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7-04-27何志伟甘跃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同年龄组胆汁发病率

何志伟,甘跃力

(上海邮电医院,上海 200040)

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何志伟,甘跃力

(上海邮电医院,上海 200040)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患者排便情况与术前变化无明显差异者138例,术后便秘者20例,术后腹泻者42例;术后腹泻者42例分成35岁以下年龄组,35~60岁组,60岁以上组,不同年龄组之间腹泻发生率存在差异。结论年龄是导致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腹泻的原因之一,若术前排便存在异常情况,需注意保留胆囊功能。

胆囊切除术;术后腹泻;影响因素;发病率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多发病,以胆囊切除术为首选治疗措施,其术后并发症也屡见报端,主要包括腹泻、面壁、腹胀、腹痛等。据文献报道,胆囊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可达到47%,其中以腹泻为代表的非疼痛症状为43%。关于腹泻的发生率,不同文献报道也存在差异[1]。据医学研究发现,胆囊切除术后发生的腹泻是引发近端结肠癌的高风险因素。因此确定引发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腹泻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2]。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9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20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研究其临床资料,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9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200例,男110例,女90例,年龄24~79岁,年龄平均(33.85±5.56)岁。经过面对面交流、电话随访、上门随访、门诊复诊、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胆囊切除术患者基线资料及术后排便情况资料。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纳入标准如下:①无腹痛症状;②稀便,或可见水样便;③每日排便次数至少3次;④无感染性腹泻,或合并器质方面病变。

1.3 腹泻严重程度判断标准

本次研究腹泻严重程度标准:①轻微腹泻,腹泻症状次数较少,持续时间不足8个星期,对正常生活影响不大,无需任何药物治疗;②中度腹泻,患者术后大便性状变化明显,每日排便次数3~4次,腹泻正常持续时间8~24个星期,但不存在波及全身的明显症状,一般建议给予适当口服药物进行治疗;③重度腹泻,稀便,或可见水样便,每次排便至少5次,或腹泻症状至少24个星期,存在波及全身的临床症状。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相应处理,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t检验及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次研究200例患者中,胆囊切除术后排便情况与术前变化无明显差异者122例,发生率69.00%,术后便秘者20例,发生率10.00%,术后腹泻者58例,发生率29.00%;按照年龄不同分成不同年龄组,其中35岁以下年龄组66例,发生腹泻31例,发生率46.97%,35~60岁组72例,术后发生腹泻者19例,发生率26.39%,60岁以上组62例,发生腹泻者8例,发生率12.90%;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腹泻发生率,以及腹泻症状严重程度存在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腹泻情况对比 [n(%)]

3 讨 论

以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等为代表的胆囊疾病以胆囊切除术后首选治疗措施,其中胆囊结石发病率最高,我国发病率最高达到10.1左右,据医学调查显示,胆囊结石发病率近几年来呈明显递增趋势发展。随着胆囊切除技术的逐渐成熟,在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有胆囊切除术引发的不良术后并发症也屡次被媒体所报道,但对术后腹泻发生率报道差异较差,某项关于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文献报道呈腹泻发生率高达76%,但另一项研究结果中腹泻发生率为17%。目前在胆囊术后腹泻发生机制尚无定论,其可能性发病原因在于胆囊功能、成分,患者自身状态等[3]。

3.1 胆囊功能与术后腹泻之间的关系

胆囊具有储存、浓缩胆汁,以及分泌一定粘液的作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脏分泌合成胆汁,注入胆囊并储存,经过胆囊浓缩作用,便于消化食物内存在的脂肪成分。胆囊切除术后,无场所储存胆汁,而胆汁酸盐不断进入胆总管,并当压力足够时,胆汁经十二指肠的大乳头结构排入肠道。需要注意的是,排入肠道的胆汁是未经浓缩的,无法满足脂肪消化需求,未经完全乳化吸收的脂肪逐渐累积,导致发生渗透性腹泻。术后3个月后,由于胆总管的代偿作用,胆汁得到一定程度的浓缩作用,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腹泻症状严重程度。

3.2 胆汁成分与术后腹泻之间的关系

据文献报道,在胆囊切除术后,部分患者在胆囊酸盐的吸收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导致术后腹泻。另有文献报道,胆囊切除术后存在一定胆汁酸盐吸收障碍者体内的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同健康人比较显著减少。胆汁未经浓缩直接进入肠道,其自身存在的促进肠道蠕动功能发挥作用,导致肠道腹泻,或因超过回肠吸收上限,造成腹泻[4]。

3.3 患者自身状态与腹泻之间的关系

据文献报道,胆囊切除术高龄患者发生术后腹泻比例明显中青年患者,其原因可能在于,老年人饮食普遍清淡,机体各脏器功能处于衰退过程中,胆总管存在一定的胆囊代偿作用。而中青年患者的胆总管代偿作用则较差[5]。本次研究中,42例患者术后发生腹泻,按照不同年龄组35岁以下年龄组66例,发生腹泻31例,发生率46.97%,35~60岁组72例,术后发生腹泻者19例,发生率26.39%,60岁以上组62例,发生腹泻者8例,发生率12.90%;35岁以下组轻微及重度腹泻发病率最高,但中度腹泻发生率与35~60岁组相差不大,说明不同年龄组之间腹泻发生率,以及腹泻症状严重程度存在差异。

3.4 其他

体重指数,肠道菌群紊乱、性格缺陷、高脂饮食等均可能诱发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腹泻。笔者建议胆囊切除术后1个星期内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出现腹泻。

[1] 庄时刚.健脾燥湿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腹泻脾虚湿盛证临床疗效[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239-241.

[2] 冯其贞,李建军.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5,38(2):142-144,148.

[3] 汤朝晖,吕立升,全志伟.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9):1005-1007.

[4] 宋良网.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 581-582.

[5] 李刚.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预测[D].扬州大学,2012.

本文编辑:李新刚

R657.4

B

ISSN.2095-8242.2017.02.226.02

猜你喜欢

同年龄组胆汁发病率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不同年龄组人群接受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途径的分析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微刺激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不同年龄组中的临床结局分析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大连港职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调查
近5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研究近况
IL-21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