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析理论下的《古船》解读

2017-04-26李檄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5期
关键词:恋母情结古船社会文化

摘 要: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以“里比多”和“恋母情结”为切入点,同时联系社会文化背景,对作品《古船》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而阐释作者张炜的社会理想和期待:对母性世界的依恋,对生命原初张力的肯定,对充满诗意的精神家园的寻找与呼唤。

关键词:精神分析;“里比多”;“恋母情结”;社会文化;《古船》

作者简介;李檄(1982-),女,汉族,云南省建水县人,硕士学历,助教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02

《古船》讲述了洼狸镇——一个有着久远历史,如今却沉默不语的乡村小镇。“洼狸镇”三个字原来是与齐长城、秦始皇书写在一起的。然而,秦始皇灭六国、孟姜女哭长城,传说也好,史实也罢,何尝不是洒满了英雄热血、美人哀泪。血和泪浇筑的泱泱大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令人窒息。回溯历史(焚书坑儒、罢黜百家……)、观照当下(阶级仇杀、十年浩劫……),却是更为沉重之事。历史不会重演,可历史却又总给人以轮回之感。杀戮纷争、争权夺利,从古至今一直作为历史常态存在着。作者张炜在书中倾注了太多的生命关怀和个体思考,关于国家、民族、历史、时代、生命、道义……本文将试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切入点,对《古船》进行一些阐释。

一、关于精神分析批评

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虽然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却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少作家、批评家,如卡夫卡、萨特、鲁迅等,都曾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一理论进行文学创作或文学批评的实践。“弗氏的许多概念——如压抑、投射、文饰作用、反应形成、无意识动因、里比多、超我、恋母情结,等等——已经深深渗透到现代人的意识中,使大家都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心理学家”。

然而,精神分析学的局限也是非常明显的。精神分析批评注重对作家、作品中的人物的无意识心理,以及二者这一心理的同构性进行分析,却忽略了这一心理产生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或是根本视而不见。这对于中国文学的批评分析,局限性尤其大。几千年来,中国文学的主流都是与国家民族、社会现实密不可分的。而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及其在作品中的流露,使得在分析作家作品的心理结构时,同样必须注重其所产生并蕴含着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精神分析理论下的《古船》分析

(一)《古船》的性意识

《古船》中有对于性的大量描写。当然,并不是露骨的情色描写,而是对于作为人的原初本能的性意识的一种展示。弗洛伊德認为,在意识之外,还存在着“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即潜意识。潜意识可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而无意识,尽管“曾被压抑或从未被允许变为意识”,却在人的心理结构中,占据了最大的一部分。其核心要素是性冲动、性本能、性欲望,它以“里比多”为衡量尺度。如果性能够在其生理层面上自由发展,不受到道德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压抑和干涉,性就能将人引向一个自由、率性的发展方向,体现一种与生俱来的生机。相反,如果性受到压抑,个人主体就会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当中。这种焦虑状态下的人,一方面可能会出现病理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可能体现一种社会条件下的升华,将“里比多”升华至一个精神的层面,去主动抵制性的冲动。

《古船》中的隋家三兄妹都处于这样一种焦虑状态。由于资本家的出身,他们对性欲的基本需求处于一种非正常的状态,甚至可以说是畸形的。

隋抱朴作为隋家的长子,承担的家庭责任和义务是巨大而沉重的。从童年时代开始,他就目睹了太多的血腥。一个孩童纯真的天性过早地被泯灭了。隋抱朴负载着强烈的原罪意识,老隋家欠大家的早已随血脉的传承,如烙印般刻在了他的心里。他压抑了所有渴求、欲望,包括对小葵。隋抱朴深爱着小葵,却因为“是老隋家的人”,而对小葵欲爱不能。隋抱朴不是没有过挣扎,然而,激烈的情绪宣泄却驱使他陷于更深的苦闷中。小葵丈夫李兆路的死强化了他的负罪感,“似乎看到了他在另一个世界谴责的眼神”。于是,隋抱朴选择了一个人安静而寂寞地待在老磨屋里,内心却是忍受着近乎自虐的自我折磨、自我煎熬。性的纠缠、冲突使他苦闷、焦虑。然而,正是在这一状态下,隋抱朴实现了对自我的升华。

