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女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研究

2017-04-22杨敏炜金文洁吕双悦

文教资料 2017年1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现象

杨敏炜+金文洁+吕双悦

摘 要: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是职业容易倦怠,这是一种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的一种紧张状态,并且教师的压力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改善小学女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建议有:社会环境的改善;学校环境的改善;促进教师个人发展的成就动机。

关键词: 小学女教师 职业倦怠 现象

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若想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由于教师工作节奏快、责任重大,工作量大,加上社会、学校、家长等诸多方面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对其抱以巨大希望,这些无疑对老师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当职业压力超出个体所能承受的阈限时,职业倦怠就出现了。据统计,近几年女教师在全国教师中所占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小学女教师比例占57.11%[1]21。可见,占小学总教师人数一半以上的小学女教师的职业倦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方面应重视改善小学女教师的生活质量,疏通其倦怠感,进而提高教育的质量。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及其特征

在学校、社会、家庭等诸多压力之下,教师逐渐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直接影响教师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使其工作士气和情绪受到损耗,甚至成为教师人才流失及教育水准难以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最终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下降。

“倦怠”一词目前已经成为教育界常用的词语,它用以描述个人与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歪曲关系。1975年,临床心理学家H.J.Freudenberger首次将它运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于特指那些从事助人行业的工作者无法应对外界超出个人能力和资源的过度要求,从而产生心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2]。教师职业倦怠是众多职业倦态中的一种,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行业,有其独特的压力情境。所谓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的压力而产生的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3]94。

据研究,有倦怠感的教师有以下特征:情绪衰竭、生理耗竭、才智枯竭、人格解体、价值弱化、“去人性化”、攻击行为[4]。

根据研究显示,女教师的生活质量不容乐观,生活质量总体水平偏低[5]。她们的工作量大而琐碎,对婚姻与家庭的满意度低,睡眠和精力也相对不足,身体不适感较多,精神容易紧张,负面情绪多于正面情绪,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各方面都明显有缺失。而占小学教师群体大部分的女教师关系到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对我国的义务教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小学女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二、引起小学女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前文我们研究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和特征,下文再来谈谈造成这种现象的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社会层面因素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美德。新中国成立后,教师的专业地位得到人们的认可,人们将教师尊称为“人民教师”。改革开放初期,广大教师勤教、乐教、爱生、廉洁、公正的职业形象受人们尊重。随着专业地位的提升,教师作为创造性的劳动者,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尊重。2008年,中国科协技术协会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教师”排在各种职业声望之首,公众最希望子女从事的职业是“教师”[6]20。

教育在整个国家财政预算中的比例,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是5.5%左右,发展中国家是4.5%左右。1993年~2009年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始终没有达到4%,未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7]。这就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资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除了经济原因,在某些地区,领导干部对教师尤其是对小学教师存有种种偏见,对教师的物质文化生活不够关心;一些家长也不能了解老师,无端指责谩骂教师。

(二)学校管理与氛围因素

有研究显示,缺乏校长的支持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重要因素[8]67。一些校长常常在办公室忙碌,不关心教师的问题,教师对此颇有怨言,抱怨学校领导缺乏同情心,在学校的组织结构方面,科层制组织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减少了其自主性,加重了其负担。其实,教师本身的进修渠道有限,加上“男强女弱”的性别观念制约着女教师的发展,久而久之,小学女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教师个人因素

教师个人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一些教师的素质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毋庸置疑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先进性,但是就实践层面而言,教师能否很好地跟上先进理念的步伐还有待商榷。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因为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实施者,他们对新课程体系的理解和认识,最终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走向和程度。一些教师的素质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家长、学校乃至社会将会产生异议,四面八方的压力涌来,而他们没有能力化解这样的压力,渐渐产生职业倦怠。

2.一些教师自我抱负水平高与工作准备不足的矛盾

自我抱负指的是人的行为要达到什么程度的心理愿望[9]74。一些年轻女教师在刚进入工作岗位时爱心洋溢,信心满满,“欲一展宏图”,但是,她们的抱负水平高于自己的实际能力,多次实践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心理容易体验到挫折感。若教师的承受挫折能力强,受挫折的消极影响就小,反之,则大。在面临挫折感时随之而来的体验是倦怠感,那些承受挫折能力强的人可能会在内心疏通挫折感,而另一些人疏通不了,一旦这种挫折心理表现为行为异常后,就标志着教师职业倦怠的到来。

3.高精力的投入与低成就感的落差

新教师最容易进入职业“热恋期”,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很高的期望。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年轻教师通常不计付出地工作,希望能尽快得到学校、家长等的认可,也为日后职位的晋升、职称评定等打好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新鲜感消除,对教育教学的工作热情也会有所下降。但是他们前期的表现已经让领导注意到了,也许会在学校领导“加大力度培养”的名义下给他们布置很多工作,同時增加其压力,当个人投入增多,但是一直没有时间释放压力,加上没有掌握释放压力的技巧,久而久之只能听任倦怠感侵蚀内心的世界了。若高强度的投入有及时有效的反馈或者回报,教师也不会轻易进入职业倦怠状态,但是由于自我强烈的迷失感、学校的反馈不足、学校领导或者教师个人完美主义因素或者付出与回报不匹配等,最终让教师们体会到低成就感,导致了他们的职业倦怠。

(四)家庭因素

当谈及女教师的专业发展时,婚姻和家庭是不可避免的讨论点。她们总被放在家庭的脉络中看待,对于她们的讨论离不开家庭的角色,家庭易被视为影响女教师生涯的一个负面因子。如果女教师不能兼顾事业与家庭,不符合“贤妻良母”这一标准,就会受到舆论和内心的巨大压力。因此,任何一个不想违背社会传统,又不愿失去发展的女教师,都不得不肩负起照顾家庭和追求事业的双重责任,角色冲突使她们身心疲惫。

