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2017-04-18葛亚东曲广朋姜硕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趋向全球化素质教育

葛亚东?曲广朋?姜硕

摘 要:基于全球化发展背景,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正面临着新趋向。通过借助全球化为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诸多机遇,利用经济全球化市场压力带动学生素质教育多个层面的提升。同时,在迎合全球化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坚守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向更为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趋向进行分析。

关键词:全球化;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趋向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现有大学生都有意或无意的卷入至全球化的发展狂潮中,全球化不仅带来了诸多就业发展基于,同样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我国素质教育亦是如此。借助全球化可以为普及素质教育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不断强化学生对于素质教育的理念,进而不断推动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一、全球化进程加快,注重大学生素质教育理念内涵的强化

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各国教育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需要满足本国内部市场发展的需求,还需要使用全球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与需求。因此,应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十分明显的多元、多维、多变的发展趋向,大学生素质教育被赋予了全新内涵与价值,促使素质教育可以与全球化一同发展。全球化要求大学生必须要具备外语表达能力,并在社交过程中将其视为主要工作,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国际意识,强化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基础上,有效帮助学生获悉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了解市场经济所需的人才类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媒体,将庞大复杂的信息及时转变成为可以自主利用的信息资源。与此同时,信息的空间性与容量性也进一步关系到信息社会中学生精神世界的构成,为学生素质形成提供了优质的空间,使学生逐渐理解并接受所谓的平等与自由。这也就要求我国现有高校教育管理者将发展目光放置在培养贴合经济发展竞争,具备合作意识、信息捕获能力、信息使用能力、职业道德的素质型人才;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政治,对经济形势的变换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与素质,在教育过程中侧重进行适应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全球化发展失衡现象的加剧,衍生出诸多自然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经济个体、个体肩负起自己的职责,积极解决全球失衡问题。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素质教育要深化学生对“全球化”产生深刻的认知,有效引导学生构建国际责任感,使学生具备宽阔的胸怀,进而掌握和谐共处,关注世界问题,从根本上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

二、时刻坚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地位

基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一方面促使世界各国公民思维意识正由原本的迥异走向一致;另一方面从本质上进行分析,全球化只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发展过程,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性。具体体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将全球化视作推动霸权主义的关键因素,以此为发展基础,科学利用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优势,在我国推行构建中国梦的发展方针,以学生素质教育为切入点,积极开展意识形态的渗透工作。虽然高校依旧认同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但是由于大学生思维不够成熟,促使学生受到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蚀,陷入一种尴尬的困境中。其一,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质疑、困惑、动摇,表现出一种无关无感的情感,甚至有部分比较偏激的学生逐渐放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学习。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西方文化逐渐在学生脑海中产生。若是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离正确轨道的现象,将严重印象到素质教育的开展质量。马克思曾经说过:“若是单一从思维层面进行分析,那么一定意识形态的分支就可以领整个世界遭遇毁灭性危机。”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必须要侧重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核心工作,积极宣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与主导地位。引导班级中学生更加深刻细致的学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知识,尽可能规避个人主义。在学习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观点及辩证理念对西方文化及思想进行解析,促使学生逐渐由偏离的轨道上回到正确的素质教育道路上。

三、积极构建具备中国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平台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高校方面需要积极创新学生的素质教育形式、目标、内容等,积极构建具备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彻底转变过去守旧的教育观念,将学生素质教育作为一个课程进行研究。其一,从教育维度这一内容出发,在经济全球化前期,大学素质教育侧重强调学生具备专业技能。在步入全球化后,高校素质教育逐渐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单一专业技能培养转向德智体美劳复合型人才。素质教育侧重强调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专业潜能,使学生具备理论涵养的基础上,掌握与之对应的实践能力。其二,从实际教育情况为出发点,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高校素质教育需要为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素质教育一再强调要培养具备时代性的学生,以学生民族文化为切入点,积极塑造学生的人格,强化学生对主流文化的理解。教师在实际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时,需要积极鼓励学生阅读文学典故,要使大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促使学生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三,从经济全球化这一视角出发,素质教育必須要及时挣脱传统思维的限制,朝向国际化素质教育目标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实际发展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讲述国际事务、法律、礼仪等内容,使学生可以广泛吸收世界文化。促使民族文化与国际文化的无缝接轨,不仅可以有效培育学生的批判性精神,又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素质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解析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趋向时,需要切实完成民族与国际文化融合工作,就必须要教学活动时侧重进行主流文化、民族内涵、国际文化的间无缝对接,使学生可以辩证看待文化,在坚持主流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进而从根本上促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贵臣.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卢艳兰.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理想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5.

[3]黄笑伟.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的冲击与应对[D].山东大学,2014.

作者简介:葛亚东(1993-10),男,河南省济源市人,民族:汉,学历:在读本科生,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

曲广朋(1993-10),男,河南省兰考县人,民族:汉,学历:在读本科生,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

姜硕(1995-4),男,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族:汉,学历:在读本科生,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

猜你喜欢

趋向全球化素质教育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