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十二讲均匀设计实验方案选择的几点考虑

2017-04-17徐静安许肖丽吴向阳郝东梅

上海化工 2017年4期
关键词:回归方程收率次数

徐静安许肖丽吴向阳郝东梅

技术讲坛

第十二讲均匀设计实验方案选择的几点考虑

徐静安许肖丽吴向阳郝东梅

2010级研究生许肖丽在《无卤环保磷腈类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复配阻燃EVA研究》的工作中,在导师吴向阳教授级高工、郝冬梅博士及导师助理陈涛的支持下,就有关实验方法和我进行过多次讨论。2013年郝博士赴美,委托我帮助带教,我和许肖丽硕士对研究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交流。

此外,她给我送阅了《塑料工业》等她们专业组同仁发表的科技论文。特别是厚达468页的《2013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近半年以来一一通读之后,使我对阻燃领域学术、技术、产品有了更多的了解。

《2013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收录了国内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的论文、报告共94篇。在一篇情报分析论文中,对2008—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行分类,见表1。

表1 2008—2012年间根据不同关键词分类的项目分布

表1中统计数据表明,为了替代传统的卤系阻燃剂,上海化工研究院从事的无卤、磷系、膨胀型阻燃剂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另有资料介绍,欧洲8国15家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合作进行Phoenix计划,将从石墨烯碳基材料及其改性木质素中提取的纳米颗粒,与无卤材料相结合,使聚合物阻燃剂用量降至15%,这是世界领先的技术指标,纳米技术的集成应用值得关注。论文集研究报告中,大都为传统的单因素考察方法,涉及试验设计的论文2篇,也仅为正交试验设计。为此,立足于推广应用,本文着重于试验设计的应用分析。

一、均匀设计应用案例

在1966年,Allcock用邻苯二胺对环三磷腈进行亲核取代,合成出三邻苯二胺基环三磷腈,其较高的磷-氮含量可以充分发挥协效阻燃作用。文献中采用四氢呋喃作溶剂,但产率偏低,一直没有实现其广泛应用。为了提高产率,实现其阻燃应用,文中首次选用甲苯作溶剂,采用均匀设计安排实验,探索了反应时间、原料配比、缚酸剂用量对收率的影响,用数据处理系统(DPS)分析处理数据并进行验证,得到了产率较高的反应条件。

1 考察范围

X1——反应时间,8.0~24.0 h;

X2——原料配比,n(邻苯二胺)∶n(六氯环三磷腈)=(2.9~4.5)∶1;

X3——缚酸剂用量,n(三乙胺)∶n(六氯环三磷腈)=(5.5~7.5)∶1。

因考察因素范围较广,采用均匀设计安排实验。将每个因素划分为9个水平,使用U9*(94)均匀设计表,以收率为响应因子,实验设计和结果见表2。

表2 均匀设计实验方案及结果

2 实验的数据处理及建模

从表2中数据观察出产物收率随着某一因素的变化不明显,影响反应的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使用非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并建立模型。将表2中的数据用DPS软件中的“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命令,以Y为考察目标进行分析,对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在α=0.05的显著水平下剔除不显著项后得回归方程:

该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0.991 338,剩余标准偏差S=1.718 826,P=0.000 1<0.01,F=94.955 767>F0.05(3,5)=5.41。通过F检验(a=0.05),表明实验中所取的各个因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回归方程与实验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回归方程非常显著,误差分析拟合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模型方程在实验范围内可靠。依据回归方程,结合各因素约束条件,DPS软件预测方程极值点得出反应最佳条件为:X1=14.572 198,X2=4.5,X3=6.513 619,Y=93.729 957,即反应时间为14.5 h,n(邻苯二胺)∶n(六氯环三磷腈)=4.5∶1,n(三乙胺)∶n(六氯环三磷腈) =6.5∶1时,反应产物收率为93.730%。

3 优化验证实验

根据最优合成条件:反应时间为14.5 h,原料配比为4.5∶1,缚酸剂配比为6.5∶1做3次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见表3。3次收率的平均值为92.547%,与回归方程预测值的残差在剩余标准偏差的2倍以内,说明实验值与预测值基本符合,回归方程在实验范围内有意义。

表3 最佳条件验证实验

二、均匀设计试验次数的选择

一般来说,当研究人员第一次使用均匀设计、第一次在全新的实验平台上进行新项目的研究,为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先进行探索性的单因素考察为宜,这样可以熟悉实验平台,控制偶然误差,了解考察因子及其范围;然后选择均匀设计表也选实验次数多的大表,使统计建模时误差自由度df2≥2,保证F检验的灵敏性。

由表4可见,df2≥2时F临界值数量级下降,提高检验的灵敏度。

表4 Fα=0.05

那么问题转化为在实验结果统计建模计算之前如何设计、选择实验方案使实验次数能够保证df2≥2呢?