在弗洛伊德看来,“升华”就是“舍却性的目标,转向他种较高尚的目标”。“升华本质上是一种转移,即本能的发泄由生物性转移到社会及现实中去,使之得到一种补偿”。

性冲动与性压抑的无法排遣引领隋抱朴转向了更为崇高的社会层面的反思和探求,自我和超我使他超越了本我的快乐追求。他对自我进行审判、反省,主动承担了苦难。他不再只是老隋家的长子,而且是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为咱们整个儿人害羞,这里面有说不清的羞愧劲儿、耻辱劲儿”。暴力和鲜血对人性的扭曲,对人性中阴暗、丑恶、凶残一面的激发,使隋抱朴对普遍人性开始怀疑。他不仅在为老隋家赎罪,也在为整个人类赎罪。《共产党宣言》就是他思索救赎道路的《圣经》。隋抱朴从这本“值得读一辈子的书”中寻求彻底结束洼狸镇贫穷、苦难的办法,寻求大家平等友爱地一起过好生活的办法。隋抱朴在焦虑中实现了人格的重构。

相比隋抱朴,隋见素的焦虑情绪更为严重。以性本能为核心的动物性本能,“很自然地分成两大主要类别。他们要么是野心的愿望,这类愿望提高幻想者的人格。要么是性的愿望。……在年轻的男子身上,自私的、野心的愿望和性的愿望相当明显地并驾齐驱”。性的压抑使隋见素将其转化为了对权欲、物欲的疯狂追求。他要复仇,要夺回粉丝厂,取代赵多多。因此,他不断地计算粉丝大厂的开销、成本和营利;他利用了对他痴爱着的大喜,仅把她当作全盘计划的一颗棋子。而当愿望落空,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进城,甚至有些不择手段地去追求社会地位和财富。他已陷于一种迷狂状态之中。然而,隋见素也同样在挣扎着。赵多多野蛮、粗俗的原始兽性刺激着他,而隋抱朴对道义、良知的追求,向着超我的接近,又想要感化他。隋见素在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徘徊,却始终突围不出。当这三者不能得到平衡,个性发展便会受到阻碍。隋见素的“阳狂”就是对此的隐喻。

隋抱朴和隋见素的妹妹隋含章也是内心非常纠结的一个人物。为了保护隋家和两个哥哥,隋含章不得不被洼狸镇的掌控者四爷爷长期占有和凌辱。无论从感情还是从理智上来说,隋含章对四爷爷都只有仇恨。隋家的遭遇是四爷爷一手策划的,而她自己更是在18岁那年就被四爷爷毁了。然而,隋含章却又表现出了一种极为矛盾、复杂的对四爷爷的依恋。“这个四爷爷不仅是个恶魔,还是一个男人。她的唯一去处是四爷爷家,他的强健粗壮的四肢,有力的颈部,阔大的手掌,甚至是巨大的臀部,都显示着无法征服的一种雄性之美。”“四爷爷毁灭了她,她似乎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可怜巴巴的那么一点性欲。”仇恨和性的依恋互相扭结,隋含章形成一种性本能支配下的畸形心态和行为。

《古船》中对于性的展现可以解释为张炜潜意识的一种不自觉的流露。闹闹、大喜等对于性的热烈而质朴的追求展示了生命的原初张力,而四爷爷、赵多多原始性欲的泛滥,对性欲、权欲、物欲的极度渴求,更接近于弗洛伊德晚年提出的“把机体的生命回到无生命的状态”的死的本能。但另一方面,性的展现也是张炜在社会文化层面上的自觉的抒写。作品写作于80年代,文本中对性的涉及是对“文革”文学只能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为题材的突破,也是对几千年来人性被压抑、正常欲望被剥夺的普遍生存状态的反思。老隋家的人由于资本家的出身,在处处谨慎与压抑中变得畸形;而四爷爷、赵多多等所谓革命者,也正是在革命的名义下,在革命血腥和暴力的激发下,其无意识中粗野、鄙陋的原欲愈演愈烈,人性极度扭曲,并制造了不少惨剧。历史的循环感根于人性欲望的一次次重演。这样,性就不仅仅是生理层面的本能冲动,它具有了更为丰富的社会文化层面的人性的含义。