此外,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这项政策对于女教师尤其是小学女教师来说未必有利。一旦她们怀孕并休产假,将会带来许多麻烦:学生要适应不同的老师,他们的学习教育与学校管理均会受到影响,家长们对此颇有异议。同时,教师个人的精力会被孩子和家庭明显分散,教学质量可能会大打折扣。目前,政府和学校并没有出台相应措施,帮助小学女教师这一类群体解决问题,她们中的很多人享受不到政策带来的“福利”。

三、改善女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一)社会环境的改善

社会对小学女教师的影响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层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小学女教师的发展困难现状:

第一,构建新型的社会性别文化,为女教师专业发展改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性别理论认为,性别观念由社会的各种力量共同构建。中国进入大众文化时代后,大众传媒就开始对社会观念和生活的全面介入。其话语霸权对性别观念的构建作用不可忽视。现代传媒首要的文化功能,便是选择建构社会知识和社会影响。它所进行的传播不仅体现社会性别的状况,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同时传播本身也参与了社会性别的建构过程。因此,大众传媒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客观地看待当前社会性别的现状。政府也要规范大众传媒的内容和传播方式,防止产生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信息传播。传媒尤其要宣传和介绍各级党政部门在重视和培养女教师方面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应宣传和介绍教育系统涌现出的女性先进典型,扩大女教师的社会影响,提高她们的知名度,形成有利于女教师健康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二,相关部门可以为女教师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研究表明,男女教師比例接近,女教师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10]21。小学教师的工作繁忙而复杂,女教师在其中承担了很大的任务量和压力。由于二胎政策的开放,学校生源的扩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渐渐影响到师生比和班额结构的协调性,这将给女教师的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此外,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学校师资短缺,女教师的任务更加繁重。因此,国家需要采取措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培养更多的新教师,改善教师性别结构,让女教师能安然享受二孩政策的“福利”。

(二)学校管理的改善

第一,建立开放的教师心理咨询机构,及时疏通小学女教师的心理障碍。目前有很多中小学都有针对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但专门针对老师独立设置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学校并不多。学校可以建立教师心理咨询室,设专门的心理教师,与教师定期交流,进行个别疏导,使教师有倾诉心理困扰的场所。不仅仅是心理健康师,学校领导应走出办公室多访查访查,及时了解教师的情况,及时给予物质与精神的支持。

第二,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当前对中小学老师的评价绝大多数以学生的升学成绩论英雄。虽然目前的评价改革开始提倡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但是这种形式上的改革并不能撼动以升学率和学生考分为标准的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教师评价指标。想要通过完善评价体系来预防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对教学工作绩效评价的内容进行转化,例如:将过去形成固定思维模式的同类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转为根据学生成长过程前后的纵向比较;从只以学生成绩为评价指标向兼顾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转变;将“及格率”、公开课的次数为指标的传统评价模式向关注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和行为表现转变;学校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评、验收、开会等工作,多给予教师一些时间准备教学工作。

此外,学校需逐渐建立起公平公正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在晋升选拔各项工作中平等竞争,逐步杜绝女性公开或者隐蔽的歧视。

第三,尊重和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形成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基本需要,首要解决的是教师职业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相背离的问题,使教师的经济收入与职业价值相适应。学校方面可以有效地引导和发展教师的高层次需要,形成正确的办学思想,让教师看得到自己的劳动成就,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并且学校为教师创造更多的进修学习的机会,满足教师才华提升和能力塑造的自我发展需求。

(三)促进教师个人发展的成就动机

第一,树立教师角色的合理期望。在形成有效的应付策略之前,教师都要对压力和倦怠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态度,认识到压力及其带来的反应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教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不过分放大责任,明白自己的优缺点,才能使教师破除事业上的迷思,做一个真实的人。

第二,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学会放松自己。当压力事件不断出现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的睡眠效果还要好。除了洗热水澡、听音乐、与好友聊天等松弛方法外,体育锻炼是一个很好的减压方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那些适量的带有娱乐性的锻炼还能够帮助教师减缓倦怠。

第三,学会加强课堂管理能力。学生的纪律问题也是造成教师倦怠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加强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让教学得以在安静、有纪律的情境下进行。一方面减少教师的挫折感,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加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最后,女教师们要学会平衡工作与家庭的生活。无论学校的事务多繁忙,也要抽时间陪伴家人,感受家庭的温馨。这也是一种心灵的放松。轻重缓急当拿捏有数。

总之,我们应当重视小学女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研究,不断思考相关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解决相关问题。女教师是我国小学教学活动的主力军,因此,从职业倦怠的视角出发,应研究占小学教师群体比例较大的小学女性教师的职业倦态现象,帮助她们在教师专业发展道路走得更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作为正在读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我们,本身也是女性,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使我们提前了解自己的职业特点,做好就业准备。

参考文献:

[1][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0[R].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3][4][9]金忠明,林炊利.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谢敏芳,李黎.女教师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以绍兴地区为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1).

[6]任国平.教师的职业担当和幸福[J].人民教育,2009(1).

[7]何晶,曾宪萍.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现状、问题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1(1).

[8]傅道春,主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1]李艳红,万明钢.国外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4).

[12]李斌辉.女教师专业发展: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J].教育评论,2009(2).

基金项目:2016年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095。

指导教师:费振新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现象
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曾打造现象级IP“熊出没”的华强方特,能否再创造下一个爆款?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猜谜语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