本案例考察X1反应时间、X2原料配比、X3缚酸剂用量配比三个因子,统计建模时用二次多项式拟合,可形成因子与因变量y的回归方程一般形式:

k=1,2,…,(m-1),j≠k,本例中考察变量m=3。

可形成一次项3项、二次项3项、交互项3项,共形成变量项M=9项。通过逐步回归从可能形成的29-1=511个模型中选出最优模型,那么能有几项变量M进入模型呢?

从理论上分析,实验次数N=模型变量项数M +误差自由度df2+1。

问题在于进入最优统计模型的变量项数M事先并不知道。

数理统计学家难以给出数学证明,因为涉及不同学科应用中具体的考察因子及其范围,涉及不同研究对象考察范围内的内在规律——线性、非线性(二次多项式、三次多项式及高次多项式拟合)。笔者从应用案例统计角度,结合本讲座1的非线性函数在一定范围内二次多项式拟合效果,给出推荐建议:均匀设计实验次数N≥(2~2.5)m。

如果均匀设计表选择实验次数少的小表,而统计建模后误差自由度df2=1及相应检验指标不太满意,就只能通过所选均匀设计表考察范围内的单因素探索实验值、验证实验值、界面拓展实验值、合并统计建模,学习修整,使模型得到改善和完善。

本案例选择U9*(94)表,模型F0.05(3,5)=5.41<94.96,检验灵敏。

三、均匀设计表的选择

均匀设计实验次数的选择直接和均匀设计表的选择有关,根据推荐建议,本案例考察因子m=3,可供选择的均匀设计表包括U6,U7,U8,U9等。上述本案例选择偏大的U9均匀设计表,目的是保证误差自由度df2≥2~3,保证F检验的灵敏性。

本案例选择U9*(94)表,统计模型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反应产物预报收率为93.730%,验证实验三次平均收率为92.547%,二者偏差<S,相对偏差为1.28%,表明模型预报稳定。

表5 U9(95)

表6 U9(95)的使用表

表7 U9*(94)

表8 U9*(94)的使用表

四、混合均匀设计表的选择

在三邻苯二胺基环三磷腈的合成中,除了本案例考察的X1反应时间,X2原料配比,X3缚酸剂用量以外,在亲核取代反应中,反应温度也是一个影响因素。由于本案例采用甲苯作溶剂,其沸点为110.6℃,所以反应温度固定为110℃。

值得指出的是,相同实验次数时,混合均匀表方案D普遍上升,见表9~13。

表9 U8(82×42)

表10 U8(83×4)

表11 U8(83×2)

表12 U8*(85)

表13 U8*(85)的使用表

由于某个因子水平受到专业、实验条件的制约,考察水平数受到限制而选择混合均匀设计表,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关注均匀度偏差D值的大小。

五、均匀设计拓展方案的选择

本案例统计模型检验X1在考察范围内不显著,方程预报最佳工艺条件时是计算机在X1考察范围内提供的随机值,X3存在极值6.513 619,X2=4.5是考查范围内最大界面值,预报y=93.730%。

根据专业知识及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总体要求,认可该优化结果并进行三次验证实验。如果进行序贯寻优,就要对界面值进行拓展实验。

现有数理统计专著尚未对拓展实验方案展开讨论,从应用案例看大都采用单因素考察;采用二水平正交设计;重新安排均匀设计U5,U6小表的拓展方案。这些应用案例的方案是原试验设计主体方案的序贯、延续,是可用方案,但效率不高。

笔者建议在原U9*(94)均匀表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实验,具体方案就是对原No.7实验号X2空白处填入新的水平值。原X2=4.5,新水平值如4.7,5.0,…序贯实验,见表14。这样拓展实验次数少,更重要的是每次拓展实验仍是原均匀设计的一部分,实验数据可归并统计建模。许肖丽硕士毕业留院工作,笔者和许肖丽硕士仍作进一步讨论,学而时习之,加深对均匀设计实验方案的认识,并合作完成本文。

表14 拓展实验结果

有资料介绍,新生竹子前四年仅长3 cm,主要是根须在土壤里延伸,第五年每天可长高30 cm,疯长6周可达15 m。愿青年同仁扎根技术开发,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

徐静安男教授原上海化工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化工机械、化学工程、化工工艺开发、化工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回归方程收率次数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甲醇制芳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采用直线回归方程预测桑瘿蚊防治适期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线性回归方程要点导学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走进回归分析,让回归方程不再是你高考的绊脚石
依据“次数”求概率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提高重整汽油收率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