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教育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2017-04-27邹春霞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邹春霞

内容摘要: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需要多样化的人才,人们已经意识到,高校不仅要培养出大批的工程师、律师、会计师,更应该塑造出睿智的灵魂,培育出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崇高的道德情怀的健全人格。可以说,通识教育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探究通识教育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关键词:通识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价值

一、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

通识教育是在20世纪初伴随着美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运动而出现的,最初由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fA.s.Packard)教授首次提出“通识教育”一词并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通识教育是高校全体学生所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旨在养成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富有社会责任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它与专业教育一起构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全部内容。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理念,通识教育在人类教育史上经历了一个“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历程,亦即“自由教育思想一专业教育思想一通识教育思想”的演进轨迹,通识教育不是对专业教育思想的简单否定,而是在深层审视教育本质和人类知识发展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对其的批判性超越。

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所要孕育的是真正的“人”而不是同一规模的“产品”。因此,通识教育重在“育”而不是“教”,它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所提供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通过多样化的选择,能够自由、自然地成长,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就其性质来说,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教育;就其目的来说通识教育旨在培养有责任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全面发展的人;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具有非功利性、非专业性、广泛性三大特点,超越了功利性和实用性,所涉及到的是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教育。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是指介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高专之间的一种高等教育的类别,它是一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和目标的办学层次。应用型本科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不是高职高专层次人才的延伸,其人才培养目标应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认识。

从知识构建上来说,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既要有知识的广度,又要有知识的深度,也就是说应用型本科人才需要具备相对完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以及过硬的应用性知识。

从能力构建上来说,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共同培养,包括专业实践、技术在内的复合能力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一环。

从素质构建上来说,应用型本科人才既要有专业素养又要具备包括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的综合素质,此外,应用型本科人才还应具备诸如道德感、责任心、优秀品质等一些非专业素质。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通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高科技部门、技术密集产业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并担负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职业学校师资等任务。应用型本科教育较之研究型本科教育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更加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其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色彩更为鲜明。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相对于学术研究型本科教育更容易陷入过度强调专业的人才培养误区。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通识教育实践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通识教育理解偏颇,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理念比较模糊

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对通识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观念上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推行通识教育应该是研究型高校的选择,自己既然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应狠抓专业教学,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这些本身设有错,但有过度的倾向。认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悖的,认为其会弱化专业教育与减少其教育学时。在职业技术教育的框架下,在“必须够用”的指导思想下简单地将基础课程改换为通识课程。目前我国高校只是简单分为了本科和高职高专两个类别进行管理与评估,没有专门针对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长期以来其属性也存在争议,顶层设计比较模糊。更何况,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在背景下,关注人本身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跨学科能力等的培养已不容回避。

(二)对通识教育与现行的“素质教育”的统一性和差异性认识模糊

在同一范疇内,通识教育的精神实质相当于我国的“素质教育”。其中,素质教育是从人的素质结构的具体操作目标人手解决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在具体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我国于1995年开始在52所高等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并于1995年9月在武汉召开“试点院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1999年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各高校都高度重视素质教育,但总体上素质教育是以第二课堂活动、“辅学分”等形式开展,大多由学工部门负责。但是,素质教育是我国针对一定现实情况提出来的,其提出背景、提出目的与通识教育还是有区别的。将通识教育简单的理解为素质教育或用目前的素质教育来替代通识教育都存在偏颇。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失衡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的通识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两大类。在公共基础课中,占绝大部分学分比重的课程均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真正能够体现通识教育色彩的课程学分比例很低。再加上受本校学科门类总数、师资状况的制约,通识课程涉猎范围以及课程本身的深度和广度都与通识教育还有相当的距离,特别是单一性的以工程技术为主体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显得先天不足。

四、通识教育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现如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这一目标逐步实现的同时,也带来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这种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所存在的问题。目前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对通识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观念上存在着一些误区,普遍存在“重专业轻通识”的现象。

哈佛通识教育委员会曾指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不能相互替代,对学生来讲,通识教育为专业的选择提供了充足的背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专业发展才能具有更大的潜能。专业教育只能在通识教育广阔的背景中才能实现其主要目的,并且只有通过通识教育才能使各专业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因此,我们在狠抓专业教育的同时,不要忽略了通识教育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通识教育有助于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现如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科技术的刷新周期越来越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之不断变化。与此同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高校在大学期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诸多相关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通识教育的参与。因为通识教育是一种非功利性的教育,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应用型本科人才获得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也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二)通识教育能够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上的协同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职业竞争越来越大,职业变动越发频繁,各个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但要求人才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重视人才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以及合作、交流等有关人际交往的能力。社会对人才的这些要求既体现在智力因素之上,也体现在非智力因素之上。通识教育能够很好地实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协同发展。一方面,通识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对道德标准的辨析、对外来文化的比较、批判和吸收、对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逐步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建立良好的道德良知;另一方面,在通识教育基础上,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乐于奉献、善于团结、勇于创新的人格完善、情操高尚的人才,这种人才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通识教育能够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还需要专业以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从高中就开始分科,到了大学更是进入了专业学习,学生往往都是谙熟自己本专业内的知识,很少涉猎专业以外的知识,在这种强调“專业对口”的“专才”教育模式之下,本科所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狭窄,知识的广度不够。比如理工科的学生几乎没有多少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文科学生不懂得自然科学。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发展需要合理的知识结构,应用型本科所要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也不是“专才”,因此,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识教育的参与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应用型本科人才克服单一、狭隘的专业教育所带来的人才的畸形发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五、结束语

超越功利性和实用性的通识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素质教育,因此,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亦离不开通识教育。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