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剧改编对青春文学出版的“反哺”现象探析

2017-04-19王士卿崔现香

青年文学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青春文学出版

王士卿++崔现香

摘 要:21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娱乐消费的多元化追求的形势下,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影视剧改编的热潮,尤其是对青春文学作品的改编,带动了对青春文学作品出版的又一次热潮,这种影视剧改编“反哺”青春文学作品的现象,成为当下青春文学出版的又一新模式。

关键词:影视剧改编;青春文学;出版;反哺

作者简介:王士卿(1969-),男,汉族,山东莘县人,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传播;崔现香(1992-),女,汉族,山东淄博人,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2015级出版硕士。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3

2016年1月7日,一年一度的2016北京图书订货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开展三天,全国出版机构、经销商和文化媒体都齐聚一堂,不仅很多著名作家在各类活动上收获了很多专业奖项和广泛赞誉,在2015年业界称为“IP元年”“战果颇丰”的不少青春文学作家,也展示了自己2015年的创作成果以及2016年的商业计划。例如,在青春文学界有“悬爱推理第一人”之称的作家丁墨就获得了自己的原著小说首部影视化作品《他来了,请闭眼》在搜狐视频首播收官,创下12亿1100万播放量的好消息,而且他的另外两部作品《如果蜗牛有爱情》《美人为馅》接下来也开拍在即。事实上,将原著的高人气转化为可观的商业价值,将畅销青春文学作品影视化,已经成为其背后推手热衷的“以小博大”之举。

一、影视剧改编对青春文学出版的“反哺”模式

影视与文学间的互动早已有之。中国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初期的故事片大多数是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文明戏剧目和通俗小说改编拍摄的,诸如包天笑、周瘦鹃、程小青等鸳鸯蝴蝶派作家纷纷担任了一些电影公司的编剧,而郑正秋根据鸳鸯蝴蝶派作家徐枕亚的小说《玉梨魂》改编的同名电影和包天笑编剧的《空谷兰》,不仅风靡一时,影响很大,而且还奠定了中国早期商业电影的雏形。此后,矛盾的《春蚕》《林家铺子》,张爱玲的《太太万岁》,鲁迅的《祝福》,杨沫的《青春之歌》,老舍的《我这一辈子》,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柔石的《早春二月》,巴金的《团圆》(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等相继被改编成电影。这些由文学作品被改编而成的电影深受观众的喜爱,有的甚至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不朽经典。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進行,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文学特别是青春文学与影视的互动也开始快速发展。一方面,影视仍继续着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也开始对影视内容进行改编。两者的互动已然成为当下出版业的一股风潮。

纵观影视剧改编对青春文学出版的“反哺”模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是文学作品先问世发行,然后根据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剧本,再以影视剧的形式进入大众视野。例如《失恋33天》改编自鲍鲸鲸的同名人气网络小说。后来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同名书籍,由导演滕华涛执导的同名电影在2011年11月8日全国上映。上映4天票房成功突破亿元大关,首周票房更是达到1.89亿,夺得当周票房冠军。再如,《杜拉拉升职记》,它仍旧是典型的“图书改编影视作品”。而在图书热度升温,影视剧开拍、续篇《年华似水》以及《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上市的同时,系列化运作以及交叉营销已经开始被运用,特别是随着同名影视剧的热播,三本“杜拉拉”系列图书均迎来了销售的“尖峰时刻”。

第二种是影视剧首发出现了热播现象,为了获得更大的消费市场,将影视剧剧本编辑成为系列图书出版物向市场发行。影视剧同名图书与“图书改编影视”的做法完全相反,创作者首先创作的不是小说,而是剧本,在影视剧播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之后,剧本经过整理之后出版成书。此类作品有2014年都市青春偶像剧《美好的时光》,古装爱情剧《步步惊心》。《步步惊心》第三版的出版方博集天卷首印10万册之后,又增印了五次之多。还有2015年古装爱情剧《云中歌》《花千骨》等。这类影视剧的相同点体现在,这些青春文学类的影视剧也是改编自同名小说,但是在影视剧发行后期,该图书作为一个影视剧的周边产品进行了二次创作,增加了影视剧中的大量海报、剧照等,同时将影视剧的明星剧照作为图书封面,利用明星的粉丝效应,带动周边产品的销售。

