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弯道取直”的贵州行思

2017-04-17李焱鑫王智亮

当代贵州 2016年46期
关键词:贵州

李焱鑫?王智亮

编者按:11月3日,全国党刊“聚焦贵州走新路”采访调研活动在贵阳市举行,来自全国30多家党刊的100多名记者参与采访。全国党刊人笔下呈现的是一个“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新贵州,反映的是贵州后发赶超的辩证法。本刊特选登部分文章,以飨读者。

行走黔境,常感叹这层峦叠嶂身后的鬼斧神工。大自然为这里塑造了独特的气质,但得峰回路转,方见柳暗花明。

凡起伏处,便有哲理。贵州山多,自山脚到山顶、从这山到那山,绵延不绝的弯道常浮现面前。而对前行者来说,是顺着弯道慢慢走,还是弯道取直大步行,效果自然不同。

将这质朴的感悟化作坚定的行动,或许就是这座内陆省份最值得标记的宝贵经验。近年来,从发展大数据产业,到攻坚大数据产业支撑下的扶贫事业,贵州在独辟蹊径中展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连商界、学界也将其与广东、上海并称,视为中国机遇的又一个风口。

风口之中,不离这山间行思。“弯道取直”,为贵州修造了一条通向跨越发展的最短路径,其“无中生有”背后的智慧与勇气,亦足以成为多地的他山之石。

“无中生有”的大数据

与一人、一地的最美初见,总少不了微末却又温暖的细节。一如踏上贵阳的土地,手机屏幕便会跃出“D-GuiYang”开头的Wi-Fi热点,将这份好感呈现得实实在在。

对寻常百姓来说,覆盖全城的免费Wi-Fi信号,自然提升着生活此地的幸福感。而这“任性蹭网”的身后,潜藏的不只是公共福利的议题,更是一个省坚定转型的雄心。

伴随着实现全面小康的歷史节点临近,谋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贵州,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增长极。2014年,时任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对外表示:“贵州也可以做一些‘无中生有的产业,那就是大数据产业。”

大数据产业的风口价值,公众从近年来世界级互联网企业的频密动作中,已可洞见一二。在贵州的决策者看来,这是一次不能错过的机遇:如果一味选择承接东部、中部产能转移,自身并无太多优势。但在大数据产业上,大家却处在同一起跑线。

并肩行进,意味着机会均等;思路转换,劣势还可能成为优势。2014年2月,贵州出台多个相关文件,决定将大数据产业作为实现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决意进军“蓝海”。而高海拔、低气温、低能耗成本等天然特征,更为贵州在“中国大数据”格局中谋定了身位。

大数据的核心是共享,这需要布局者将一系列“信息孤岛”逐个攻破。2014年7月起,贵州率先从政府信息入手,启动“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建设。这是中国第一个实现省级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数据整合管理和互通共享的云服务平台,汇聚了5万G的数据量。

风口之上,全国很多地方政府也都在推动大数据产业建设,贵州却是第一个以全省之力推动其发展的地区。“目前平台的资源储存和计算都在快速增长。从数据开放的程度和速度来看,国内几乎没有其他省份开放得更大、更快。”贵州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数据意味着效率,也代表着商机。距离贵阳40多公里的贵安新区,是中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级别等于最著名的浦东新区。而这块金字招牌,被贵州全面用作了大数据产业的孵化园和试验田。

高通、华为、中兴、联想、微软、阿里巴巴、腾讯……建成两年时间,许多世界级互联网企业都进驻了这里。吸引他们的除了超过250万台服务器的绿色数据中心集聚区,还有属地政府打造的营商环境:在贵安新区,只要优秀项目愿意落地,相关部门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帮助企业办理好注册与入园手续,同时还会帮他们对接政府、大企业及基金投资资源。

从2013年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落户贵州算起,贵州已经在大数据领域拿下了9个全国第一。如今,再有人用传统的资源型产业、造酒业定义这片“夜郎古国”,或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大无知。

大数据将“黔”与“前”画上了等号,这丰富了贵州的经济结构,也丰富了公众的生活方式。从没有系统的互联网产业,到现在的互联网医院、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无中生有”间,勾勒的是深刻的变化。

“云扶贫”纪事

当经济发展找准了新的增长点,贵州的GDP跑出了让人满意的速度。2016年前三季度,这里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列全国第二位。