(二)《古船》的恋母倾向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意为“我们所有的人都命中注定要把我们的第一个性冲动指向母亲,而把我们仇恨和屠杀的愿望指向父亲”。而这一“爱双亲中的一个而恨另一个”的情结,是“精神冲动的基本因素之一”,即这是“从人类童年开始就具有的愿望”,通过种族遗传已积淀为集体无意识;同时,它也是“从每个人童年就开始的精神冲动模式”。“俄狄浦斯情结”这一独特见解的提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模式。然而,受泛性论的影响,弗洛伊德对它的阐释仅局限于性的范畴。应该说,“恋母情结”包括除了性之外的对博大深沉的母爱更宽泛意义上的精神依赖与依恋。

《古船》中,隋抱朴在后母茴子身上寻找到了一种替代性的母爱。“有一次她高兴了,把他抱在怀里,亲了一下他俊美的额头。他感到了她的柔软的、不停跳动的胸脯,低下头去,目光不敢凝视那雪白的脖颈。他的脸红了,叫着:‘妈妈。她应了一声。后来他就再也没有这样叫过她。不过他不怎么惧怕她了”。缺失的母爱在茴子身上得到了弥补。如果说一开始是茴子的美丽、善良让隋抱朴产生了依恋之情,那之后茴子所表现出的刚烈、果敢,特别是为捍卫人格尊严,守住隋家大宅,茴子选择与正屋俱焚,她作为母亲对苦难的这一主动承担,更是深深地震撼着隋抱朴,成为他一生都挥之不去的一个情结。

其实,张炜的作品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恋母倾向。洪治纲在分析这一现象是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完全是作家内在的恋母情结的一种折射,它在丰富人物的精神层次的同时,也把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态势鲜明地烘托出来”。作品中人物的恋母倾向其实是作家本人恋母倾向的外化。这一内心的投射还表现在他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所赋予的美好意义。《古船》中,闹闹的真率、热烈,大喜的痴情、质朴……而“外貌酷似死去的母亲茴子”的隋含章,为了保护两个哥哥免遭造反派的杀戮,年幼的她不得不含泪投入了四爷爷的魔,用青春和贞洁换回了老隋家的平安。她将母亲受难者的角色又一次承担起来。无论是茴子的悲壮、惨烈,还是隋含章的隐忍、屈辱,都是与母爱的伟大联系在一起的。“赋予生命、营养、温暖和保护,女性一开始就具有伟大的特征”,“‘母亲和‘伟大两词的结合显然已不是两个概念的结合,而是两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象征的结合”。张炜正是通过對作品中母亲、女性的美好抒写,表达了自己对于母性的依恋与崇拜。

三、结语

张炜是一位有着强烈道义感和忧患感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对中国社会如何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寻找出路的思考。因而,在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解读张炜作品时,不能只是对于概念的简单阐释,而必须联系其社会文化层面的含义。母性世界是一个非功利的,充满爱和温暖的世界,这正与张炜的社会理想和期待是一致的。因而,对母性世界的依恋,对生命原初张力的肯定,也正是对于充满诗意的精神家园的寻找与呼唤。这也正是张炜很多小说,包括《古船》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张炜:《古船》,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

[3]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猜你喜欢

恋母情结古船社会文化
古船和木墩
男人为什么有恋母情结
老公有恋母情结该怎么办?
四大古船复原“大帆船时代”
重构白板舟:3D建模在疍民古船复原中的应用(英文)
论广场舞对社区、村镇居民的重要性
关于 “机械复制”的思考
六曜与日本文化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浅析源氏恋母情结——读紫式部小说《源氏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