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车年度大选评审团成员

2017-04-16

汽车观察 2017年11期
关键词:车型汽车设计

宋健

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由《汽车观察》杂志主办的“中国车年度大选”已经走过了十二个春秋,这段时期实际上也是整个中国汽车市场、同时更是自主品牌汽车高速发展的十二年。十二年前,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忠诚度还没有形成,企业往上走很难,所以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才是正道。现在,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车型本身,都能够很明显地看出自主品牌汽车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之后,在市场环境并不被看好的趋势下,持续提高品质已经成为各大自主品牌之间的共识。

王国业

中国农业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系教授

仅从今年参选车型的外观就能看出自主品牌汽车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整体造型设计更现代感、更加时尚,已经越来越接近当下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了。尤其在测试环节中,不难发现中国车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于消费者而言,自主品牌车型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了。多数参选车型内部空间布局较合理,材质和工艺尚可,性价比较高;操控性和平顺性也有较大提升,发动机噪声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娱乐设备也已十分完善。

徐向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

通过连续多年担任“中国车年度大选”评委,既可以看到自主品牌的进步,也可以看到与合资品牌的差距。在静态性能指标上,自主品牌汽车做得都不错,但动态性能指标却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手动变速器的换挡力以及换挡平顺性较差,自动变速器与发动机和整车的匹配普遍不佳等,这说明自主品牌企业造车经验的不足,同样也反应了造车的浮躁。过去,自主品牌只重视市场规模的增加,而忽视了品质上的进步,彼此之间的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如今,自主品牌汽车造型设计越来越国际化了,基本上完成了从抄袭到创新、从毫无个性到开始寻求个性化品牌基因的转变。此外,喷漆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个别企业已经达到了合资品牌的水平。发动机技术水平更是有了明显提高,几乎都采用了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功率、扭矩、排放标准等也都有了明显提升,但自动变速器技术还是软肋。配置方面则更加丰富,企业更愿意在这方面下功夫。眼下,中国车市已度过了快速增长期,不重视品质的弊端会突显出来,这是所有企业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卢炽华

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今年武汉车展期间,新能源汽车成为全场焦点。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动力电池存在的几大技术瓶颈仍有待突破。第一,电池安全稳定性普遍较差;第二,电池系统适用寿命不够长;第三,电池制造成本结基本上都偏高,80%以上都需要进口,国内电池企业实力普遍较弱;第四,产品定位相对低端。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已经逐渐进入智能化、电动化的大数据时代,从而不断衍生出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新商业模式等,围绕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政策及产业发展趋势的话题有待进一步讨论。

刘小勇

《汽车观察》杂志总编辑

如今,除了有几款车型性能较突出之外,自主品牌车辆品质的差距越来越小。车辆的操控性能是驾驶灵敏准确度以及驾乘感受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高速驾车安全性的决定因素。在今年的评测车型中,像过去特别明显的车辆操控性差距,或者说那种特别不舒服的驾驶感受的现象基本消失,这说明自主汽车品牌之间基本功的差距越来越小。

朱西产

同济大学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同比去年,中国自主品牌的车辆品质显著提高,上汽、东风、长安在车型的设计上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奇瑞、五菱、华晨等整体水平有所上升,而且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在车辆调校方面都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品牌特色。在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我国与国际上的差距正在不断缩短。

但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在很多设计细节上还有待改善,比如有的车型在司机脚垫上镶嵌了一块不锈钢的钢板,这为司机更换刹车、油门的平滑性带来麻烦。建议车企在细节处理方面不能因小失大,为了博取眼球而忽视了车辆行驶安全显然不合算。

颜伏武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

如今,以触摸屏为基础的车主信息娱乐系统变得越来越普遍。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甚至成为消费者决定某一车型或选择特定车型的更高版本的关键因素。为了迎合这种市场需求,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触摸屏越来越大,像帝豪、长安CS5已经将触摸屏与内饰设计融为一体。但是,有的自主汽车品牌,仍然没有紧跟新的消费需求,不仅触摸屏和整车内饰没有任何风格的统一体现,甚至有些不美观。毋庸置疑的是,发展到今天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已经具备了由中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走的基础。

严运兵

武汉科技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

我一直关注中国车,关注中国车年度大选。参加今年中国车大选武汉的测评活动,我感觉非常荣幸。现场测评了这么多自主品牌车型,我深深感受到国产汽车这些年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品质的不断提升。这得益于自主品牌车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持续的创新和开拓。在评选现场,我看到了很高的智能化配置,更注重细节和驾驶乐趣的功能和操控选项,人机工程和个性化设计无处不在。真心为自主品牌骄傲,自主品牌,加油!

