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山州马关县边境地区交流合作概述

2017-04-19杨凤金

卷宗 2016年12期
关键词:综治概述

摘 要:马关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部,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为一体的县份。民国二年(1913年)时,因与贵州安平县同名,故改名。全县国土面积2676平方公里,辖4乡9镇1农场。该县边境线长,民族眾多。该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麻栗坡县相连,并与西畴县隔盘龙河相望,南与越南的老街、河江两省的箐门、新马街、黄树皮、猛康四县接壤,西南与红河州的河口、屏边两县毗邻,北与文山县交界,国境线长138公里;境内居住着汉、苗、壮、彝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9.3%。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阿峨壮族农民版画朴拙精美,马洒侬人古乐妙音天成,苗族花山节热烈狂放,2000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越边境地区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该县通过政府或民间组织等形式,积极与越南搞好合作交流,有效地推动了中越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综治;边境交流;概述

1 学习交流活动增多

2013年以来,马关县分别与越南相邻的4县举行边境地区联合普法会谈2次,就双方互访通报、联合调解、设立宣传栏和用两国语言和文字宣传双方法律法规等方面达成共识。2015年7月,县人民政府代表团和越南箐门县人民委员会代表团会谈,越南箐门县鸡嘎社后沟村与金厂镇金厂村委会下金厂村小组缔结成友好村寨,就共同宣传教育双方边民遵守两国三个边境法律文件、保护界碑、建设团结友谊情义、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和发展边境民族之间历史悠久的传统友好关系共同建设和平、友谊、稳固发展的边境等方面达成协议。2016年,马关县共受理公民出国(境)申请3267人次,批准3267人次,其中,受理公民因私出国护照申请2293人,受理公民出境申请974人次(港澳团队游800人次;台湾团队游174人)。今年年初,应越南后沟村的邀请,下金厂村组织文艺代表队参加后沟村举办的活动。第106个国际妇女节之际,下金厂村邀请越南后沟村8名妇女代表前来参加村上的“三八”妇女节庆祝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两村边民的友好交流交往。2016年11月上旬和下旬,越南箐门县一行人两次到该县坡脚镇坡脚村委会下组调研重楼集中连片种植情况。

2 经济贸易不断加强

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后,云南省人民政府先后批准了马关县的都龙、金厂、小坝子等为对越互市贸易通道,使得因战争一度冷淡的边境贸易逐步活跃。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越南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搞活经济的优惠政策。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使我县的边境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省、县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外贸发展政策的前提下,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积极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外经贸促进政策以及与上级相配套的各类政策。中越边民贸易往来频繁,出口越南边民的物资主要是种子化肥、家电、民族服饰和日用百货,我方边民从越南进口的主要是畜禽和农特产品,中越双方经贸往来将更加密切。金厂镇水头边贸互市点交易红火,农机、苗族服饰、钢材、水泥、香蕉、杂交水稻玉米种子、农药等物资,年交易量1000余万元,中越客商根据各自市场行情,在水头边境互市点大规模交易大牲畜,交易达3000余万元。该县种植甜柿从河口口岸出口越南,受到越南群众青睐,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60余万元,甜柿种植已发展成为马关群众增收的一项新型产业。2016年,全县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25户,累计完成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10.7亿元,同比增长12.6 %,其中:互市贸易10.4亿元,同比增长10.8%;外贸进出口420万美元,同比增长162.5%。

3 文化交流内容丰富

边境一线居住的大部分是苗族和壮族,都属于跨境民族,语言相通,文化相近,部分村民和越南边境一线边民同宗共祖,红白喜事边民往来频繁。在边民民间交流的管控上,采取“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原则,各种交流活动都由民间自行组织,报当地党委政府备案,加强面上管理。金厂镇水头村和越南仅一山梁之隔,小坝子镇田湾村与越南隔河相望,每年春节期间,该两个村都要组织苗族“采花山”活动,吸引越方边民3000余人(次)前来参加活动。金厂镇下金厂村小组有30余村民与越南周边村寨村民都是直系家族,婚丧嫁娶和日常生活都经常来往,清明期间还往来于双边立碑祭扫。此外,边境地区举办的山歌歌王大赛、开展的民间节庆活动也吸引了广大中越边境地区群众的共同参与,加强了双方的联系与往来。

4 民间相往交往频繁

中越边境地区山水相连、民俗相近、民间交往密切。每逢农历新年,中越不少边民都互相往来、共贺新年,每年农历正月初十越南同登庙会,都会吸引近十万中越边境地区群众参加。中方以民间组织的形式,每年都在水头举办国际花山节,沿国境线居住的中越边民,都身着崭新的节日盛装,来参加国际花山节盛会,来争夺传统苗族民歌、芦笙舞等比赛冠军,越方边民很喜爱并购买鲜艳七彩夺目的苗族服饰,品尝地道的苗家烧烤和餐饮美食。人气旺盛的国际花山,在传承和丰富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通过边贸互市,促进商品流动,增加了边民收入。金厂街熊金山苗族烧烤,每年在国际花山节期间,有6万余元的毛收入。

5 交流协议增进友好交融

2013年以来,我县分别与越南相邻的4县举行边境地区联合普法会谈2次,就双方互访通报、联合调解、设立宣传栏和用两国语言和文字宣传双方法律法规等方面达成共识。统战、民族宗教和司法等部门深入边境一线大力宣传《宪法》、《刑法》、《宗教事务条件》和《反国家分裂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增强边民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守土固边意识。2015年7月,县人民政府代表团和越南箐门县人民委员会代表团会谈,越南箐门县鸡嘎社后沟村与金厂镇金厂村委会下金厂村小组缔结成友好村寨,就共同宣传教育双方边民遵守两国三个边境法律文件、保护界碑、建设团结友谊情义、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和发展边境民族之间历史悠久的传统友好关系共同建设和平、友谊、稳固发展的边境等方面达成协议。

6 边境协调和谐稳定

2012年以来,该县根据边境党员居住区域和护边区域情况,在边境村寨建立护边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一岗双责”作用,切实保障边境和谐稳定。全县共建立护边党支部87个,吸收发展边境一线党员523人,形成“支部+党员+边民”护边党建模式,构建一张24小时“情报”通信网,将边境地区情况及时上报、及时处置,确保“边境小事不出村,边境无大事”。近年来,该县以开展“边疆民族团结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契机,坚持把推进民族团结和谐,实现民族地区发展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出组织建设联创、经济实体联办、社会治安联防、和谐矿区共建的“村企联姻”路子,动员境内各非公有制企业与边境地区贫困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重点产业发展村结对,采取投入帮扶资金、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进企就业等办法,加快边境地区民族发展,有力促进了边疆和谐稳定。年均带动边境地区实现农村经济收入7000余万元。

作者简介

杨凤金(1976-),男,苗族,文山马关,现在马关县文联工作,任秘书长。

猜你喜欢

综治概述
省委政法委综治中心送课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省委政法委综治中心送课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浅谈企业综治举措的创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校园综治安全系统研究
做好国有企业综治保卫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做好国有企业综治保卫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