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媒体人到内容生产者

2017-04-25王璐

投资北京 2017年4期

王璐

一位企业创始人在与投资人签订了2千余万的合同后,又经过了仔细地斟酌,主动提出中止合同,把即将到手的2千万拒之门外,理由竟然是所投项目可能会赔钱。如果说这是一个靠故事讲得好就能拉到很好投资的时代,那这位创始人显然不屑于此,这个人叫李剑英,他创立的这家公司叫北京云启东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启传媒”),这是一家致力于原创追求,以提供优质内容为核心竞争力的跨媒体整合运营商。

记者日前在云启传媒大望路SOHO的办公区见到了李剑英,尽管是上午9点半,公司似乎完全没有文化类公司的随性,整个公司都在忙而有序地运转,“一上午有三、四个会是很平常的。”李剑英说。

2013年注册成立的云启传媒,走到今天不过3年多的时间,公司也不过才20来人,“我们是小公司,但我们是北京市一般纳税人企业,文化创意创业公司能养活这么多人已经很不容易了。”李剑英说。文化创意行业的公司针对不同项目引入外协队伍是常规做法,因此核心团队的质量决定了公司是否能走得更远。云启传媒的核心团队由来自央视,湖南卫视、国际4A公司的精英骨干组成,公司同时签约数位业内知名导演,练成了一支视角独特,思路开阔,反应迅速的专业制作团队。就是这样一支技术精湛的队伍,在李剑英的带领下服务了许多百亿级规模的客户,以其杰出的作品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并持续成为这些客户的品牌供应商。用李剑英自己的话说:“我们的公司虽小,但我们的项目都很大,积累的任何一个经验都能派上用场。”他指着厚厚的一摞摞合同:“我们不需要向投资人讲故事,这就是我们最好的背书。”

梦启云端

不得不说公司名字起得好,与一般创业公司初创期的“寒酸”不同,云启传媒起步就实现了公司“行于云端、智启文化创意产业新生态”的愿景。

2013年,公司承接了陕文投在陕西韩城举办的《2013癸巳年民祭史圣司马迁系列文化演出》、《史记韩城 ·风追司马》——癸巳年民祭史圣司马迁大典等一系列大型活动。一场上万人观看的晚会作为活动中的重头戏尤为重要,整场演出的全案包括60%的原创内容全部由云启传媒负责,“极少有公司能够有这样的能力承接如此大型的演出”,李剑英为记者讲述:“为了保证活动效果,我们从北京拉过去十几个集装箱的演出设备,浩浩荡荡地开了972公里到达韩城,近百人的团队在那儿紧锣密鼓地执行。”公司的发展也随着这场演出序幕的拉开正式步入一条快行道。

同年4月,于北京唐拉雅秀酒店,云启传媒策划了海南航空第三次蝉联Skytrax五星航空授奖典礼活动。一家初创型的创业公司是如何进入到如此高大上的公司视线的呢?李剑英笑着讲述了这次出人意料的竞标成功。

“当时公司的人都在忙韩城那个演出,公司只剩了我在内的3个人,接到了海航这样的消息,我们马上开始行动。方案设计、写策划案,之后我就去提案。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我为甲方讲述我们方案的PPT,根据最后的打分结果,我们的分数最高,在5家公司中脱颖而出。”

这之后,李剑英的云启传媒为海航策划了多项创意和活动,一切都看似顺理成章,实则却是李剑英的厚积薄发。

学中文出身的李剑英大学毕业后,2004年进入《北京娱乐信报》做记者跑时政新闻,当了5年多的记者后,李剑英又转去《北京商报》成为区域经济周刊的执行主编。性格内向的他在2010年迎来了人生的一次转折,机缘巧合下他去了湖南卫视北京事业部任品牌中心主任和公共事务中心主任一职。在那里李剑英了解了文字之外的世界,他发现文字、图片、视频结合就成为影视产品。自己能写,加之用心好学,李剑英十分受领导器重,“任务最多的时候同时做9档节目,每一档节目都要参与,我们的团队非常厉害,每一个人都十分出色。”李剑英迅速成长为全能高手。

为钱创业 为心守业

“做内容的人本身对创业是很排斥的,之前出书,写稿子,做做片子是我喜欢做的,创业是被逼无奈。”李剑英对于为什么创业给出了这番回答。他自述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原因只有一个——挣钱。而看似直白的理由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楚。生活总是以很突然的方式进行着,妻子从被诊断出胃癌直到去世共一年多的时间,却让李剑英几经悲恸。回忆起那段时间,他的神情中糅杂着明显的沉重,语调也不由得低沉下来。巨額的医疗费摆在面前,让之前循规蹈矩当上班族的李剑英不得不想尽办法挣些快钱,一个男人的担当驱使他并没有寻求周围的资助,而是选择放手一搏,创业似乎成了唯一的途径,云启传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的。

之后的事情证明,李剑英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确立了的方向和目标之后,专注于原创内容的深度开发和创作,这也成为了云启传媒体最核心的价值所在。李剑英在会议室中向记者展示公司出品的一系列文化创意作品,精致唯美的声画和匠心独具的创意无一不传递着品牌想表达的深远内涵。从业多年让剑英有了更深的感悟,“我们做内容就得耐得住寂寞,虽然苦一些,但这是品牌必需经历的积淀。”

正是这份心无旁骛的执着,让李剑英对客户及其品牌的熟知程度就像是一位老朋友:“长期深入地了解才知道客户想要什么,所以每做成一件事情都很有成就感,就是这个感觉一直在支持着我们。”

