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滚滚:直播界的新萌宠

2017-04-25蒲琳

新民周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饲养员大熊猫熊猫

蒲琳

在熊猫粉的世界中,熊貓不再被叫成熊猫,而被昵称为“滚滚”“胖达”和“团子”;当然,人类也不叫作人类,而是统一自称“愚蠢的两脚兽”,地位关系的尊卑显而易见。

有这样一组照片,相信一定在你的朋友圈刷过屏——20多只圆滚滚的熊猫宝宝被整整齐齐地“摆”在绿色的布上,猛一看就像一堆待价而沽的漏馅汤圆。突然,一只宝宝从高处跌落,摔了个倒栽葱。摄影师机智地将这一瞬间记录了下来。和屏幕前千千万万的网友一样,看到了这张照片,笔者也忍不住哈哈大笑并顺手转发。

这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去年9月晒全家福时发生的一幕。在人人都竞相当“网红”的今天,动物界的卖萌担当大熊猫,却慢悠悠地杀出一条血路,扛起了直播时代的流量大旗。

面对这些治愈系的熊猫,文字第一次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在粉丝心中,它们每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贝,而大量熊猫表情包更是让“愚蠢的人类”欲罢不能。

“奇一抱大腿”红遍全球

在熊猫粉的世界中,熊猫不再被叫成熊猫,而被昵称为“滚滚”“胖达”和“团子”;当然,人类也不叫作人类,而是统一自称“愚蠢的两脚兽”,地位关系的尊卑显而易见。

“滚滚”对“两脚兽”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笔者就曾在上海野生动物园见到过这样的场景:在熊猫园区,游客们正隔着护栏围观几只躺在园子里的熊猫。它们大多数时间就只是躺或坐在地上“发呆”,但每动一下,哪怕只是扭个头,都能引发众人一声惊呼,反应频率相当齐整。

可以说,滚滚们绝对是每个动物园里的吸粉头牌,玩耍、进食、发愣、爬树,无论做什么都能被游客视作卖萌,甚至拉个粑粑也会换来“好可爱,好可爱”的海量赞扬……

2013年,央视的CNTV推出一个逆天创意:24小时直播熊猫的生活。于是人类对熊猫的情感完全不一样了——在各种网络直播和社交网络的助推下,熊猫从动物园里卖萌的存在,一跃成为了超级爱豆(偶像)。在国内,熊猫天天上热搜,动图转发轻易破万;在国外,熊猫也在Facebook和Youtube上深受欢迎,萌翻了很多歪果仁。

这不,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熊猫“奇一”现在就是一名响当当的国际网红了。前阵子,它抱饲养员大腿的“鬼畜”视频在微博转发了8万多条,播放超过3000万次,连央视新闻联播都播了。当这段视频被转发到Facebook上,竟然浏览破亿。大概只有看完抱大腿的视频,你才会明白为啥会说“奇一不红天理难容”,它自带鬼畜体质啊!奶爸怎么舍得把它从腿上摘下来?!

讲真,“奇一”本来就是很红的,是2016级小团子,去年7月1日出生。刚出生时的它还不会爬也不会走,趴在小床上,方方的身体,被粉丝喊成“奇小方”;后来粉丝发现它头顶有一撮长长的小毛,有点像WIFI信号,又喊它“奇呆毛”,还做了很多表情包,比如在小毛上打个叉,配字“哼,WIFI不给你用”;后来它会跑了,跑起来的时候像兔子在跳,又被粉丝们喊作“奇小兔”;但现在,粉丝更爱它的小短腿,导致现在“奇一”的相关微博下面都是短腿表情包……

其实“奇一”还有个妹妹,名字叫“奇果”,是个不折不扣的爬树高手!两姐妹凑起来,就叫“奇异果”,听这名字也是萌翻了。两姐妹常常跟妈妈“奇缘”一起“上学”,就是在外场活动,让游客可以看到。

两姐妹感情真的超级好,前几天,“奇一”又被粉丝喊作“特工方”,因为“奇一”具有探险精神,很踊跃地挑战各种大树。这天它刚通过小树桩巧妙地攀上一棵大树的树枝,“奇果”妹妹居然在下面帮姐姐按住树枝,以便姐姐顺利爬上去,吓坏了一群游客和饲养员,不过,饲养员为了杜绝隐患,晚上就上树把小树枝都剪掉了。

其实,每个年龄段的熊猫滚滚里都有“网红”,但随着直播、微博等社交网络的发达,2016年最小的这群熊猫里出现的网红更多。比如“福顺”,人称“国际顺”,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猝不及防摔下台的小家伙,甚至有粉丝专程飞去成都看它。3月23日晚,“福顺”“放学”时,奶爸还贴心地抱着它跟两位专程从福建来的女粉丝说再见,简直萌化了。

