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四个自信 做合格共产党员

2017-04-18石伟

活力 2016年24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中华民族总书记

石伟

自信是什么?就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勉励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这“四个自信”,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中,道路自信是对实现途径的自信,体现的是政治认同;理论自信是对行动指南的自信,体现的是思想认同;制度自信是对根本保障的自信,体现的是制度认同;文化自信是对精神标识的自信,体现的是情感认同。

一、在理想信念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初心”,涵盖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涵盖了我们的信仰,涵盖了我们的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非常重视思想理论建设的党,而且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首先,增强看家本领,强化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个政党,从建党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核心的要义就是要强化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其次,紧扣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任务,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思想理论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承担起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

二、强化理论把握,坚定理想信念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党员同志要把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与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党的伟大成就结合起来,真正把这种自信转化为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

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推动中国先后跨过了“落后就要挨打”和“贫穷就要挨饿”这两道巨大的历史沟坎,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来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性、主体性和总体性,无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又一重要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三、强化制度执行,永葆政治本色

坚定“四个自信”,要靠个人自律和制度执行。党员同志要严格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机制制度,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把为民務实清廉作为坚持“四个自信”的具体表现,做到坚持党性不动摇、履行职责不懈怠、执行制度不走样、反腐倡廉不放松。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带头遵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坚持原则、敢于担当,保持公道正派、一身正气,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敢于与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做斗争,以浩然正气永葆政治本色。

四、强化实践贡献,践行“四个自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党员同志必须践行知行合一的实践观,把“四个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把“四个自信”转化为行动自觉,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要求,为改革发展添动力、做贡献。要把“四个自信”转化为攻坚破难、改革创新的激情干劲,围绕中心大局,立足岗位实际,从推动改革发展出发干事创业,多做有利于发展的事、多思考有利于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候豁得出,在重大考验前旗帜鲜明、大是大非前立场坚定、大灾大难前冲在最前列,从而为党旗增辉,为时代添彩。

五、坚持“四个自信”,推进伟大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道路决定前途命运,理论提供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证,文化乃精神支柱。明确提出“四个自信”,表明我们在道路上更加坚定,在理论上更加成熟,在制度上更加完善,在文化上更加自觉,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自信的底气所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要求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具体来说,道路自信,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信念。理论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制度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深层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问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进一步阐释了文化自信的内涵。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更为深沉更为持久的力量。

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等古老理想的合理继承;是对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承诺和现实推进;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把握和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心诚意。这是我们党总结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进行不懈奋斗的实践历程和历史经验的战略抉择,是立足当下并面向未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含的总体性、主体性和普遍性的科学诠释与意义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正在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道,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迈向一种新的、具有总体性的话语表达和理论建构。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当代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党员同志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走好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中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编辑/刘佳)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中华民族总书记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时局图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