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下大高校德育途径探究

2017-04-15张一鸣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1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德育大学生

张一鸣 陈 希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网络时代下大高校德育途径探究

张一鸣 陈 希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为高校学生提供广泛信息资源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带来负面影响,为高校德育迎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对网络时代坏境下德育教育途径进行探究,是现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心。

网络时代;高校;途径

随着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应运而生,它对人们道德行为起到推动作用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是高校学生,其也是网络问题最为突出的群体之一。网络信息资源的广泛性,也逐渐成为高校教师获取各种教育资源的渠道。本文就网络时代如何开展高校德育教育进行分析探讨。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影响

(一) 高校德育教育受网络文化多元性与虚拟性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与思想道德观念,影响着传统文化对人们道德规范的作用,使处在思想道德发展道路上的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等取向产生混乱[1]。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良好思想观念的形成,如:平等、民主等。另一方面消弱大学生主流的思想道德观念。因互联网全球化特征,西方国家利用其发达的科技与经济优势,以网络为平台宣传西方国家的人生价值观,对国内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造成影响,由于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受网络上宣传的西方文化影响,例如:人权主义,自由主义等,严重影响高校德育教育成效。这将是网络时代下高校德育教育所面临与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

随着网络信息更新速度的不断变化,社会道德规范也随之改变。在此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以复杂多变的网络信息为依据,教授大学生道德选择与判断能力。大学生道德选择与判断能力取决于其意识的发展水平,由于网络自由空间的特点,激发了大学生平等与民主意识。而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与传统观念产生冲突。视眼开阔的学生会以自己的观念与判断做出选择,不再成为被动受教者,教师信息传播的权威地位将会受到影响,传统教育方式将被打破[2]。

(三)大学生生活方式受网络文化影响改变,对家校及社会德育教育造成冲击。

在社会群体当中,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最为频繁的群体,网络与大学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网上交友,从事娱乐活动,比如玩游戏、看视频、交友聊天、网购、网恋等。对于以学习为主的单调大学生活,他们更热衷于网络世界,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由于缺少家校以及社会的监管,在无约束的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释放自己现实社会中被压抑的一面,社会道德与法律意思受到消弱。无道德的约束,不利于大学生人格发展,导致他们对生活学习缺乏责任感,不重视现实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一些意思薄弱的学生会受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如:色情、暴力等,严重者会导致犯罪,极大影响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德育工作的进展。

(四)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传统教育方式造成影响

随着网络对高校校园的渗透,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较长,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群体感情交流机会减少,人际关系淡化。同时使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传统教育方式成效更加显著。互联网技术可以使文字、声音、图像三者融合,以各种视频影音软件作为媒介,通过网络途径进行传播,形成动态的教育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大学生能通过生动有趣的德育教育内容,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区分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的区别[3]。网络时代为高校德育教育带来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在网络时代的影响下,如何开展高校德育教育将是现代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网络时代下高校德育教育的途径

(一)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是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4]。不同的文化知识繁衍出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人文意识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受人文素质的影响。现代网络时代,面对各种网络文化,每个学生必须对国内文化与传统精神有基本了解,才能对世界各国的文化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判断,进而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与传统文化功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师科学素质的培养。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学科诞生,科学理论趋于抽象化,具有更替性。面对这种形势,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运用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才能担起培育新型人才的重任。

教师网络思维素质的培养。德育教育工作者由于过去封闭环境的影响,德育教育受时间、空间及个人的制约,形成了传统的说教式思维方式。由于网络时代对世界的改变,要求德育工作者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建立以互联网特点相应的开放性思维方式,以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变化的经济与发展水平;要求德育教育工作者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了解网络文化特点,使用网络与学生交流,以网络为平台,结合网络文化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二)德育教育方法的全面改进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德育教育必须是双方主体的教育,而不是单一主体的进行。教师可以凭借网络的互动平台,以民主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互动,给予学生自由的互动空间。利用网络自由互动与易参与特点改变单一说教方式,使学生被动受教变成主动积极参与,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学习问题的即时解决,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主体意思与创新精神,促进德育教育的工作效果

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互动。正确认识网络对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优先占据网络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思想道德进行科学教育与正确引导。通过网络开展对正确信息的宣传活动,发挥其积极作用,有助于德育工作的进展。基于网络丰富的资源,网络所反映的思想观念更真实,针对性更强。此外,网络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相融合,教授方式更生动,较易被学生接受。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推进德育教育进程,以网络自由主动参与方式代替传统说教方式,以网络生动的教育内容代替传统枯燥无味的知识。通过网络方便快捷、生动形象的开放性教育,结合思想与知识文化,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对国内外、时事新闻,社会经济 、科技文化、环境发展等进行讨论与宣传,使德育教育工作网内网外双方面相呼应,形成互动,整体上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拓展德育教育空间。高校德育教育理念方法要求科学地遵循自身规律,借鉴相关学科如心理学、政治学等,处理德育方面的问题与对象。社会个体心理受不同政治背景的影响产生不同的德育问题,所有德育问题并不能孤立看待。德育教育的对象是整个个体,是社会各关系总合,单纯选用德育方法与手段对产生问题进行处理并不全面。利用网络论坛对学生德育进行引导和管理。通过网络论坛发布与获取信息,保证发布信息完整性的同时做出科学正确引导,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提问与互动交流。在对参与者的问题进行解释的同时灌输德育教育理念,并对其正确科学的观念进行分析,说服受教者,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空间的扩展[5]。

(三)高校德育环境的构建

高校德育环境包括内、外两部分,内环境是指学校内部的师生、班级、课堂、校园文化等;外部环境是指家庭、社会以及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内部与外部环境都是以相同的目标为基础,结合各个方面的力量,构建开放性与社会化的德育教育环境。加强重视学生显性道德教育的同时积极发挥隐性道德作用,向学生传授道德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道德的分析与判断力。增强教师教学力度,同时利用相关网络绿色技术如:防火墙、加密等,对网络负面信息实施有效监管,尽可能降低其对学生的影响。技术结合管理,保障网络安全,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信息理论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判断力,进而避免网络垃圾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对德育教育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的监控。时刻关注网络,关注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运用防火墙等网络绿化技术对信息传播渠道进行控制,过滤有害信息,对不良网站进行禁止屏蔽。

三、结束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普及为高校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与心理也带来了长期持续的消极影响,给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诸多新问题,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要顺应时代的变化结合网络时代特点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开创新型德育教育方式,运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推进德育教育工作进程,为高校德育教育开辟一片新天地。

[1]汤健,毛越华,等.信息时代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模式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6,11(03):105-106.

[2]张 娟.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新模式和新挑战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06):74-75.

[3]罗洪彬.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学校德育工作[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1(01):52-53.

[4]刘世权.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奉献精神培养[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06):39-40.

[5]黄敏慧,郭 芹,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德育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5,12(15):35-36.

张一鸣(1994-),女,河北人,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陈希(1993-),男,重庆人,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德育大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网络时代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