同期走红的还有“毛笋”妹妹,因为在合影中,别的熊猫都在饲养员怀里,唯独毛笋一只挂在树上。然后,粉丝们就发现它超爱爬树的,还翻出了许多她挂在树上的照片。据说,“毛笋”还保持了一个传奇:很多资深游客一年去好多趟成都基地,都拍不到她的正面高清图。

因为热门视频流出而成为网红的还有“雅竹”,人称“雅猪猪”,当时饲养员要给它称体重,它被饲养员抱在怀里,乖巧极了,但是四次称重时体重器都报警了,笑死了外面围观的游客。就连一旁的饲养员也忍不住吐槽:“宝贝你长胖了,称不到了”,后来换了一个大秤,才显示了体重。原来,之前的秤只能称5公斤之内,而“雅竹”已经6公斤多了,所以被大家喊成了“雅猪猪”。

Pandapia和iPanda,

熊猫粉泛滥的“始作俑者”

和明星一样,熊猫也有自己的死忠粉。有的是“唯饭”,只爱自己的心上“猫”,有的则是团饭,粉所有家族成员。那些疯狂热爱熊猫的“两脚兽”们,被网友笑称是加入了熊猫“邪教”的脑残粉。

而随着越来越多网络直播的出现,更是让这一众熊猫教徒从线下发展到线上,迅速归拢,整编壮大。Pandapia和iPanda,便是造成如今熊猫粉泛滥的“始作俑者”。

其中,与成都基地深入合作的Pandapia团队,在B站上可谓是二次元心中最红的熊猫主教。他们将每年的直播重点都放在了新生的熊猫宝宝身上,“这些小熊猫每天都不一样,昨天还在爬,今天可能就会走,实在是太可爱了,”Pandapia工作人员赵凤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个已经拍了3年熊猫的北方汉子承认,自己现在看到小滚滚们就“迈不动腿”。

赵凤图介绍说,每周六早上8点左右,Pandapia的直播团队就会准时到基地报道。在全身严格消毒、穿上与饲养员同样的防护服后,摄像小哥们才被准许进入产房,并将摄像机对准熊猫宝宝——他们被要求不能主动触碰和影响熊猫生活,否则拍摄将被中止。

据了解,成都基地在2015年后便暂停了游客体验保育实习等能够碰触到熊猫的项目,想要抱抱熊猫几乎成为奢望。而团队中负责拍摄的小哥们,却是除了基地饲养员外,离熊猫最近的人,几乎个个都有被滚滚抱大腿、踩肩膀、追着满园子跑的搞笑经历,这足以让视频这头的网友们羡慕嫉妒恨,并经常表示“这样辛苦的工作,让我来!”

事实上,比Pandapia更早直播熊猫的是另一平台——iPanda。作为从属于央视网的新媒体产品,iPanda早在2013年8月就已经上线,它也是目前全球唯一24小时多路直播大熊猫的平台。2015年,全球首次大熊猫“啪啪啪”直播就是在iPanda平台上播出的。

擁有41个固定摄像头,1路高清信号和22路标清信号的iPanda与成都基地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下辖卧龙、都江堰、雅安碧峰峡基地)都达成了直播合作。在iPanda导播室里,直播员们会仔细观察熊猫们的活动,以便随时切换萌萌哒的镜头。有时,他们还会和网友互动,介绍熊猫的姓名、年龄和特性,解读它们的行为状态。由于直播内容最为全面,iPanda官网日均UV(独立访客量)已经稳定在了20到25万左右。

“国家队”的出身,让iPanda也相应地承担了部分外宣功能。此前,iPanda与CCTV在facebook上共享同一账号,已经有接近5000万的粉丝。在大部分国人都上不了FB的情况下,账号的点赞和粉丝数竟然远超CNN和纽约时报等其他官媒。针对海外网友,官媒主要发布的是科普向的趣味内容,最爱发的就是熊猫相关。在网友评论中,“cute”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单词。难怪有网友这样调侃:“靠滚滚骗粉!”

iPanda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广大熊猫背后的动机,其实是为了更好宣传中国文化,“大熊猫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它们形象温和,没有攻击性,大家都乐于接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再带入文化宣传,比如从熊猫延伸到四川有川剧、有火锅美食,通过这么一个平台,让大家更了解中国。”目前,在熊猫直播频道下,网友们还能看到长城、天池、敦煌、峨眉山、凤凰等全国数十个景区的实时直播,足不出户就能看到中国美景。

