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比较思维的安全经济学研究*

2017-04-16康良国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经济损失经济学事故

康良国,吴 超 ,黄 锐

(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0 引言

安全具有减损和增值两大基本经济功能,其目的是实现人、机、环三者最佳安全效益[1]。安全经济学作为安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以经济学视角研究安全活动问题,而安全资源优化配置可从横向与纵向层面比较分析现有安全投入与效益资料信息,以探寻最优安全经济决策。因此,可运用比较思维研究探讨安全经济学基础问题。

经济学应用于安全领域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如McNutt M[2]以经济学视角研究如何提高公共安全;Evans A W[3]对比分析成本效益理论与安全效益理论对铁路安全措施的影响;马浩鹏等[4]根据国内外文献归纳安全经济学5条核心原理及其内在联系;王平等[5]以生命经济价值视角揭示伤亡事故赔偿与安全经济效益之间关系;还有学者从建筑[6-7]、矿业[8]、电力[9]、化工[10]、交通[11-12]等领域运用安全经济学原理方法研究分析及优化安全问题。上述研究大都从安全经济学内涵、原理及方法层面出发,运用安全经济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的属性,以提高安全资源利用率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但缺乏从学科层面运用比较思维系统的研究探讨,揭示安全经济活动联系、异同及影响。

鉴于此,基于安全经济学与比较学的学科交叉属性,拟通过分析比较安全经济学的定义、属性与内涵,揭示比较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层次、研究角度、研究步骤、结构体系及应用领域,为企业安全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理论基础。

1 比较安全经济学概念

1.1 定义与内涵

安全经济学是研究安全的经济形式和条件,通过对人类活动的组织、控制和调整,达到人、机、环最佳安全效益的科学[1]。比较学是利用对比、类比、相关、归纳等方法来研究事物间的异同之处和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科学[13]。因此,结合安全经济学、比较学及相关学科研究成果,提出比较安全经济学的定义。

比较安全经济学是以优化安全资源配置为目的,运用比较学、安全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以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不同类型安全活动的异同、联系和影响,揭示安全经济关系的发生、发展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根据比较安全经济学的定义内涵,可从以下几点做进一步理解。

1)比较安全经济学通过研究安全经济理论、方法、实践的异同、联系和影响,揭示和阐明安全经济在生产、生活、生存的途径、方法及措施。

2)比较安全经济学通过控制和调整人类安全活动来优化配置安全资源,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其研究途径通过比较安全投入、安全效益、安全经济管理、安全经济决策及事故损失等安全经济因素,取长补短,借以发展,扩展安全经济学研究领域。

3)比较安全经济学是安全经济学与比较学等学科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既有安全科学的必要性、相对性等特征,又有经济学的优化性、部门性等特征。从学科特点分析,具有系统性、决策性等特点;从学科本质分析,具有稀缺性、可选择性特点。

4)比较安全经济学的指导思想是唯物辩证法。安全经济学和方法学的理论与实践是比较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基础,而比较方法是其研究的基本手段。

1.2 研究意义

比较安全经济学将比较学、安全经济学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应用于安全资源优化配置。因此,作为安全经济学学科分支,该研究具有如下意义。

1)分析比较社会经济制度、结构、发展等宏观因素及不同行业、企业的安全投入等微观因素,确立不同行业、企业、部门相适应的安全投入比例,提高安全生产效益。

2)分析对比不同时期、地区、科技水平的事故损失状况,揭示事故损失及其影响规律,探寻优化事故损失分析、评价、计算的理论和方法。

3)该研究对规划、制定、修正、完善安全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利于把握安全效益的潜在性、间接性、复杂性、后效性等特征规律,揭示安全经济的总体、综合效益。

4)分析对比安全经济统计、管理、决策等实践活动,揭示当前安全投入、安全效益、事故损失等安全活动薄弱点,针对性采取措施优化配置安全资源,发挥人、财、物的最大潜力。

2 比较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及应用

2.1 理论基础

比较安全经济学以安全经济学和比较安全学的理论为基础,应用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为人类安全经济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优化安全活动的目标与决策。研究比较安全经济学,既要对特定背景下安全活动以经济学视角系统地分析,又要探索安全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异同及影响,可运用对比、类比、相关、归纳等比较研究法,结合比较学、安全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进行分析,探寻安全边际效益与安全边际成本,指导企业相适宜的安全投入方针。

比较安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需要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比较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安全管理学、博弈论等相关学科的支撑,换言之,比较安全经济学应源于上述学科理论的综合、渗透与融合。图1为比较安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图1 比较安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Fig.1 The basis theory of comparative safety economics

