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爱情十三问》与《十日谈》中爱情观的差异及原因

2017-04-26谢瑞萍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5期
关键词:爱情观差异

谢瑞萍

摘 要:本文将通过对《爱情十三问》和《十日谈》两部作品内容的具体分析,比较不同时期薄伽丘爱情观的差异,并探究其产生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薄伽丘;爱情观;差异;原因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1

一、《爱情十三问》和《十日谈》中爱情观的差异表现

1.爱情里的灵魂与肉欲

《爱情十三问》里的爱情,更推崇的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爱,认为精神之爱给人们带来的满足与快乐是永恒且稳定的,而且身体上的接触带来欢乐短暂而无常。

第十一问中,菲娅美达谈到:“我们认为思念情人远比见到情人快乐,因为思念我们所爱的事物时,全部能感觉的精神都会感到愉悦无比,因为只需借助意念便能用快乐满足种种炽烈的愿望。” “……在思念中,他还能长久地保留愉快之情,而在与她见面时却不能持久……思念之乐大于见面之乐。”。见面之乐(可以理解为与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相对立的、可以感知可以触摸到的现实接触之乐)并不具备精神之爱的功能与特性,而且它是短暂的、不稳定的。

在《十日谈》中,薄伽丘则更加强调了肉欲与爱情的不可分割性,有爱情就自然会有肉欲。《十日谈》“序”中写道:“欲望在我心中燃起,那些欲望不是理性的界限所能控制”这也表明了爱情给人带来的欲望是无法克制的,而这种欲望也是精神之爱无法取代的。第九天的第二个故事中,人人都认为极为圣洁的女院长却被意外发现与教士寻欢作乐,而大家选择了包容与认可,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2.爱应不应该克制

《爱情十三问》告诉我们,爱,是克制。越深的爱,越懂得隐藏自己的情感。第六问中谈到,“爱情最深者,惧怕也最多……惧怕总是和羞涩的爱情相伴。”并以古希腊神话中赫拉克勒斯、帕里斯的爱情故事作为论证。

《十日谈》却告诉我们,爱,无需克制。第十天的第七个故事中,药剂师女儿与国王的感情向我们传达的观念是,爱情里的克制只会折磨了自己,只有大胆表达爱,故事才会圆满。

3.快乐之爱是善还是恶

《爱情十三问》的第七个问题,直接抛出了“爱情究竟是善还是恶”这个问题。最后的结论是,“凡愿过纯洁生活的人都不应该去追随爱神,因为他会夺走名誉,会带来麻烦,会教唆恶行,会使你徒生众多烦恼……”、“……它来自人们对放荡之乐的强烈渴望……这种欲望往往会占据人心,夺走人的心智,使人放弃正当做法而耽迷于无益之举……”。

《十日谈》里的爱情故事,对于快乐之爱更多的是肯定态度,并宣扬爱情的正面力量:男女在这样的爱情里互相满足,彼此都享受着这样爱情的快乐而且爱神会给人们带来积极的力量。第五天的第一个故事,奇莫内因为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女郎后头脑变得健全:“奇莫内的心本来听不进任何教诲……这颗心却给爱神的箭射穿了……他的思想就转变了,他父亲、家人和相识的许多人都不免大为惊异”,爱神会将将人的智能从暗处解放出来,使人聪明。除此之外,《十日谈》的许多故事中,都赞扬了相男女中在爱情里的机智勇敢。

二、薄伽丘爱情观发生改变的原因初探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爱情十三问》中的爱情观更注重精神上的富足;面对爱情,更为慎重谨慎,甚至是保守;尽管这管这部作品一直被后人认为是对对爱情的讴歌,但是面对世俗欢愉的爱情,薄伽丘依然选择持否定态度;此外在一些故事中薄伽丘强调了美德与理性在爱情里的重要性;《十日谈》则大胆地宣称肉欲是人的天性,与爱情难以分离,那些宣称要克制肉欲的言论都是虚伪之词;面对爱情,要勇敢大胆地面对自己内心,不必拘谨;世俗的欢愉之爱不应被谴责,甚至应该被讴歌,因为它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力量。

这些变化的产生,背后存在着一定的原因。接下来将从薄伽丘自身的生活以及社会大背景两方面来探究。

1.薄伽丘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

27岁的薄伽丘痴情地爱着西西里国王罗伯特的私生女菲娅美达,《爱情十三问》在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一问,都洋溢着薄伽丘对菲娅美达难以抑制的热恋之情。但是其中也折射了他对于两者身份地位悬殊的担忧。社会地位的悬殊以及礼法的约束,使得他对恋人的爱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情。

1344年,被爱情烈火燃烧的薄伽丘离开了佛罗伦萨。在那不勒斯时才华横溢、风华正茂的薄伽丘得到了乔凡娜女王的厚待。1350年,因父亲去世,薄伽丘回到了佛罗伦萨。此时薄伽丘在那不勒斯创下的声名已经传达了佛罗伦萨,一回到家乡就受到了重用。这个时期的薄伽丘不再是年轻时那个无名小辈,见识与知识的增长,使他对于爱情,可以更从容,大胆。

2.社会背景

《爱情十三问》创作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处于萌发时期,尚未完全成熟。在思想方面,古希腊罗马文化对其的影響依然较大。薄伽丘在表达自己的爱情观时,观点的阐发与解释大量引用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所以思想上难免保留着传统的感情色彩。而《十日谈》创作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更为迅速,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更强大,诉求也更多。但当时意大利的封建势力仍很雄厚,教会更为黑暗。薄伽丘的创作作品对教会禁欲主义进行猛烈抨击。为了淋漓尽致表达对于虚伪黑暗的教会的痛恨和嘲讽,薄伽丘对于爱情故事的描写大胆而丰富,感情色彩更加浓烈。

《爱情十三问》与《十日谈》爱情观的差异,体现的是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状态,但是始终都贯彻着人文精神。

猜你喜欢

爱情观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论柳永情词中的爱情观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玫瑰与面包并存的爱情:《傲慢与偏见》爱情观的分析
收入性别歧视的职位差异
浅析李清照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