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扶贫不能少

2017-04-22

绿色中国·B 2016年12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文化产业民生

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增加物质收入,更要在文化上帮助。文化作为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启迪心灵、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的重要作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民生保障。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激活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而激活“造血”功能的最好方法就是坚持“扶志”和“扶智”。这就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化人”作用,让贫困群众开阔视野、明晰思路、增强自信、增添动能,从根本上刨掉穷根。

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脱贫攻坚任务,一些地区和部门在脱贫攻坚方案和相关规划中,缺乏文化脱贫攻坚的内容,文化缺位现象十分严重;实施脱贫攻坚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普遍薄弱,公共文化供给和服务能力不足,发展活力不足,服务资源分散、服务效能不高,延缓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文化扶贫首先要实施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工程,积极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整合基层分散的公共文化资源。为地广人稀的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和革命老区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设施设备,实现固定设施与流动设施、数字设施有機结合、相互补充和有效覆盖。要发挥民间文化团体的作用,让农民自主参与到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真正让文化的“种子”在乡村大地生根发芽。

其次是实施文化富民项目。依托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民生工程,鼓励贫困地区依托丰富的民族民间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演艺、文化旅游、艺术品等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手工艺品、非遗产品、民间演出和乡村文化旅游。加强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筑风格和整体风貌,培育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街区和古村落,扩大农村就业。实施“一县一品”“一村一特色”文化产业帮扶工程等,引入社会力量,促进多元融合,把扶贫村建设成具有文化特色的示范新村,不断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精神和物质是人类生活的两个方面,文化扶贫既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必将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推动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文化产业民生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