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朋自远方来

2017-04-19龚令民

特别文摘 2017年8期
关键词:天书环线现代人

龚令民

或许某一天,我们祖先用几千年创造出来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真会成了无人能懂的天书。

小时候学《论语》,开篇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时不理解,为什么有个朋友从远方来,会让孔子这个满腹经纶的大学者乐呵半天。后来年岁稍长,读黄易的《寻秦记》,读到项少龙返回先秦途中于某日闯入一对老夫妻家,夫妻俩说,项是他们这几年来唯一的客人时,终于懂了。有朋自远方来,真的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生活在农耕社会的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土地在给予人们巨大的物质回报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如一把锁链束缚了他们的手脚。所以古时的人平常不出门,不是不想,而是出门之后,你的那一亩三分地怎么办?跟孔子差不多同时代的老子就曾这样描述他心中的理想之境:“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一个令现代人很难理解的愿望,但在当时却是大多数人的呼声。

当然也有非走不可的时候,但仅仅依靠双脚跋山涉水对于任何人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况且徒步行走速度慢,耗时长,出门一趟很不容易,不到万不得已绝对没人愿意四处溜达。就拿进京赶考来讲,即使到了交通相对较好的明清时期,西南边陲的举子进京也往往要提前大半年出门,否则这三年一度的会试,你还真可能就赶不上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代步的马自然就稀缺起来,金贵得很。

况且古代生产力发展有限,很多地方尚未开发,崇山峻岭、戈壁沼泽都成了制约人居的因素。十里八里不见人烟是常有的事,所以古代小说里,写得最多的就是主人公“因贪行些路程,而误了宿头”。

经历了重重关卡,一个事先没有预约的朋友猛地出现在你面前,你说你能不高兴,能不快乐,能不欢呼雀跃么?

而现代人则不同。轰天响的机器,忙碌的挖掘机,新修的四环线、五环线、地铁、飞机场。城市张开它的血盆大口,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涌入你的生活,你机械地上班下班,然后把自己锁在套间房里,你的社交圈子越來越大,你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你的手机上、QQ上、微信上、E-mail上满是可以联系的人,但真正能在半夜里给你呵护的到底有几个?恐怕连上帝都不知道。

或许碰巧,你有几个散落天涯的死党,面对快速的生活,便捷的交通和通信手段,想念了,挂个电话,或者QQ上视频一下,实在不行就打个飞的,从东半球的北京到西半球的洛杉矶,12个小时就可以搞定。地球都成了村,天涯自然也跟着成了比邻。

心理学家说,一件太容易的事往往难以让人兴奋。于是现代文学里,描写欢聚的少了,描写离别的少了,描写相思的少了,描写困惑和迷惘的反而多了。

世界变化太快,科技的发展在肆无忌惮地蚕食着让人向往的农耕文明,我们那些从祖辈父辈身上传承下来的农耕社会情感在慢慢消解。再过几百年,甚至几十年,人们再翻开孔老先生的《论语》的时候,“有朋自远方来”或许真的就成了没人能懂的天书了。

(摘自“八月居网” 图/矢风)

猜你喜欢

天书环线现代人
为啥现代人总想静静?
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建成啦
现代人是怎样挖煤的
现代人的避难所
《“天书”》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s and Art from a Globalized Perspective:Interview with Curtis L.Carter
行纪阿里大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