深信1万小时定律

云启传媒拥有专业的数字化影视设备机房,高清后期编辑系统,全数字后期非线编辑设备及工作站、录音设备,核心岗位汇集多位行业优质人才……不同于行业内很多公司拉到项目再转给别人这样的做法,云启传媒参与前期策划到后期执行的每一个环节;有别于一些公司不养人的原则,李剑英不惜成本,注重吸纳人才。公司挣来的钱除了维持必要的开销,全部用于买设备、培训学习,招募人才。

“做一个中介机构会容易一些,挣钱相对轻松,而我们的每一个项目的文案都是自己写、镜头自己拍、自己剪辑,大型活动方案自己出,做执行末端很累。”李剑英坦言:“很多文化行业的公司是没有人的,大家都不愿意养人,因为养人成本很高,我们曾经在1300多份简历中选出来5个人。当真正专业投入地进行一件事情时候,你会发现人手永远不够。”有人曾劝他商人味道可以更浓一些,对此他给出的回答是:“我就是个做内容的人,都去经商了,谁来做内容?!”

“我深信1万小时定律,在一个行业做久了都会成功。”李剑英想通过实实在在的积累做好一个品牌,他期待并深知云启传媒这棵自己亲手栽下的小树终会参天蔽日,而此刻他更关心树根是否深抓土壤汲取营养,而非枝叶修剪得有多么精致惹人。

李剑英始终将奇葩进行到底,他从没跟自己的客户喝过酒,“我就把我的事情做好,我对你的项目负责,术业有专攻,我只懂这个。”他一直告诫自己的员工:“一定要热爱你的甲方,因为甲方是在拿着自己的钱让你试错。”这是他在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之后的真实感悟。

每经历一次考验都令李剑英的内心变得更为强大,也让云启传媒走得更加坚定。

2015年,分管市场营销的合伙人提出离开,理由是出国休养。这个消息令主管内容的李剑英顿时陷入了恐慌,因为之前所有的客户都是由这位离开的合伙人进行对接,合伙人的变动会让客户对公司产生置疑,这对公司来说无疑产生巨大且持续的影响。李剑英率领团队咬紧牙关,一如既往地尽力做好自己,终于挺过了那段难熬的时间。

如今,云启传媒的三大业务板块日益清晰。云启传媒影视板块是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签发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参与制作了《中国三分钟》、《HI中国人》等4档节目,并常年为国家电网、海航等客户提供影视制作服务。精于创新和制作,云启传媒参与制作的时政评论类节目《中国三分钟》在海外社交媒体累计阅读量过亿,2016年9月7日晚,央视新闻联播以《创新新闻传播 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为题报道了这档节目。而由云启传媒制作的微电影《回来再爱》全网点播数量超过1000万,目前该影片的院线电影已经被列入日程。为确保内容生产的质量,曾经参与深圳卫视大型真人秀节目《为梦想加速》的后期团队也在今年年初加入云启传媒。

公关活动与设计板块,云启传媒连续3年全案执行全国大学生农业创新创业大赛;连续3年全案执行《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民祭史圣司马迁大典;全案执行陕旅集团“天下武侯情聚汉中”等大型旅游文化项目。并陆续参与执行了海南航空全球招聘、波音787梦想飞机首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机上零钱”等公关项目。2014年北京APEC期间,云启传媒成为授权合作伙伴。在设计板块,云启传媒目前正在参与设计制作杂志、数字媒体页面,并在创意设计方面不断发力。

为在数字媒体和自媒体发展的今天找到一席之地,云启传媒目前正在组建自己的数字和自媒体内容创作团队,并开始运营粉丝数量达百万级别的公众号。

李剑英感慨万千地描绘:“创业的过程就好像你往前走的时候,面前有一座山,回头一看就只有你的影子,没有人给你托底,没有任何后路,没有所谓的安全,这就是创业最真实的样子。”

经常有人说,开车年头越多的司机在路上就会越小心。李剑英对这个行业了解的越多,步子就放得更慢一些。“真正做内容的人不会那么冒进,先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做得越来越多的时候掌控能力自然就出来了,那时候就可以独挡一面了。”

做好自己的科技、文化小闭环

对内容的谨慎甚至严苛,让李剑英对资本并不那么热衷,反而将目光投向了看似与文化不沾边的领域—农业科技,这一关注就是一年多的时间。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由中科院院士指导发起的环保项目,秸秆资源化。通过离心技术把秸秆变成天然气,生物制气化之后回收的木炭,可以继续投入商业开发利用。

最早是科技记者出身的李剑英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做这个项目研发,该项目目前已申请了100多项专利。深谙品牌营销之道的李剑英对自己的这个科技项目胸有成竹。“我们一直为别人规划如何做好品牌,做视频,做营销,现在想做文化的同时做自己的实业,一起往前走,往往实业结合優秀的技术会为社会带来更大的贡献。”李剑英阐释。他畅想着未来把科技做好之后的利润用以做好传媒,做好自己的生态小闭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在香港大学进修并完成了整合营销传播(IMC)的硕士课程。

面对创业这条不归路,李剑英走过全年只有春节才休息两天的时光,也经常从北京坐最晚一班飞机去外地参加第二天的会议,会议结束坐当天的飞机返回北京。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让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却不忘记在回家的路上凝视一枝春发的嫩芽;周末忙碌之余却不容错过与女儿的亲子时光;在冰雪交加的恶劣环境中拍摄影片也不忘欣赏大自然的壮美……“我现在不是为自己活着,还有那么多跟着你的人,他们信任你跟着你,因此我不能停下来。我希望给自己五到六年的时间做好品牌和经验的积累,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内容制作部分就会很稳定,品牌就会凸显。”他的脸上好不容易流露出一点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