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特殊”“阻碍”课堂

2017-04-18陈蒙

新课程·上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特殊长绳绳子

陈蒙

[案例背景]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在体育课堂上都有“一技之长”。因材施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个性、情感、不断磨合与调试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与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不足,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是“正常”的孩子。因此,如何有效、巧妙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有效避免“特殊”孩子成为课堂“笑话”的关键。

[案例描述]

1.转学风波

新学期,上课铃声响,我健步如飞地踏进一年级教室,一声令下“凳子摆好”出去站队。3、2、1看谁没有站到位,只见队伍后排一个陌生的面孔,胆怯地站在离队伍一米开外的距离。“那位同学往前面站一点,现在都第二学期了,怎么队伍还不会站呢?”她胆怯地看着我,轻轻地往前面挪了挪。跑步、热身操完毕后,基本队列练习。“向左转”、“向右转”我激情澎湃地喊着口令,孩子们练得多带劲啊,我正在窃喜,一年级的孩子居然在我的教导下能够把“三面转法”练得这么好。口令一遍接着一遍,突然后面的同学发出“嘿嘿”“哈哈”的笑声,循着笑声望去,那个陌生的小女孩,一个踉跄差点趴在前面同学的身上。我立即有种挫败感,明明我把全班同学“三面转法”都教会了,怎么偏偏会有一个什么也不会做的呢?“老师,小A是新转来的,特别笨,什么都不会。”“新来的?”我说怎么什么都不会!“你是哪个学校转来的啊?老师没有教过你‘三面转法吗?”“没有”。我回到队伍前面,安排学生自主练习,然后我走到她身旁,“老师来教你好不好了”一遍、两遍、三四遍,我发现小A怎么也学不会,额头确是满头大汗。

2.被當成“笑话”

“老师,小A今天上课又哭了。”“就是,天天就知道哭,老师一说,她就哭。”刚走进该班教室,孩子们就开始列举小A的种种“罪状”,我看了小A一眼,她低着头。一切准备就绪,我宣布“本节课我们练习跳长绳”,孩子们欢呼雀跃!一下、两下、三下,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玩得不亦乐乎。轮到小A了,她完全不知道跳长绳是怎么回事,被孩子们连推带拉到长绳边时,她无比害怕,看到甩动的长绳,她害怕地将眼睛闭上,用半只手臂遮挡住脸,生怕被绳子打到。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孩子们开始哄闹,嘲笑小A,我走了过去,接过绳子,对小A说:“别害怕,老师来摇绳,跟着老师的节奏来,老师控制绳子,绳子不会打到你的,”她看看我,走到绳子旁边,连续三次,还是同样的问题,害怕和恐惧占据孩子的内心。“你真笨,时间都被你耽误了。”“哎,这么简单你都不会啊!”我将孩子的哄闹平息下来后,下课铃声响了。

3.意外的“缺席”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走进该班教室。咦?奇怪了,今天怎么没有同学告小A的状了?环顾整个教室我没有发现小A的身影,生病了?还是去老师办公室了?正当我疑问之时,学校的传达室传来阵阵私心裂肺的哭喊声,我从窗外寻声望去,看到一个熟悉的瘦小的身影,那不是小A吗?只见小A的爸爸、奶奶还有门卫师傅都把小A从校外往学校里面拉,而小A的举动,明显是不想踏进学校半步。这时孩子们发话了,“小A好几天没有来了。”“她怎么了啊?”我问道。孩子们摇头,说不知道。集合、站队的功夫,小A的奶奶连拉带拽地将小A拉到教室门口,一个弓着腰、头发花白、操着外地口音的70几岁的老奶奶,站到我面前。“老师,麻烦你了,麻烦你了。”说完转身就要离开,这时小A的举动出乎我的意料,她哭喊着向奶奶跑去“我不会,我不会。”“不会去学,学了就会了。”奶奶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大门,我让孩子们将小A拉住,她满眼泪水,既害怕又紧张。说来也巧,这次课有很多生病见习的孩子们,我让她们帮我把小A照顾好,跟她聊聊天,并偷偷告诉她们几个,小A很想在我们这里上学,就是特别害怕跟你们交流,让她们几个找她说说话。就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小A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

课后我从班主任处了解到,小A来自安徽农村,从小跟着奶奶在农村长大。这次转学对新的环境、新的教学内容、讲普通话都不适应,加上天生比较胆怯,导致她什么也不敢去尝试,最后干脆需要奶奶和爸爸拖着才能走进校园。

4.“特殊”做法拯救课堂“哄闹”

了解小A的情况后,我有意无意地观察小A的举动,眼神的交流给她充分的肯定。又是一节长绳课,我还清晰地记得小A被同学“嘲笑”情景。这次课我一定要让小A重拾信心。“我听班主任说,小A以前的体育特别棒,小A是不是啊?”她腼腆地看着我,孩子们都向她投去佩服的目光。这时,我说:“小A,到老师身边来,你跟老师一起给同学们摇绳好不好?”,她点点头,慢慢地走了过来。我知道小A其实在老家的学校从来没有学过“三面转法”和跳长绳,这次她跟我一起摇绳就是为了让她增强信心。我手把手地教她把绳子缠在手上,告诉她摇绳时注意的事项,很快小A就能按照老师的节奏把绳摇得特别好。我说:“小A,你真棒,这么快就学会了。”小A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在我不断的鼓励和赞美之下,小A越来越有自信。我趁热打铁,拿来一根短绳,让小A跳了一分钟,她跳得特别棒。同学们在旁边直呼:“真厉害啊!,从那之后的体育课,我都会给小A安排一些“特殊”的学习内容,让同学们知道小A真的很棒。有次课间,我从该班门前经过,惊喜地发现,小A居然跟着同学们一起跳起了长绳。随着自信的增长,小A在体育课上的表现特别棒。

[案例反思]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是“要面子”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特殊”的存在。

1.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是最值得分析的迹象,教师要多想想这个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能力问题,还是情感上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方法,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找到自信。

2.以人为本,从细微处关注学生的发展,做到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有的学生因为运动能力问题,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原因,有的学生因为情感原因造成体育参与的积极性的不同,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观察学生的特点,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突破点。

3.正确处理“特殊”引起的“笑话”,提高教学效率

每个班都有“特殊”的孩子和“特殊”状况的出现,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找到有针对性的、适合孩子的教学内容,来避免“特殊”引起的笑话,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特殊”其实是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这种差异有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甚至是教学进度,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殊”性因材施教。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教学,不要让“特殊”成为课堂的笑话。

猜你喜欢

特殊长绳绳子
跳长绳
绳子够长吗
跳长绳
绳子穿冰
解开你身上的绳子
跳长绳
取绳子
激光3D长绳
一次“特殊”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