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实效性

2017-04-26陈晓茹

关键词:课前预习习惯课文

陈晓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31-01

教学中我们常发觉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过的课文,在课堂上就能积极参与,大胆发言;而没有课前预习,就算老师讲得再绘声绘色、声情并貌,很多学生回答时还是内容空洞,尤其是后进生,完全不知所云,颇有唱“独角戏”的挫败感。当深入反思发现导致此类尴尬教学场景原因很多,其中一个直接原因,即“课前预习”的实效性。

课前预习至关重要。短期看,有质量的预习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前预习帮助孩子“先行一步”了解课文梗概,做到有准备地听课;对老师来说,预习作业反馈出的信息,能帮助调整教学环节设计及教学方向,缩短学生学习上的差距。长远看,高效的预习为学生搭建独立阅读、思考的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对语文学习作用不可估计。

然而,农村学校学生目前课前预习习惯却存着诸多问题。以我自己所担任的两届班级的预习开展情况来看,存在如下问题:

1.被动应付多,预习目的不明确。小学生及家长对预习重要性、实效性缺乏准确认知:有的学生或家长会误认为预习作业等于没作业,或只需读读课文就行,在预习时就随意对待,被动应付。

2.预习不全面,缺乏问题意识。老师每天都布置学生预习,但大多数学生却只关注基础知识,局限于课本内知识的预习,对课本以外知识的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如,读课文时遇上生词难字懒于查找字典;文中涉及的时代背景等也不会去查阅相关资料。不仅如此,很多学生做课前预习时,不善于思考,只对个别词语进行理解。没有对文章的内容提出疑问的习惯或提出来的问题也是诸如“什么词语是什么意思”等浅显的问题,这般的预习质量可想而知。

3.教师引导不足,预习形式单一。农村学校的教师或由于课业任务重,或因学生预习效果太差等原因对课前预习缺乏准确认知而难以坚持实行,因此在课前预习的作业方式上缺研究,针对性也就差,导致学生每节课文的预习作业模式单一老套,如读课文、画生字词、回答课后问题等,影响学生预习兴趣。此外,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多仅存在于口头布置,对预习没有明确指导及要求落实书面文字。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好的预习效果如果没有及时的记录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被遗忘。

如何指导小学生做好语文课前预习,提高语文教学实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首要的问题。

1.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要切实做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教会学生学习,而学生要学会学习就需养成良好预习习惯。首先,要转变学生对预习的片面认识。可以搜集一些表述预习重要性的名人名言给学生,让学生认清预习并非只是为了上好一节语文课,它是培养我们一生的学习状态,培养我们自主探究能力服务的。其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加深学生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如良好与较差预习习惯间的对比测试等。

2.指导预习方法与技巧

语文预习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独立学习。教给小学生的预习方法(尤其是农小的学生),要求可操作性要强,否则事倍功半。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教给中高年级学生如下方法:

(1)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文要多读几遍,且每遍的要求要不同。初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二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解决“绊脚石”,在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再读课文,在读中让学生贴近文本,受到情感熏陶。

(2)标。“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时要勤动笔。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使用不同的符號标记。例如:比如:用“——”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用“▲”标出自己容易读错的词语,用"?"标出疑难的地方——养成固定的习惯,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增强。其次,可以指导学生预习时做摘抄或写旁批,这是一种良好的自学方法和习惯,即保留学生预习痕迹,又有利学生独立思考。

(3)查。查什么?查预习时遇到的问题,不理解的词、句子等,当然方式可以多样: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帮助理解字词;浏览网页、查找文献资料等拓宽对文本写作背景的了解;向家长、老师等寻求帮助,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调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预习过程自我求知、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努力创造条件,助力学习。

(4)疑。“学贵有疑”。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创写的《物种起源》都起源于质疑。只有心存疑惑,学生才能产生积极探求的热切兴趣,预习才可能真正深入。因此,我们应该要鼓励学生预习时多问“为什么”。例如:在教《鸟的天堂》最后一段。问学生还有哪些疑问。学生提出: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加引号?教师让学生再读课文,认真看看前后句子,注意理解句子间的关系,就能知道为什么前一个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的道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真正落实预习反馈、评价机制

评价反馈是学生学习的导向,评价是学生学习动力来源之一。对于学生的预习要重视检查,及时表扬,让其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对预习做得好的学生多加表扬;对在预习过程中大胆质疑的同学及时肯定;对预习效果差的学生积极鼓励、引导。当然,要注意参与预习活动的对象不应仅局限于师生间,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和家长也密切相关。教师还需与家长多沟通,建议家长重视并努力为孩子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及时了解孩子的预习状况,配合监督避免学生敷衍应付。

“路漫漫其修远兮”,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培养任务是艰巨的,对孩子终生的学习影响却是深远的。我们要切实提高意识,努力推进,用心呵护,让预习习惯成为每个孩子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小燕.关注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C]《新一代月刊》.2011(5)

[3]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2015(12)

[4]赵智慧.浅谈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2012(11)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习惯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