在SUV盛行的汽车市场,外型设计难免大同小异。但吉利帝豪GS、东风风神AX4等车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其前脸设计张扬了不同的个性化元素。

此外,造型设计给人留下较深刻印象的还有上汽大通D90、东风风光580等车型,在“无差异”设计中体现出运动感。人体工程学方面,大部分车型的座椅具有良好的舒适性,50%以上车型配置了座椅位置电动调节功能,大大提高了汽车的性价比。

美中不足的是,个别车型(众泰T300)后排座椅靠背角偏小,影响乘坐舒适性;少数车型座椅包裹性不够,安全带卡扣位置偏高,影响驾驶体验。仪表板功能选择按钮、灯光及车窗玻璃升降开关、变速操纵杆及驻车制动等布置均能较好满足人体工程学要求。

大部分车型配置了大尺寸触摸屏,导航、安全警示和互联网功能一应俱全。可以提升的空间主要是软件界面设计应进一步人性化、简便化。

在个别车型上存在个别问题,如江淮iEV75电动车的N挡位置感觉不明显,S7加速踏板在加油时脚部存在不舒适感。有几款车型的空调和暖风等功能选择采用了拨片式(琴键式)风格设计,操作更为方便。但风光580布置了两排拨片,在凸显时尚的同时,其实用性可能会打折扣,主要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在不调整视野的情况下,不一定能准确选择到自己想要的功能拨片。风神AX4则只布置了两个拨片,拨片之间的距离也较大,中间还布置有其他功能按键,位置明确,相对实用。

两款电动车iEV7S和宋DM都具有较好的驾驶乐趣,在荷电状态较高的情况下,加速性能表现突出。但低SOC情况下,作为纯电动的iEV7S动力性出现明显不足,能量管理策略可以进一步优化;宋DM在充电模式下,噪音偏高,可以进一步提高NVH性能。

大部分的车型匹配了自动变速器,操控性较好。值得一提的是,宝骏310匹配的是AMT,但驾驶过程中,没有感觉到明显的顿挫感,应该点赞。

李上雄

《汽车观察》杂志社社长

参加完今年的中国车大选武汉的测评环节后,感觉自主车型品质差异较大。具体到车型上来说,开完奇瑞艾瑞泽5后,感觉很轻飘、不安全,很明显看出奇瑞在造车上有所退步;让人意外的是东风风光580开起来整体感觉很好,操控流畅、底盘也很扎实;而东风风神AX4开起来的感觉比意料中要差一点;让人眼前一亮的车型要属吉利的帝豪GS,测试完这款车后感觉它整体比较突出,不论是它的内饰、操控、智能科技应用,还是外形等方面,可以说吉利的造车水平进步很快;上汽大通D90造型突出,但是驾驶感稍微差了一点。

陈慰平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讲师

中国汽车的界面设计或能表现自己品牌的特点。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制造工艺和设计的进步速度已经超过我们的想像,这次CHINA CAR中国车年度大选的参选汽车中,有很多让人惊喜的地方。整体外观上的设计,部分品牌已经找到中国的设计元素和特点,但有部分汽车外观设计还有着“模仿和借鉴”的痕迹,模仿和借鉴可能是中国汽车设计初期的一个不能避免的过程,但在强大需求和消费力的推动下,加上老百姓整体审美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车企应该大力投入外观设计的工作,目前个性化的设计、小众化的品味、具有中国元素的设计,都有可能是下一代中国汽车设计的语言。然而,在进入驾驶座之后,大量多媒体设备和高科技安全设置的运用,大大提升了驾驶乐趣,但这些系统和整体的汽车交互体验上就参差不齐,尤其中控屏幕和仪表系统的界面设计就需要努力改善,虽然界面设计是整车一个很小的部份,但在智能化时代下,界面设计的使用体验、响应速度、按钮反馈、风格统一和色彩使用等等,都能提高驾驶员对汽车的整体品牌形象。

中国自主汽车的品牌还待提高,品牌的发展不是一两年能完成,以我所见,部分品牌标志需要根据需求作出彻底的改变,甚至设计多个子品牌供不同消费者选择。

犀利、运动、攻击性或凌厉都是近几年汽车品牌流行的词汇,目的都是使汽车的设计方向变得更加个性,每个品牌都应努力打造自己的家族设计,在力求与其他品牌车型区分开的同时,凸显自己品牌的特点。

我相信,中国一定有更多优秀的设计师投入到汽车设计这个行业,但是能把设计概念,从图纸到实物,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坚持的团队。进步已经很大,但是离完美的中国车还有差距,还需要整个行业的设计师努力的走下去。

11月13日终评会评委嘉宾合影

猜你喜欢

车型汽车设计
31.98万元起售,AITO品牌第二款车型问界M7发布
2022全球期待车型 TOP10
贬值速度最快的10款车型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汽车的“出卖”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参展推荐品类索引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