筑材料选用与检测》、《建筑施工图识读》等。本专业共形成13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具体见课程体系框架图。

6、以“贯穿项目”为载体系统设计专业学习情境

“贯穿项目”是为了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系统化,而特定选取的,在一个完整教学周期作为统一教学情境载体而贯穿于专业课程体系的,2-3项房建工程项目。本课题组通过引入“贯穿项目”,系统化设计全部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使得每个教学阶段、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每个技能点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系统的有机统一体。这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完成完整项目所具备的方法能力,真正体现本专业教学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相对接的理念。

7、系统设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框架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行两年在校教育加一年企业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期间的课程体系设置以贯穿项目的建造过程为参照系,并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按三阶段开发课程体系,即施工准备阶段课程群、施工阶段课程群、竣工验收阶段课程群,具体专业课程框架见右图。课题组再根据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适当增加基础理论学习领域课程,最终形成在校期间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通过三阶段在校培养,学生已经能够形成相对完整而系统的方法体系,再通过学生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锻炼,基本可以实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

8、师资队伍建设标准

实现本方案的最关键性因素,是拥有一支高素质应用型教师队伍。其中,专业带头人应具有本专业相适应的专业背景及高级职称,并应在工程一线从事多年施工管理工作;专任专业教师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 1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并且具有开发专业课程的能力;企业兼职教师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具有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9、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环境

贯穿项目资料的质量决定了学习领域课程的质量,其资料包应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获取,并且应具有完整性、规范性、代表性、先进性、已竣工、可参观等特点;校内实习实训设施应能满足贯穿项目实训需要,并符合行业标准,可以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校外实训基地,应尽量建立在大型房建施工企业。应能提供相应实习岗位,并能配备足够数量的技术与管理人员,指导学生顶岗实习。

10、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建立本专业的考核评价体系,重点在于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创建以能力为核心、以过程为重点的评价机制。学生在校期间,改变学科教育体制下理论成绩考核的方法,参照施工员职业能力考核标准,确定能力考核要素,合理分配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的权重。顶岗实习期间,以企业指导教师考核为主。将知识、技能、态度相结合,使学习效果评价与企业标准相吻合。

11、方案的形成

通过以上过程可以初步形成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专家论证、课程标准制定、师资培训、教学及实训条件基本就绪后,在2-3个学年进行实施验证,通过调整优化后,形成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4期。

[2]JGJ/T250-2011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年5月。

[4]彭华,智能电子产品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年第2期。

G322

B

1007-6344(2017)02-0290-02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岗位领域
领域·对峙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