2.2 研究层次

结合比较学、安全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层次类型,可将比较安全经济学研究分为哲学、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科学技术4个层次[14]。图2为比较安全经济学研究层次。

图2 比较安全经济学研究层次Fig.2 The research layer of comparative safety economics

哲学层次是确立比较安全经济学的经济观、方法论,指导比较安全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是研究比较安全经济思想理论基础。如博弈论理论对研究公正方政府、雇佣方企业、被雇佣方工人之间的安全利益与分工协作关系提供思想理论基础。

基础科学层次是研究比较安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原理、规律、特点、方向等,这些理论是比较安全经济学的根基,贯穿于该学科体系发展。如运用统计学与系统学的方法分析对比安全活动资料,可深层次揭示安全增值减损与事故损失之间的关系,为安全生产方案与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设性意见。

应用科学层次利用对比、类比、归纳等方法探究人类安全经济活动属性,揭示安全经济实践应用的原理与规律,提高企业安全资源利用率。如现有统计指标多集中在受伤或死亡人数,对中小型企业职业病危害缺乏统计应用标准,分析对比国内外各个行业统计指标内涵,探寻适宜当前安全生产状况的职业病危害程度统计指标。

科学技术层次是指安全经济活动的方法或手段,指导安全生产实践活动,使其符合部门经济学规律,实现安全投入最小化、安全效益最大化。如安全劳保用品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可从横向企业和纵向发展历程对比分析,寻找其安全效益最大化。

2.3 研究角度

分析现有比较安全学科研究模式,结合比较学、安全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实践应用,提出比较安全经济学的安全功能[1]、成本特征[4]、投资属性[14]、危险系数[15]、比较对象[16]、应用程度[16]、配置方式[17]、影响因素[17]、人的属性[18]、分析方法[19]10个研究角度。表1为比较安全经济学的研究角度。

2.4 应用领域

比较安全经济学通过优化安全活动提高安全资源利用率,基于比较安全经济学的属性及其涉及学科,可确定比较安全经济学的应用领域。

1)安全投入。统计分析不同国家、地区、行业或部门的安全成本,挖掘其投入来源和安全效益,分析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关系,探究最佳安全投入比例,促进安全设备的更新换代及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

表1 比较安全经济学的研究角度

2)事故损失。分析、对比、归纳国内外权威、有代表性的事故损失计算方法,研究不同事故损失计算要素、内涵及本质,结合经济发展状况,确定适宜的工伤保险赔偿制度。

3)安全经济统计。统计、归纳、总结事故发生指标及事故预防指标,比较不同行业安全经济效益和事故经济损失的指标体系、模型,改进现有统计指标的缺陷,提高安全经济统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安全经济管理。研究优化配置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及组织等安全资源,探寻安全资源与企业其他资源的组合配置方式,调动企业安全经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安全经济决策。分析典型安全经济决策方法(如利益成本法、风险决策法、模糊决策法、综合评分法等)的异同点,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探寻不同情形最优安全决策方法。

3 比较安全经济学的研究维度及示例

3.1 研究维度

比较安全经济学是比较学、安全经济学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具有相似属性特征及应用基础,可借鉴此2门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分析,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石,探寻安全生产活动中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因此第一维度是方法维。

安全资源配置需要借鉴安全经济统计、安全经济投入、事故经济损失、安全经济管理、安全经济决策及其他相关学科与领域的理论、模式与经验,系统研究比较安全经济学研究范式内涵及其优缺点,为安全经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第2个维度是知识维。

安全资源优化配置需要科学、合理、有效的步骤指引,以形成简单实用的研究模式,发掘研究过程可能存在安全经济问题,及时修正安全经济活动偏差,提高比较安全经济学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可靠性及普适性,因此第3个维度是步骤维。

安全资源优化配置既与不同经济体制、法系、国家、地区、行业、企业、部门横向因素有关,又与不同发展阶段、历史时期、经济水平纵向因素有关,对比分析横向层面与纵向层面的安全经济演变方式,掌握安全经济研究层次及其研究内容,因此第4个维度是逻辑维。

依据上述分析,基于比较安全学四维结构[20],提出研究比较安全经济学“方法-知识-步骤-逻辑”四维结构体系。图3是比较安全经济学四维结构体系。

图3 比较安全经济学四维结构体系Fig.3 The four-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comparative safety economics

