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略诗文意境 提高审美情趣

2017-04-18刘云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领略体味情趣

刘云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的事物在人的心中所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在亲爱的人面前时所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份愉悦。”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唤起那份愉悦,这就需要让学生领略作品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所谓意境,就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体味文学作品的意境是文学欣赏的一个必要过程和重要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很有帮助的。

如何引導学生领略作品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呢?

一、通过把握诗文语言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学是运用语言塑造形象的艺术,对任何文学样式,尤其是古诗文文学因素的分析,都必须首先抓住语言,把握住这一点,就能从整体上体味意境。

在教学陶渊明的名篇《归园田居(之三)》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首先抓住语言,把握住这一点,就能从整体上体味和感知作品中美的意境。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派,与中国文学史上前前后后诸多的田园诗人相比,陶渊明最大的特色就是亲自参加了农业耕作,并在诗中真切地表达了其中甘苦。初看此诗平淡无奇,淡到几乎看不见诗,但却得到人们的欣赏并广为传诵,原因何在?主要就在于,陶渊明的视角是诗人的,不是普通农夫的,他所表达的是只有诗人耕作才会产生的感受,不同于田者自歌。他看似平淡的语言中蕴涵着朴厚悠远的诗的神韵,在平平常常的叙说中,写出了一个宁静而丰足的精神世界。诗的语言平淡古朴,具有汉魏风格,不避重复就是一证。豆、草、沾衣等字样在短短的四十个字的小诗里,都重复出现,作者并不选择其他的语词来代替,这在近体诗中是很少见的。然而这些语词的重复并没有给人累赘之感,反而让人觉得亲切朴实,仿佛诗原本就在作者胸中,是自己流出来的一样。他信口而吟,却自有旁人不能及的一片旷远散谈,天然浑成,真是令人企慕。而且通过塑造的清新可人的温情世界,也可以感知清淡悠远的境界和深沉细腻的情感相融合的审美特征,从超然于作品本身的艺术张力和丰富的美感中,人们可以体味到某种蕴藏深厚的情感。由此也可以看出诗人作为艺术大师的精湛功夫,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通过培养学生的吟诵能力使学生领略作品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诵。”同样,其他文学样式的意境往往也在反复吟诵中最佳地浮现出来,这也是一个形象再创造的过程。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要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在领略古典诗词曲赋的意境时,特别要指导学生采用吟诵的方法,古典诗词语言精练,激情洋溢,音韵和谐,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只有采用吟诵的手段,才能充分调动各种器官来领略古典诗歌的深邃意境和典雅的格律美。

在教学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可以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词,并配以《八面埋伏》这一作品基调的伴奏旋律,通过反复吟诵,学生仿佛进入了抗金时悲壮的古战场:作为军营主将的作者夜里不忘杀敌,在醉中把玩宝剑,梦醒时耳畔响起豪壮军号声,劳累的将士们尽情啖食熟牛肉,秋高马肥时在沙场上检阅军队;但眼前又出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只见年少英勇的作者,骑着快马,迅若流星,拉开强弓,声如雷鸣,斗志昂扬,所向披靡,至此,场面的热烈、情绪的振奋已达到了高潮;可是,“可怜白发生”一句,骤然使作者坠入壮志成空,理想破灭的深渊。从而可以领略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因此师生在吟诵中能充分领略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之悲壮、格律之典型。

三、通过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领略作品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领略意境的过程是欣赏者的想象和情感体验的过程,通过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把以前发生的事情、别处出现的事情溶进想象之中,进一步发挥、补充使它更加完美,或添进更多的个人感情色彩,这才构成完整的意境。

无论什么体裁的文学作品,要领略其意境美,都应当展开想象的翅膀,完成形象的补充,才能欣赏到作品的内容之美、境界之高、情致之雅。如,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共二十八个字,却描写出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等十一个形象。如果没有想象,这些形象毫无联系,毫无意境可言,但辅之以想象,那么这首散曲的意境顿出:枯槁的藤、苍老的树、黄昏疲惫的乌鸦,描写出古道两旁景物的萧条荒凉,天涯漂泊的人面对苍凉的暮色,痛苦郁闷之情油然而生,怎能不为之断肠呢?因此,在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才能使学生领略诗文作品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领略体味情趣
你身上的体味怎么来的
爱情趣数字
聪明的蚊子
怕“体味骚扰”,日男人大买止汗剂
体味预报器
情趣
给生活点小情趣
四格情趣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