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梵高”李老十

2017-04-21卢娜

东方企业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李老梵高笔墨

卢娜

李老十,本名李玉杰,字默忍,1957年出生于哈尔滨,因在家中十一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十,遂取号老十。

李老师诗、书、画、印样样出色,堪称通才,被认为是新文人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而他在艺术方面的“慧根”很早便显露了出来。1984年,仍是中央美院学生的他,便有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并获得中央美院学生作品年展二等奖。次年,他获得“峨眉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绘画作品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办法的“野间奖”,毕业创作《快活林》(取材于《水浒传》的连环画),又以别致的构思、夸张的形象以及文图的巧妙结合,赢得了广泛的好评。1987年,他的插图作品又在第七届“诺玛”插图比赛中获奖。当时,许多年轻艺术家以追逐现代主义、高标“反传统”为时髦,李老十却坚持练书法,刻印章,画水墨。他曾在一幅画上题道:“今人论画,开口毕加索,闭口马蒂斯,何不谈梁风子,何不说徐青藤?见了洋祖宗,便忘了老祖宗,如此恩忘,当掌嘴。”这句话不免情绪化,但清楚地表达了他的主见和追求。

李老十的作品引起画界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是其1990年组织并参加“六人水墨艺术展”后。在此后的六年里,他创作了大量荷花、人物、偶及小品杂画和山水作品,留下了以残荷和钟馗为主题的大量代表作。这些作品,大都是夸张变形、借寓象征、宣泄表现,而不是写实方法和描摹再现。上世纪70年代晚期以来,中国画的创作表现为三种形态,第一種多借鉴西方表现主义,突出想象与幻想,重视变形与色彩的表现,相对弱化笔墨意趣;第二种多借鉴传统写意画,强调诗书画一体,相对重视笔墨意趣;第三种综合两者,试图把西方表现主义传统与中国文人画传统融为一体,既突出变形表现,也看重笔墨的表现力。李老十便可归为这第三类。中国画的多元格局是历史形成的,传统型、泛传统型和非传统型以及不同流派、风格和形式之间,只能自由竞争,互补并存,自然汰选。用西画的标准衡量中国画,以视觉单一性否定视觉综合性,既会抹杀中国画的民族特色,也无益于中国画的多元性发展。而李老十就打破了这种不平衡,他利用他独到的艺术眼光,追求笔墨语言与现代精神的互动互生,在坚持民族风格的前提下改革创新。他创造的视觉隐喻,他的个人化、心灵化的绘画形象,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画家陈平曾说:“老十性傲,但朴厚。偏爱作大画,说是过瘾。便展纸、泼墨、圈花鸟、描人物,皴山水,但不师古法,而独辟蹊径,世人言怪,老十就是以怪享誉画坛。”

深入表达对人世感受的幻化,表达对自然、人生、现实世界悲天悯人的思考,这是李老十作品的内在,亦体现了他对艺术的坦诚倾诉,对生存困惑的个体感受,对痛苦的真实抒写和对黑暗与罪恶的反讽描绘。这种用心灵对待艺术,用生命对话艺术的画家,在艺术界太多体制化矫饰、商业化煽情的今天,俞显弥足珍贵。

可惜的是,这位画坛奇才在39岁便已离开了人世。蓬勃的艺术热情,加之不幸早逝,有人因此称他为“东方的梵高”,更有评论家说,“李老十首先是一位有着人生境界的文人,然后才是画家。他的一笔一墨,无不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透明地看得到他的传承与取法,看得到他人生的种种境遇与困顿。假以时日,李老十会成为一位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可惜,他走得太早了。他的一些笔墨的境界其实仍在提高中,然而,这样已现浑茫苍厚的画作也是一面镜子,映得出当下一部分画家的小气,也让人知道,中国画真正的魅力其实是属于生命中真正的性情的。”

猜你喜欢

李老梵高笔墨
梵高的世界
梵高笔下的秋天
探访抗美援朝老战士
闯入梵高的世界
我的高寿跟我从事的工作有关
笔墨厨神
做个“养心家”
我就是梵高
为练笔墨才写荷
探访李老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