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望的爱与生命——从《葬花吟》中见林黛玉

2017-04-19茅铃验

卷宗 2016年12期
关键词:身世林黛玉爱情

茅铃验

摘 要:《葬花吟》是林黛玉的诗歌代表作,它表现了一个身世孤零女子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体验,表达了寄人篱下的身世之悲和爱情无果的感伤凄凉,以死殉爱的悲剧结尾是对无望的爱与生命的抗拒与决裂。从《葬花吟》中,我们看到了一位集哲学智慧和悲怆情怀于一身的女诗人,充满了深沉的人生思索和文学感伤。

关键词:葬花吟;林黛玉;身世;爱情

《葬花吟》见于《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它是女主角林黛玉在小说中所创作的诗歌的代表作,不仅是因为其篇幅最长,还因为它为其他诗奠定了基调。林黛玉凭借一颗过于敏感的心去感悟人生和社会,那种对抗生存的紧张与肃杀形成了她哀婉、悲切的诗风,而《葬花吟》正是她对生世之哀、命运之悲和情感之凄的集中反映。

黛玉葬花起于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在沁芳闸桥边桃花下偷读西厢,一阵风吹过,桃花落得他满身都是,怕被脚步践踏了,故兜了花瓣抖向池内,正逢黛玉来了,她将花扫了送到畸角上的花冢埋掉,接着上演了共读西厢一幕。其后一回黛玉去怡红院探视宝玉时,被晴雯误作别人,吃了闭门羹,恰在这时又聽见宝钗宝玉二人的笑语之声,黛玉更为伤感,回去一夜不曾睡得安稳。次日宝玉来找她,她也不理,径自来至葬花处,一边哭,一边唱起了这首《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这是《葬花吟》的第一节,写暮春之景,黛玉以花喻己,感叹自己命运不济,无人怜惜。她出生在姑苏扬州,父亲林如海是探花,官职为盐政。虽是官宦之家,却家势渐凋人丁不旺,只有一个小一岁的弟弟,在自己四岁时夭折,六岁时母亲病重去世,期间黛玉“侍汤奉药,守丧尽哀”,并因哀痛过伤触犯了旧疾。[1]外祖母因挂念黛玉,遂派人接入贾府亲自照料。试想,如若母亲弟弟都太平健康,黛玉怎能不会似元春一样是“孝、德、才、贤”皆聚的大家闺秀?可是命运捉弄,她最终孤苦一人来到了那“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写她进入贾府后步步为营的生存境况。初到荣国府的她是痛苦而纠结的,也许心中也有些许对外祖母亲情的期盼,但更多的是怯懦。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贾母问她读什么书,她答“刚念了《四书》”,又问姐妹们读什么书,贾母答:“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她便多了心,再到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她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在荣禧堂王夫人往东边让座时,她“料定这是贾政之位”,便向那搭着半旧弹墨椅袱的椅子上坐了。又在晚饭毕丫鬟端上茶盘时,“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后见丫鬟端上漱盂,方知那茶是用来漱口,险些被人耻笑。那时候她还是个七八岁的孩子,如此小心翼翼心思缜密,满心满眼都是寄人篱下的悲凉和无奈。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黛玉在大观园中,唯一可以慰藉的就是外祖母的疼爱和宝玉的深情了。可是外祖母年事已高,唯有宝玉的爱恋是生命中的一线曙光。生命因爱情才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和勇气,黛玉深知这一点,奈何又有宝钗的“金玉良缘”,她恐惧又无奈,只能一再试探,只是为了“心证意证,一证再证”。[2]黛玉不假雕饰,一往情深地去追求宝玉志同道合的真挚感情,可是在那个时代,男女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启由自己做得了主?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从来只会扼杀男女的自由恋情,即使像宝黛这样具有一定反叛精神的人也不免沦为时代的牺牲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在得知宝玉宝钗即将成婚的消息之后,黛玉精心建构的爱情大厦轰然倒地,在与“金玉良缘”的对抗之中,“木石前盟”终究败下阵来。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是对“风刀霜剑”的控诉,是宁肯葬身黄土也不愿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挣扎和抗拒。在游戏中黛玉的花谶是“风露清愁”的芙蓉,说明她骨子里是清高无尘的,而孤苦无依的无助感又赋予她些许傲气和自负。当周瑞家的将最后两只纱制头花送来时,她先看一眼问“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得到答案后她冷笑:“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同时她的内心又是缺乏安全感的,这种“不放心”又由对宝玉的试探延展到对贾府上下的试探,以至于贾妃省亲,她“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却不得所愿,与宝钗齐平。后贾妃的赏赐独宝钗与宝玉相同,黛玉次一等,怎让她不伤心,真正是“智慧生魔多象,魔生智慧方深。智慧寂灭万缘根,不解智魔作甚”。[3]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语成谶。宝玉宝钗的成婚是宝黛爱情的结束,是黛玉走向幻灭的开端。黛玉为什么死?为什么她不能和宝玉有情人终成眷属?因为宝钗把握着现实,黛玉的情感胜过了理智,这种性格与时代的矛盾不被容纳,黛玉命运之不幸,就是时代之不幸,宝黛爱情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那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作者曹雪芹深感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可挽回,只好幻想着应该另有一个能容纳宝黛爱情的“太虚幻境”,而在我们的人间留下了这么一个终古的遗憾。

《葬花吟》所表现的,是一个身世孤零女子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体验,以死殉爱的悲剧结尾是对无望的爱与生命的抗拒与决裂。寄人篱下的遭遇、真爱的缺席使林黛玉成为了大观园里一位集哲学智慧和悲怆情怀于一身的诗人,她的《葬花吟》充满了深沉的人生思索和文学感伤。“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从绛珠仙草到绛珠仙子,再从仙子到黛玉,这三世三境的转换是一首唱不完的爱情歌谣,亘古着永恒的爱情故事。

参考文献

[1]何士明:《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第149页。

[2]曹立波:《红楼十二衩评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3]岳晓东:《红楼梦人物心理分析与情感世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第9页。

猜你喜欢

身世林黛玉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小小数迷泽西之0的曲折身世
数学符号的“身世”
数学符号的“身世”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术赤身世考辨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