一同走红的奶爸奶妈

熊猫火了,它们的饲养员们也顺带成了网红。

还记得网上有一段热传的视频:一个女饲养员一边奋力挥舞着扫帚,一边与熊猫们周旋。她刚把落叶装进竹篓,几只熊猫立马冲过来将竹篓打翻,再扫再捣乱……只见她同时被四五只小团子抱大腿,寸步难行,随后又受到了团子们360度的攻击。一场混战后,园子里一片狼藉,只见女饲养员用四川话哭喊着:“哎呀!你们到那边去耍嘛,我已经没得劲了……(脑补四川口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远处的游客因此爆发出阵阵笑声。

这段“饲养员大战熊孩子”视频的主角,就是成都基地的饲养员梅燕,人称“江左梅梅”,粉丝们用“得梅梅者得天下”来表达对奶妈的艳羡。虽然网友说特别羡慕这样被团子袭击,但其实她后来也在微博上说,这种痛苦只有自己知道——小团子抓人很疼的,所以他们上班都是穿高筒雨靴。

戴着黑框眼镜、笑起来和熊猫一样萌的梅燕,在微博上已经有了超过5万粉丝。作为奶爸奶妈团第一网红,她现在还会收到不少营销号私信,求转发广告。

而最近从美国回来的熊猫“宝宝”和它的饲养员唐诚,也为粉丝们的表情包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唐诚之前饲养过“思嘉”,“思嘉”也是大名鼎鼎,人称“冰雪之花”,是熊猫界的“三美”之一。另外“两美”,是来自野外的“北川”和北动影后“萌萌”,个个都是大圆脸。

“宝宝”是海归熊猫,在饮食和语言上存在暂时的障碍,于是网友就在唐诚的微博下面发了“思嘉”的图,配的句子是:“诚,想我不,听说那个留学生宝宝连窝头都不会吃”“诚,风里雨里,思嘉在等你!”“宝宝”粉自然不甘示弱,立刻发了“宝宝”的照片,并配文:“诚,你最后还是落到我手里”,或者是“诚,你看着我的眼睛说思嘉是谁”。每当出现这样的图片,都能引来无数声称“笑死了”的跟评。

“治愈力”Max

在网络直播间上,熊猫粉可能是全中国素质最高的粉丝团,他们几乎从不隔空掐架,视频下面的评论永远画风清奇,正能量爆棚。“两脚兽”们纷纷臣服在滚滚们的小短腿下,由衷发出赞美,“求抱抱”“已被萌哭”“哪里可以买熊猫?”“请问怎样才能成为熊猫饲养员?!”——以至于一刷直播就是几小时的熊猫粉们常常自嘲,许愿“来生携手做滚滚”。

来自天津的熊猫粉“饭饭”对媒体记者说,自己原本对熊猫的理解,仅限于代表国家形象的奥运吉祥物和国宝,“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是在直播镜头里,看熊猫们交配、产仔、喂奶,还会撒娇耍赖,“就跟人一模一样”。“饭饭”表示,这些真实可感的性格让自己觉得粉熊猫和粉“爱豆”一样,忍不住入了坑。

同样的,南京的新晋熊猫粉“小小梦”也对自己每天能趴在网上看4小时直播感到非常意外。在她看来,熊猫粉宠爱所有熊猫,心里没有排名先后。之所以每天雷打不动看4小时直播,是因为“它们真是太可爱了,看到它们,所有的烦恼都没有了。”

其实,熊猫滚滚和熊猫饲养员之所以出现这么多故事,大多是都市人赋予的,比如饲养员唐诚和两只熊猫的故事,“奇一”的可爱聪明等。都市人生活节奏快,熊猫们悠闲的生活状态、憨态可掬的神态适时按摩了人心。

为了熊猫这个国际一线爱豆,歪果仁都做了啥?

滚滚,作为以卖萌为生的濒危动物,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一线爱豆,在国内拥有十几亿迷弟迷妹,走出国门也照样圈粉无数。

放眼世界,几乎没有谁能够抵挡它的魅力,多少歪果仁甘愿拜倒在滚滚的黑白皮草下,被萌得不要不要的。这里整理了近些年官方宣布的、坊间流传的各种消息,一点点还原这个国际一线爱豆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

【心甘情愿种竹子】

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的伦伦和洋洋以及它们的孩子简直成了动物园的心病:留下吧,财政不堪重负;送走吧,当地老百姓又不答应。这几只大熊猫对食物特别挑剔而且巨能吃……

据《纽约时报》报道,每只熊猫一天可吃掉50多公斤竹子。很快,动物园的竹子就不够吃了。他们只能动员佐治亚州1000家住户提供竹子。而爱熊猫成痴的当地市民,则心甘情愿地去种竹子。