3.2 研究步骤

基于比较安全经济学的原理、结构体系,举例如何优化事故的间接经济损失,提出比较安全经济学研究步骤[16]。

1)提出安全经济假设。间接经济损失计算时面临难以定量化、具有模糊性等问题,如何优化间接损失计算方式,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发现直接经济损失易定量化、方法成熟且部分学者统计调查出事故直间损失倍比系数,间接经济损失能否用直接经济损失的倍比系数替代以优化计算,满足实践应用要求,提出“间接经济损失可用直接经济损失倍比系数替代”假设。

2)收集整理安全经济资料。①确定比较单元。选择权威、有代表性的事故损失计算方法为比较单元,如海因里希法、西蒙兹法、野口三郎法、安德列奥尼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法、火灾经济损失法等。②确定比较体系。本问题研究对象是优化计算间接损失,假设提出直接经济损失的倍比系数替代,由于不同行业、事故类型的倍比系数相差较大,故比较体系为倍比系数体系。③收集相关资料。通过书籍、网络、文献等途径查找事故损失计算方法,并做好相关记录。

3)安全假设描述与解释。①资料去伪求真。分析收集到的事故损失计算方法,舍弃不成熟、不适合国情、重大漏洞的内容,总结各种间接损失计算方法的核心,并归纳形成对比条目,如对比美国西蒙兹法与中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法的间接损失统计项,既有中止工作损失费用、补充新职工培训费用等相同点,也有公司负担费用(中国统计属于直接损失)等不同点。②方法和内涵解释。不同行业、事故类型的经济损失使用不同计算方法,如职业病有专门职业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火灾有专门火灾经济损失计算方法等,故提炼各种事故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范围及优缺点,分析对比、取长补短。

4)安全经济对比分析。①确定比较项目。不同行业、事故类型的直间损失倍比系数相差甚远,如法国化学工业的倍比系数为4,挪威起重机械事故的倍比系数为5.7,英国行业的倍比系数在8~36之间等[21],可确定高危行业、频发事故的倍比系数为比较项目。②项目比较研究与假设验证。分析高危行业、频发事故的倍比系数内涵,对比项目所处的社会发展、教育水平、经济条件等外部环境,检查其可靠性和准确性是否满足实践要求。

5)总结归纳安全经济结论。若倍比系数的可靠性、准确性满足实践要求,则间接经济损失可用直接经济损失倍比系数替代;否则,重新提炼、梳理研究对象的安全经济要素,提出优化措施以修正改进原假设,直至满足实践要求。

3.3 示例分析

从古至今,从内到外,都不乏经济学在安全中的示例,这些示例为研究比较安全经济学提供鲜活的素材。古代谚语曲突徙薪,原低沉本可轻而易举消除的隐患(烟囱改建成弯的,灶旁的柴草搬走),演变成高成本的“亡羊补牢”(灭火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及重建成本);国内2005年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导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因污染造成的社会影响、国际影响、经济损失、治理污染费用等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5 a后同样在松花江,吉林化工原料桶流入江中所需补救投入;国外1984年帕博尔帕尔毒气泄漏事故,阴影至今犹存,消除事故影响及重建更是难以计算。对比上述事故发现前期安全投入不足,后期导致经济资源浪费,间接损失难以计算等特征。

以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为例[22],对比同行业安全资源配置,可发现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前期安全投入不足,对危险源、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等隐患缺陷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职工误操作引发爆炸事故。但爆炸事故为何演变成公共事件,产生如此巨大损失,主要在于对泄漏苯类混合物未采取有效措施而流入松花江,深层次暴露了应急预案的缺失。从比较安全经济学的思维研究,该企业资源配置不合理,安全投入(安全设施、培训、教育等)比例远没有达到应有值,在事故发生后,安全资源(显性和隐性资源)缺乏,应急补救措施不足导致事故扩大化,事故影响及补救措施难以计算,造成经济资源浪费(远大于该企业的安全投入,损失转嫁给公众)。比较安全经济学通过对比研究横向和纵向安全经济因素优化配置安全资源,以满足安全应用要求,避免事故产生及降低事故经济损失影响。

4 结论

1)比较安全经济学是以优化安全资源配置为目的,运用比较学、安全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以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不同类型安全活动的异同、联系和影响,揭示安全经济关系的发生、发展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比较安全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比较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安全管理学、博弈论的原理与方法;比较安全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哲学、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与科学技术4个不同研究层次;比较安全经济学的研究角度主要包括安全功能、成本特征、投资属性、危险系数、比较对象、应用程度、配置方式、影响因素、人的属性、分析方法等10条;比较安全经济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安全投入、事故损失、安全经济统计、安全经济管理与安全经济决策5个方面。

3)比较安全经济学四维结构体系,表明比较安全经济学研究维度包括方法、知识、步骤和逻辑等4个;优化计算事故间接经济损失主要研究步骤依次为提出安全经济假设、收集整理安全经济资料、安全假设描述与解释、安全经济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安全经济结论;基于比较思维分析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安全投入比例远没有达到应有值是其安全经济层面的原因。

[1]罗云, 田水承. 安全经济学[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23-33.

