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二胎,可不是多双筷子的事

2017-04-18李甜甜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7年4期
关键词:生娃筷子儿女

李甜甜

二胎政策全面落地,各家的二胎也会同步落地吗?

即使有长辈的催促,有的夫妻还是迟迟不敢行动,他们心里怕的是什么呢?

前些日子过年,几个女同学回来后小聚,结果硬是把一场聚会变成吐槽大会。

A说自己依然单身,一回家就被七大姑八大姨催着相亲,大好的未婚女青年在她们的口中愣是变成了七老八十还嫁不出去的可悲女人。

已婚的B说,她倒是没被催婚,而是被催生。一桌子长辈苦口婆心地劝她生娃:“不生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以后老了连个天伦之乐都享不着……”

语毕,大家把目光齐刷刷地转向了C,她可是我们这帮人里结婚生娃全套攒齐的“先进模范生”,想必她这个年应该不会过得太难受。

结果C摆摆手:“唉,我也好不到哪里去,我被婆家催二胎了。”大家集体晕倒。原来人生处处有伏笔,你以为历经艰险到达的里程碑,不过是下一次劫难的起点而已。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C竟然是所有人之中最焦虑的那个。C的公婆明里暗里要求C两口子抓紧再生一娃,理由是:多子多孙才能多福,多个孩子不就是多双筷子的事情吗,能有多难?

C的公公指着自己当年违规超生差点儿上不了户口的小儿子不无得意地说:“我这不也生了两个娃吗?那些独生子女的爹妈们,现在哪个不羡慕我当年的‘高瞻远瞩!”

C看了看年近60岁却为了两个儿子依然奔波在一线不敢退休的公公,又看了看5年都没舍得买身新衣服的婆婆,把反驳的话咽到了肚子里。再明显不过的真理是,在普通人家,多子女的成长都是父母在负重前行,压缩自己的生存空间、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换来的。可现在这个养娃成本加速度增长的时代,再多的节衣缩食也无法为另一个娃省出足够的资源。

你不敢给娃喝国产的三鹿奶粉,喝进口的奶粉就意味着“钱”;你必须淘汰不卫生的尿布,而雪花片一样的纸尿裤意味着“钱”;大人嚼碎了食物直接喂娃的习惯早已被摒弃,孩子的辅食罐头意味着“钱”;怀孕的时候叶酸维生素钙片地补,襁褓的时候DHA牛初乳益生菌地吃,孩子高质量的营养健康意味着“钱”;同龄的孩子天天比着琴棋书画的广泛爱好,双语幼儿园里的孩子接触的都是蒙台梭利的教材,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还是“钱”;“孟母三迁”不再免费,学区房、一对一补课、游学夏令营……这些花费,哪里是一双筷子比得了的?

工业时代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从物质上摆脱了滋生于农业社会的“养儿防老”的代际束缚,依靠生更多的孩子赡养不如自己从现在开始好好奋斗。从情感上来说,强调“个体”脱离原生家庭,并保持必要的边界大势所趋,想靠着“愚孝”洗脑列子列孙把你供成活祠堂简直贻笑大方。

孩子不是我们养老的工具,也不是我们延长个体生命而山寨出的克隆人。他们是独立的个体,独立的生命,只是有幸在万千光年中与我们携手共度一段美好时光。他们的到来让为人父母的我们有了关乎生命的深刻思考,从而鞭策自己奋发向上,变成更好、更完整的自己。

胡適就曾言:我想这个孩子自己并不曾自由主张要生在我家,我们做父母的不曾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地给了他一条生命。我们既无意,如何能居功?又如何能自以为有恩于他?

当一个家庭的开源数目是恒定的,他们若是想“有质有量”地抚养多个孩子,就只能像C的公婆那样,拼命压缩自己的生存空间,降低自己生活质量来换取孩子的成长空间和成长质量。而这种育儿方式,其实是以牺牲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空间为代价的。其后果就是,把自己拴在分外狭小的格局里,对探索新鲜事物失去了好奇心,也埋葬了自己奋发向上的初心,自甘落后于时代,也跟儿女有了代沟隔阂。可是他们依旧守着家长无上的权威,觉得是自己的无私奉献才让儿女有了今天,所以孩子的一切都得自己做主,儿女是自己的,儿女的儿女还是自己的……

他们能且只能把自己都做不到的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只能苦口婆心地靠单薄的“言传”来指导子女,因为他们自己都不曾做到“成功”,又怎么会“身教”?

生二胎,可真不是多双筷子就能行的。身为父母必须深知,无论一胎二胎,都应该量力而行,为生命负责。且“生命”这个词应该是复数,不仅包括大宝二宝的人生,更是娃爹娃妈自己的人生。

猜你喜欢

生娃筷子儿女
生娃吧!国家鼓励
匆匆太匆匆
海马爸爸能“生娃”
全球首例!机器人“生娃”
Chopp ed!
生娃的家事与国事
家有儿女欢乐多
筷子礼仪
儿女不孝老人苦(一)
筷子的神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