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协同的本科生实践能力研究

2017-04-20岳学军张晖凌康杰李海李凌燕蔡坤

科技视界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类招生校企协同实践教学

岳学军 张晖 凌康杰 李海 李凌燕 蔡坤 甘海明

【摘 要】针对我国高校事业迅猛发展,电子类专业学生教学参与度低,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岗位要求,重理论考核轻实践等问题。通过建设校企协作平台,加强战略管理,明确了校企合作定位,结合学生兴趣及企业实际需求,学生毕业选题与企业行业实际相结合等方式,共同构建校企协同模式下多元共赢的培养机制,培养电子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实践表明,该模式提高了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其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校企协同;大类招生;创新能力;实践教学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Based on the College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YUE Xue-jun ZHANG Hui LING Kang-jie LI Hai LI Ling-yan CAI Kun GAN Hai-mi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ies, it has brought some problems including students majored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ve low participation in teaching,the content of teaching far away from the practical needing,and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oretical test rather than practice.After establish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latform and specializing management of the staff in the training base,the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s built up a multiple win-win mechanism.Based on student interest and the actual needs,and graduate design meeting industry practice,we have cultivating the compound talents.The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training plan has improve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and enhance its employability.

【Key words】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Classified recruiting;Innovative ability;Practical teaching

采用校企协同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新时代技能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之路[1]。因此,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注重教育内涵特色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毕业选题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不断适应日益严峻的就业竞争态势需要,进一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发展[2]。

1 当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高校在电子类学生能力的培养建设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尝试,但伴随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教育数量与质量的矛盾日益凸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严重制约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问题。而电子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操作性都非常强,课程实践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1 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性差

很多学校的课程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中心,偏重于讲授为主;而作为与职业技能培养相关的课程的如果仅仅是用教师填鸭式的理论教学,学生参与少,终究是纸上谈兵,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更谈不上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电子类技术技能人才,同时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激情。

1.2 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岗位需求

目前许多高校课程教学中仍沿用传统的教学理论体系,实践采用仿真教学,教学内容无法与时俱进,导致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研发设计能力、操控和维护先进设备的能力、质量控制和检测的能力、现场管理的能力、对前沿技术的追踪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没能得到锻炼,学生毕业后无法迅速进入岗位角色,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黏合度不够。

1.3 考核重视理论,实践形同虚设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习惯用试卷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实践性强的电子类核心课程也没摆脱这种考核模式。这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应用”的误导,致使学生缺乏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对具体项目的操作能力更是欠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成为电子工程专业大类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这些单一的培养模式,管理模式,评价手段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已不适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环境的缺乏,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影响和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3]。

2 校企协同模式探究

协同理论由德国物理学家哈肯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强调复杂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互动产生超出各要素单独作用的效果,从而形成整个系统的联合行为,达到“1+1>2”的效果[4]。

协同创新通过具有不同特征和利益诉求的主体之间良性互动,产生系统叠加的非线性效用,实现了主体间优势互补,进而创造出新的价值。作为一种“共赢”的姿态,它是在创新理论和协同理论基础上升华的一项更为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

高校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高校主体内部知识共享层级;二是,高校与其他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构建校企合作的平台与模式,即校企协同创新是高校协同创新的核心和重点。校企合作是高校和企业利用不同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特殊教育模式。协同创新,协同是手段,创新是目的。高校和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两大主体,校企合作一方面能够促进经济要素优化配置,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合作双方最关切的利益诉求[5]。

在良好的校企合作中,高等院校可以显著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企业获得稳定资金支持,培养高素质、实用创新型大学生人才。根据企业和社会实际需求,及时推进学科建设,走在时代前沿,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企业在校企协同中,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实现创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及风险,获得高素质优秀人才,提高社会声望等[6]。高校在企业支持下,获得资金和资源的支持,人才充分得到实践。