第三种“反哺”循环,改变了传统的图书——影视剧,或者影视剧——图书的单向衍生发行,形成了图书——影视剧——图书的循环模式,结合以上两者的优势,在21世纪新媒体交互的条件下为图书发行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模式。

电影与图书互相促进,图书畅销,电影票房也毫不逊色,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轻松过亿,在当时业内人士更对其寄予了5亿票房的期望。在这种影视与图书双向共赢的模式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的编剧李樯又再次出版了个人作品集,第一步推出《孔雀》《立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同步上市。这部电影是赵薇首次执导的作品,2013年4月26日全国上映。李樯的新书发布会则安排在2013年5月4日,正是电影的热映期,因此北京联合出版社特意安排在北京当代MOMA百老汇影城以“观影+发布会”的形式呈现,这种图书与影视剧的循环激励不仅为近年来青春系列电影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也带动了青春文学作品的出版热潮。

二、影视剧改编对青春文学出版的“反哺”现象分析

“反哺”一词来源于《初学记·鸟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即指幼鸟长大后,衔食喟食母鸟。西晋文学家束晳的“嗷嗷林鸟,受哺于子”和北宋大文豪苏轼的“鸟哺何辞日夜飞”两句诗说的都是这个意思。而将“反哺”这一生物学概念运用到社会学中去,则通常用来描述“反向社会化现象”。此处就是借来比喻影视剧改编与青春文学出版的关系之一,也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出现的新的出版现象。

首先,“反哺”现象的出现,原因之一是大众消费方式的多元化。我国的消费模式是伴随着经济形态而变化的,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大力进行,大众的娱乐消费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在多媒体时代,人们的时间分配不可避免地出现碎片化,电视、网络、广播、报纸、杂志、图书等各种各样的信息获取渠道无所不在,在有限的时间和多样化的选择面前,读书已经不是人们用来获取信息和娱乐的唯一方式,尤其是影视剧的大力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信息的图像视觉化传达与接收,因此在文化消费方面传统的图书出版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人类进入读图阅读时代,基于这种特点,影视剧与青春文学的结合满足了大众消费的立体化、层次化需求。这种图书——影视剧——图书的模式,能够充分的运用多种市场进行经营,同时又保证能够获得最大的利润回馈。运用影视剧这种方式对青春文学类出版物进行翻拍,能够吸引更多的大众消费者。据中国电影家协会2015年4月下旬发布的《2015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14年中国观影人数接近1.3亿,其中“90后”以17.1%的人口占比贡献了42.1%的票房,已成为电影票房的最大贡献群体。青春文学的小清新、感性、亦或是文艺气息激发了人们对于青春的追忆与怀念,而影视剧的改编使得这种感情变得可视。读书体现了人心灵的精华汲取,影视剧则更加倾向于人们身心合一体验式的消费方式。在现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为了能够凸显自己的言论,在影视剧作品带给我们的思考之外,大众开始关注这些影视剧背后的图书,逐渐开始从原著中寻找到不同的、更加深刻的观点,这便又带动了图书市场的繁荣,形成了对图书市场尤其是青春文学类出版作品的“反哺”现象。

其次,“反哺”现象中,青春文学依托的明星效应,使得大众消费群体扩大。影视剧改编的形式,反过来带动图书的发行,所利用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星效应。以《花千骨》为例,电视剧上映不久,图书市场上便出现了由明星代言作为封面的图书发行,明星效应下的粉丝群体便成为了图书消费的另一大重要人群。再以《云中歌》为例,影视剧在发行之前曾经曝光过许多看点,例如由Angelababy自编词自主演唱的歌曲《绿萝裙》的提前发布,并利用故事的情节作为卖点吸引大众注意;同时主演的明星Angela baby、杜淳、陆毅等本身拥有固定的粉丝,这样粉丝的带动效应又增加了潜在的消费者数量。电视剧在2015年9月上线,9月23日第一次更新,网络首播获得了2572.2万次的播放率,449538个赞与82000的不赞,6586条评论。无论是肯定或者是否定的观点、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影视剧收获了大众的浏览观看率,在这一点上,这部影视剧便是成功的。在影视剧强烈带动下,图书也有不断上涨的消费记录,作为精品书以套装形式销售,以典藏收集为目的的打榜宣传更是带动了粉丝的购买热潮,扩大了图书市场。