[2]McNutt M. Economics of public safety[J]. Science, 2016, 12: 676.

[3]Evans A W. The economics of railway safety[J]. 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 2013, 43(43):137-147.

[4]马浩鹏, 吴超. 安全经济学核心原理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4, 24(9):3-7.

MA Haopeng, WU Chao. Study on core principles of safety economics[J].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14, 24(9):3-7.

[5]王平, 景玉华, 许梦国. 金属矿山安全经济效益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0, 36(1):51-53.

WANG Ping, JING Yuhua, XU Mengguo.Study on safety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metal mines[J]. 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0, 36(1):51-53.

[6]Lu M, Cheung C M, Li H,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fety investment and safety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rough agent-based modeling[J].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2016, 94: 8-17.

[7]Feng Y. Effect of safety investments on safet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projects[J]. Safety science, 2013, 59: 28-45.

[8]李振涛, 傅贵. 煤矿企业对安全创造效益认知水平的测量结果与分析[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4(1):137-142.

LI Zhentao, FU Gui. Measurement results and analysis on for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cognitive level of safety benefit[J].Journal of Safety Scuence and Technology, 2014(1):137-142.

[9]穆永铮, 鲁宗相, 乔颖,等. 基于多算子层次分析模糊评价的电网安全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 电网技术, 2015, 39(1):23-28.

MU Yongzheng, LU Zongxiang, QIAO Ying, et al.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ower grid security and benefit based on multi-operator fuzzy hierarchy evaluation method[J].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15, 39(1):23-28.

[10]张德胜, 王伯安. 中国石油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 31(1):141-144.

ZHANG Desheng, WANG Boan. Research on index system design of petroleum economic safety evaluation[J].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T, 2010, 31(1):141-144.

[11]汪文杰. 车辆保险——交通安全管理的经济手段[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5, 1(3):81-83.

WANG Wenjie. Vehicle insurance: an economic measure of roa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1(3):81-83.

[12]Wang Z, Hofer C, Dresner M E. Financial condition, safety investment and accident propensity in the US airline industry: A structural analysi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2013, 49(1): 24-32.

[13]胡文祥. 比较学导论[J]. 科学学研究, 1994(3):6-13.

HU Wenxiang. Introduction of comparative science[J].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1994(3):6-13.

[14]康良国,吴超,黄锐. 相似安全心理学的基础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4):19-24.

KANG Liangguo, WU Chao, HUANG Rui. Research on foundation of similarity safety psychology[J].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17(4): 19-24.

[15]董大旻, 冯凯梁. 基于EFQM的高危企业安全绩效评估模型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8(3):86-91.

DONG Damin, FENG Kailiang. Research on safety performance EFQM evaluation model of high-risk company[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8(3):86-91.

[16]易灿南. 比较安全学构建及其应用实践研究[D]. 长沙:中南大学, 2014.

[17]朱亮峰. 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与外部倒逼和内部资金运营的关系分析[J]. 资源科学, 2015, 37(12):2414-2420.

ZHU Liangfeng.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coal enterprises and external force and internal funds operation[J].Resources Science, 2015, 37(12):2414-2420.

[18]莫志宏, 申良平. 从理性人到行为人:评行为经济学对新古典正统理论的挑战[J]. 南方经济, 2014, 32(7):73-87.

MO Zhihong, SHEN Liangping. From rational man to behavioral man: Behavioral economics’ challenge to the neoclassical orthodox[J]. South 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4, 32(7):73-87.

[19]王善迈. 教育经济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案例[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6, 37(1):1-5.

WANG Shanmai. Case normative and positive research in economy of education[J]. Research on Educ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2016, 37(1):1-5.

[20]曹莹莹, 吴超. 比较安全学的方法论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 23(5):3-9.

CAO Yingying, WU Chao. Study on Methodology of Comparative Safety Science[J].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13, 23(5):3-9.

[21]罗云. 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A].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C]. 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 2002:28-31.

LUO Yun.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fe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 The Second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ademic Exchange[C], 2002:28-31.

[2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吉化“11.13”特大爆炸事故及松花江特别重大水污染事件基本情况及处理结果[EB/OL]. http://www.chinasafety.gov.cn/2006-12/21/content_211573. htm,2006-12-21.

猜你喜欢

经济损失经济学事故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学中文
简明经济学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烧伤创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病例对照研究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