在大类招生的背景下,校企协同模式具有更多的内涵和实际价值,主要包括战略性、动态性、利益多元化等特性[7]。

3 搭建校企协同平台,多途径增强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

3.1 搭建校企联合创新平台

研究设立校企合作机构,健全试运行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共建技术中心,产业园及学生工作室等),以营造校企合作环境,建立“高校——企业”共同体。以企业生产需要为主导,学生参与研发辅助工作,通过与广州创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维德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广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及旗下的粤嵌教育集团协同培养电子工程大类的专业学生,在校企联合创新平台对电子工程类学生培养体制改革的研究和试点实践。学生可利用该平台的设备和资源,在导师的指导和企业生产需要条件下,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发明。一方面既可以增强本科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学校学院的研究水平。另一方面,部分科研成果可直接转化为生产技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达到“共赢”格局。

3.2 建立和健全本科生培养试行机制

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结合学生课程进度,研究具有战略合作高度的管理计划,对校企合作地位明确定位,通过建立和健全本科生培养试行机制,切实推进校企合作教育。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学生的人身安全,由院校针对实现全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降低实习安全管理风险。对于企业内部技术问题,校企签订合作协议,对企业涉密技术、生产工艺、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保密和限制。校企共建技术中心、实训基地、产业园等场所由专人专职管理,责任分工明确,流程规范,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发生。

2)明确双方合作定位和切入点,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对于培养内容,项目规划要合理分配资源,避免教学培养过程中特色不明、职责混淆不清的问题。建设校企协作平台形成一种常态化、规范健全的长效运行机制,对于合作项目,要建立有效评价体系和经费保障机制。定时定量评价合作效果,及时反馈,同时与生产进程对接,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有价值成果及时应用。

3)完善清晰的校企合作产权制度,建立研究成果分享和分配机制。对于创新成果,要及时申请专利,撰写论文,申报成果鉴定,切实保护创新成果,保护创新主体的利益,激励进一步深入研究,对于企业使用创新成果,要分清权责,可以采用股份合作制,技术入股等形式开展研究成果共享。明确分配方案,促进企业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商业转化与社会推广,切实保障校企合作的基础。

4)构建可操作的与政府合作保障机制,积极谋求多方面合作与交流。政府作为校企合作的权威指导者和专门监督机构,对推行校企协同合作,考核合作效能具有重要价值。依据政府构建的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激励约束机制上,制定相应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在政府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上,寻找合作伙伴,多方面加强与外界交流,多角度深入企业的生产需要,紧跟政府的指导,谋求“高校——政府——企业”三维合作空间[8]。

5)建立与就业为导向的实习制度。学院学校要深入考察企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及时将生产一线的技术革新,更新到实习教学内容中来。整合企业和学院优势,依托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应针对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特点,建立以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训机制,理论联系实际,更好指导实践创新[9]。

4 建立以毕业论文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模式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培养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和锻炼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该环节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专业设计工作的流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根据电子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及教师研究方向情况,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建立学生毕业选题与企业行业相结合制度,体现教学模式过程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可以邀请校企合作单位与电子专业教师共同商讨并确定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形式以及开展办法。为了验证研究的毕业设计方案效果,与校企合作单位商讨选派一定数量的大四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10],利用企业的一些实际项目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课题,让本科制导师、企业技术人员、本科生共同解决企业产生、技术、管理上的难题,使得教师的科研得到实践情景支撑,进一步提高下一届的本科生毕业水平,实现了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

5 结语

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科技是立国之本,创新是强国之路。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国际竞争环境中,校企协同创新面有着极大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紧迫性[11]。基于校企协同作用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强了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58-63.

[2]夏玲,宋建军.校企深度合作: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66-68.

[3]孙艳京,杨培岭,蒋秀根.专业大类招生环境下工科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8(8):40-42.

[4]陈丽贞,陈慧敏.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3(6):55-57.

[5]董馨,吴薇,王奕衡.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7):59-63.

[6]陈立福,马瑞.深度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28-30.

[7]王其和,蒋德洪,郭雯霞,张岚.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校企深度合作内涵、模型[J]. 现代商贸工业,2016(8):29-32.

[8]颜楚华,王章华,邓青云.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主动——构建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4):80-82.

[9]牟蕾,李辉,刘西林.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5(1):79-81+91.

[10]胡爱江.本科毕业设计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S2:126-128.

[11]刘国亮,馬艳秋,刘蔚.校企合作创新平台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09(2):213-215.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大类招生校企协同实践教学
涉农专业大类招生的探索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