而结合省情,数字的价值变得更有意义。自龙洞堡机场到贵阳市区的路上,“抓紧推进大扶贫、大数据两个战略行动”的横幅时常映入视野,向世人宣告着贵州的决心与重任。

作为旅游胜地,大自然在贵州造就了神秀风光和多姿风情,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阻水隔,也造成多个地区“欠发达、欠开发”。数字显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贵州境内就有3个,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临近,数百万群众依然未能实现脱贫。

大数据、大扶贫,这是贵州两大战略重心,这看似并列的两种存在,内核却有着充分的联动空间。在堪称“数据矩阵”的“云上贵州”系统里,公众能够清晰捕捉到大数据产业带来扶贫事业的变化:2015年12月,贵州打造的“扶贫云”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实现着大数据对当地扶贫开发工作的精准监控、动态管理。

在多个市(州),相关平台正平稳运行。点开“铜仁精准扶贫云”,大到全市的贫困现状,小到一个村的地形地貌、产业分布,乃至一户贫困户的住房、人口、收入等情况,均一目了然。据贵州省扶贫办统计,目前“扶贫云”运用大数据手段实现了对全省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贫困村(镇、县)的动态监测。

大数据是技术革新,也是思路转换。在毕节市纳雍县龙场镇滑竹箐村,扶贫干部用“众筹”这个新鲜的互联网概念,向全社会个体大众筹集购买力,实现在种植之前即销售,打消农民不敢种、不愿种的顾虑。

“我们这里有纳雍县独有的黑山羊、草药鸡、糯骨猪。这些经济效益都不错,但都因养殖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不敢大规模推广。”村中一位农户表示。而借助“众筹”,这些“生产出来卖给谁”的担忧已消失不见。

当大数据产业带来的互联网思维,逐渐丰富着贵州扶贫攻坚的发力点,“每年减贫100万人”的艰巨目标,有了坚定的实践抓手。特别是在“双十一”的前几日,贵阳龙洞堡机场附近的物流园区热闹异常,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货物,于鲜红的条幅下蓄势待发,那是富于深意的四字口号:“黔货出山”。

夜郎开“天眼”

2015年12月31日,贵州提前三年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也是全国为数不多实现这一目标的省份之一。

道路,带给沿途的是最真切的改变。在平塘县东部,坐落着贵州唯一的毛南族自治乡镇——卡蒲毛南族乡。由于常年身居大山,毛南族同胞特有的佯美酒、“毛南三酸”只能深在闺中。如今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四面八方的游客如约而至,品赏着特别的风味风情。

同在平塘县,一只“天眼”将这份改变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今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平塘县克度镇正式启用。当地政府通过修建直达公路、打造配套设置,“无中生有”地将这一科研项目变成了热门的旅游景点。

“天眼”改变着克度镇,也开启了克度人对生活未曾有过的想象。40岁的农民杨天信,如今已是一名成功的“创客”。搬到移民安置点后,杨天信发现来克度镇看“大望远镜”的人越来越多,车子也越来越多,他集资开起了汽车轮胎专卖店,如今月入竟超两万元。

“以前,没有的就不能做;现在,没有的更要大胆尝试。”这句颇有“闯劲”的语录,如今已成了贵州多地主政者的口头禅。事实上,自2014年“抢跑”以来,贵州在大数据领域彰显出的雄心壮志,早已在多个领域被充分阐释,那是一场场演绎“无中生有”的实践。

贵阳花溪,曾经荒芜的沼泽地,如今已是国家级湿地公园。明朝中期,大儒王阳明便在贵阳提出“知行合一”。正是在这种基础之上,贵州,这个并非孔子故里的省份,“无中生有”地建立起孔学堂,打造了西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学术讲堂和旅游景点。

当古之夜郎已开“天眼”,贵州并不只有黄果树和茅台酒。今年1至7月,中国市场上有5000多万台手机零配件是“贵州造”,其中不乏iPhone、华为等一线大牌。2015年4月成立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首批数据交易卖方中就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广东省数字广东研究院等广东企业和科研机构。

行走黔境,山依然在那里,而路却不再迂回。时常,一条笔直隧道现于眼前,伴着明澈的灯光穿山而过,山的另一边便有阳光稳稳等待。

貴州高速公路的一半旅程,均由桥梁、隧道贯通。而这开山劈石间,或许便隐藏着贵州最具价值的经验启迪:两点一线,弯道取直。(原文刊载于《南方》2016年第23期,有删节 责任编辑/韦佳妤)

猜你喜欢

贵州
请到贵州做贵客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发现2.44亿年前的”盘州暴鱼“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贵州教育出版社
国家领导人与贵州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