但是滚滚对食用竹子品种的要求很严格,要去老叶黄叶,不能种在污染的水旁边,收割时,不能用机动锯子,只能用手动锯子,以防被污染。所以当地市民这种心甘情愿做苦力的精神真的是铲屎官楷模。

【编进动漫里】

在日本动物园,趴在熊猫馆前面的,小到幼稚园小朋友,中到家庭妇女,大到老爷爷老奶奶、甚至坐着轮椅的老人,然而滚滚可能只是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睡着大觉。

风靡全球的《樱桃小丸子》里就有一集展现了日本人对大熊猫的痴迷,动物园门口全是排队看大熊猫的,队伍长得把小丸子都快排中暑了。

想到以前看过一个霓虹人民送别一对本地出生的小滚滚回中国的纪录片,那涕泪横下的场面也是让人感动得不行。

为了熊猫这个国际一线爱豆,歪果仁都做了啥?

【引发政治紧张】

为了争夺萌宠大熊猫,比利时国内还一度引发政治紧张。比利时北部荷兰语区人极为不满,认为首相自私、偏心让胖达入驻自己老家南部法语区,并要求其出来说明。南北双方还就各自养熊优势进行了陈述,闹得不可开交。比利时过去用足球建立起来的团结假象,因为一只熊猫原形毕露。

天涯娱乐八卦版里曾有个帖子,叫《扒一扒我那欧洲“心脏国”的搞笑老外老公》,里面也提到过自己的比利时老公对滚滚的爱。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比利时熊猫馆是请中国园林专家建造的,耗资800万欧元。

【播报新闻表达求子渴望】

说到英国,这个闷骚的国家也是熊猫奴候选的绩优股。2011年,中国租借给苏格兰爱丁堡动物园两只大熊猫“甜甜”和“阳光”,简直是VIP待遇,搭乘“联邦熊猫快递号”专机抵达英国。

虽然两只熊猫很可爱,大家也超级喜欢。但有一个遗憾一直困扰着腐国人,那就是——甜甜还没有生崽……比利时2014年去的今年都生了,法国2012年去的现在也怀上了,就甜甜还没有,腐国人民郁闷到不行。难道去了腐国,大熊猫也变腐了?于是,甜甜每一次怀孕和假怀孕的消息都让英国人操碎了心。

今年成都基地晒新出生的14只熊猫宝宝,BBC不远万里地奔过去求受刺激,那新闻简直不忍直视,直接用show off这种词,然后默默滴看了一眼自家刚租来的、没怀孕的熊猫,幸灾乐祸地说:“阿德莱德的大熊猫已经第三年怀孕失败了呢!”

而在新闻的最后终于撕下了假面,女主播声情并茂地咆哮:“In Britain, we are not greedy! we just wanna one! please!!!!!! that would be enough!!!!!!!”(我们英国不贪心啊!我们只要一个啊!一个就够了啊!)

科学家摸清大熊猫“补丁”含义:黑白色有伪装和交流两种功能

大熊猫身上的一块块“补丁”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最引人注目的——黑色的耳朵和眼圈搭配着一张白色的脸,而黑色的四肢和肩膀则紧邻着白色的脖子和躯干。这其实是生物研究中的一道难题。如今,美国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指出,大熊貓的黑白色有两种功能:伪装和交流。

科学家并没有发现温度和大熊猫毛发颜色之间的联系,他们也没有找到黑眼圈斑纹和白天眩光之间的联系。但是研究人员发现在较浅的毛色和积雪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这表明大熊猫的白色毛发有助于它们在积雪的栖息地隐藏。

与此同时,大熊猫黑色的毛发可能有助于它们在森林中隐藏——在这里它们有可能成为包括豹子在内的食肉动物的猎物。

研究人员推测,大熊猫进化出黑白两种毛色是一种妥协,这是因为它们全年在这两种栖息地都会活跃。

然而长在大熊猫脸上的“补丁”又有什么作用呢?分析表明,食肉动物头上的印记可能并不是用来伪装的,而是为了同类之间的交流。在耳朵和面部之间具有强烈对比颜色的物种往往都是凶猛的,同时表明大熊猫可能也把自己的耳朵作为针对食肉动物的一种警告信号。而黑眼圈或许能够帮助大熊猫识别其他的同类。

猜你喜欢

饲养员大熊猫熊猫
我是小小饲养员
我们都爱大熊猫
快乐的饲养员
大熊猫
我爱“熊猫”
大熊猫也消暑
水中大熊猫
情系熊猫,一个饲养员的独白
我与熊猫的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