再次,利用多种媒介融合,使得信息资源的获取变得更方便、快捷,促使青春文学出版的“反哺”现象。社会化营销已经成为出版营销的基本常识。在新旧媒体交替下,多样化的媒介相互融合,更加拉近了影视剧与图书的关系,借助相互优势进行营销传播。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下,利用数据进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影视剧对青春文学作品的改编同时又培养了新一代大众的消费习惯,这种环境下的大众喜爱分享,无意间使得消费者成为了一个个独立的宣传媒体,使得信息快速传播,动态平衡地将产品和服务信息传递给了用户。

三、未来青春文学的发展趋势

10年前,北京开卷图书研究所作过一个关于文学图书市场的调查,该调查表明,以“80后”写手为主体的青春文学类作品,约占文学图书市场份额的10%;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作家作品加起来,也约占文学图书市场份额的10%。这就是说,“80后”这批刚刚出道写作的小字辈们,与他们的文学前辈们总合起来的整体,在图书市场和作品行销上打了个平手。近年来,随着影视剧对青春文学作品的改编,大众对青春文学作品的追捧热度更是逐年升温。2015年有同类作品《左耳》《何以笙箫默》《栀子花开》《夏洛特烦恼》《陪安东尼度过漫長岁月》等根据青春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上映,深受消费者喜爱。

不过,也有人担心,伴随青春影视剧的走红将是青春小说大潮的退却。无论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还是《小时代》,或从《何以笙箫默》到《左耳》,这些作品成书走红都在改编成电影的几年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作品已成为这一类型乃至作家本人的经典之作。因此有人说,对比青春电影未来的火热之态,青春小说市场已呈清冷之势。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国内优秀的青春文学策划机构大鱼文化策划的《星星上的花》《夏有乔木,雅望天堂3》《荆棘王冠·致无尽的岁月》等,都是目前国内炙手可热的青春作家的代表作品,单册最低起印量都在15万册,其中《夏有乔木,雅望天堂3》首印就达到了40万册。诚如经典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编成电视剧,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后,一时间竟有24个版本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抢占市场,除了有多家出版社的全译本之外,还有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画珍藏版)》、长江文艺出版社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译插图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电视连续剧彩图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由漓江出版社出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剧本图书。这种现象对于青春文学经典作品亦未尝没有复制的可能。

综上,我们可以预见,对于青春文学类出版物,只要运作得当,不仅不会导致市场的清冷之势,而且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首先瞄准市场定位,根据消费者人群的特点,围绕这类消费大众展开多种方式的营销策略。其次运用明星效应,制造传播话题,吸引大众目光,借助粉丝的强有力的消费,打造图书与影视剧双管齐下的营销,扩大宣传营销的范围。再次是依托强大的媒介融合,加强媒介与媒介的联动;同时扩大衍生品消费,最大范围提高出版物消费认知度。当然,在出版物市场中也不乏有些盲目跟风现象的出现,而且对青春文学中偏形式轻内容现象的批评声也一直未中断,如何提高青春文学的文学性也成为未来青春类文学作品亟需解决的重点。在消费市场的当下,也要避免过分利益化,注意对大众的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诚如是,则青春文学类出版物的未来会有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夜雨.电影走红,青春文学出版能否同步走高?[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05-05(9)、(11).

[2]贺昱.文学与电影的上海时代(1905-1949)[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1.

[3]杨伟.影视畅销书的现在与未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2-21(7).

[4]夏进华.新时期高等教育“反哺”机制培育之价值初探[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1(1):115.

[5]白烨.一份调查问卷引发的思考[J].南方文坛,2005(6):75.

猜你喜欢

青春文学出版
“80”“90”后作家笔下青春文学的成长主题
“白马时光”的市场运作模式探析
打造出版社拳头产品
接龙小说“出版”,开学大家嗨起来!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
我国当代文艺批评的现状、问题和解决之道
——以“80后”青春文学批评为考察对象
青春文学教学与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