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发投入会计处理变更与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

2017-04-15苏怀涛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资本化会计准则价值

苏怀涛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4)



研发投入会计处理变更与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

苏怀涛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4)

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处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规定所有研发成本都立即视为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达到一定标准的研发支出可进行资本化处理。我国2006年发布了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处理方法,对2001年的旧准则中的研发支出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变更,即“两个阶段”和“两种处理”。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归纳:一是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理论;二是国内外研发投入会计处理变更研究成果。以期为研发投入的其他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研发支出;绩效;会计处理;综述

国内外学者在探索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方面已经有大量的成果,相关的文献比较丰富,但涉及具体的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的不同处理方式与企业价值、企业绩效的关系的研究还较少。国外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研发支出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我国从2007年开始施行新的会计准则后关于企业研发成本的披露才开始数据化和正规化,关于研发支出的相关实证研究才开始多起来。

其中关于研发支出资本化研究的相关文献明显多于研发支出费用化的,且多集中于国内,但是国外关于两种不同会计处理的研究也不少,特别是美国,在全部研发成本列为支出的情况下,关于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研究就是建立在研发支出总额通过假设的路径或模型处理得出虚拟的资本化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相关理论

与研发支出的相关理论包括经济学和管理学的部分基础理论以及与会计学相关的其他理论。

1.基础理论

(1)企业研发与企业能力理论

该理论是建立在生产要素理论基础上的,早在1957年,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格(Robert M Solow)在《技术变化和总量生产函数》一文中就引入技术作为外生变量来解释经济增长[1]。1967年2月,格鲁伯(W·Gruber)、梅尔塔(D.Meita)和维农(R·Vernon)在联合发表的论文中认为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和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要素密集度之间存在着很高的正相关关系。

理论核心就是,企业研发能力是企业的关键性资源,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供支持,还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2)绩效相关性理论

企业绩效是企业在某一时期的经营业绩,是建立在相关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相应计量。

关于研发支出与绩效,从最初的企业价值入手,发展到股票价值、盈余管理,再到企业经营绩效。其中研发支出与股价的相关性研究集中于国外研究领域,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较晚,且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股价的波动无法客观的反应企业价值和企业经营绩效的变化,所以国内研究涉及较少。

理论核心就是,研发投入的处理会影响关于企业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变化。

(3)有效市场假说

在这一理论概念框架下,股票的市场价格反映了所有可能的信息,股票价格总是完全反映所有可用的信息(辛云峰,2012)[2]。

理论核心就是,即使在完全有效的市场上,获取的信息也是不完全对称的,投资者追求的都是效用最大化,企业也是一样,只能掌握有限的信息以作出理性的决策。

(4)列昂惕夫-投入产出理论

华西里·列昂惕夫是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创始人,1966年,里昂惕夫出版了《投入—产出经济学论文集》一书,系统地阐述了投入产出理论。

该理论与研发投入相关的核心在于列昂惕夫拐点,即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加,产出会随之增加,但是,当投入超过某一临界值之后,随着投入的增加产出的增速会放缓甚至逐渐减少。部分研究表明:对于研发投入而言,当研发投入超过某一临界值之后,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会呈现负相关的关系(Booz,Allen和Hamilton,2006)。

2.其他理论

(1)无形资产会计理论

企业会计准则定义,研发支出是指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使用资产的折旧、消耗的原材料、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以及借款费用等支出。研发支出可理解为一种带有收益不确定性的广义投资,在实践中带有一定风险,可能转化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也可能失败成为沉没成本。

在新准则下,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增加了会计处理的灵活性,企业管理者有了主观判断的可能,也为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

(2)研发支出与信号理论

研发支出的费用化和资本化处理会对利益相关者传递不同的信号(徐芳,2010)[3]。

企业将会计年度发生研究支出全部作为费用进行处理,利益相关者无法判断研发投入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有投资者可能会认为企业的研发能力不足从而降低对企业的未来预期,这将对企业的外部形象造成影响。

在开发阶段,选择性的资本化处理方式,能改善经营业绩,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税务优惠,提升外部融资的潜力,从而促进企业的研发活动和刺激企业研发投资的热情(梁莱歆,赵娟,2009)。

(3)研发支出与委托代理理论

所有者-经营者是最基础的二元委托代理理论,后来发展为所有者-董事-经里层的三级委托代理结构。在债务契约论中,债权人-所有者-管理者也存在代理关系,一些限制性条款限制管理者的行为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存在可选择的情况下,管理者确定资本化的条件存在较大主观性。在利润导向下,管理层更倾向于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式。在债务契约、报酬契约的履约压力下,管理层可能会通过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操纵会计盈余,研发支出总额高的企业尤甚。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

研发投入会计处理变更与绩效的研究在样本数据愈发可获得且可靠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方法更受国内外学者的青睐。

1.国外研究综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发投入的研究始于1957年Solow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批驳中引入技术这一生产要素,认为投资者投资于研究开发的动机受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

(1)研发支出的不同会计处理与企业绩效

Sougiannis和Lev(1995),首次对研发支出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使用研发投资活动频繁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研发支出总额按照一定的假设方法进行资本化[4]。实证结果显示,研发支出部分资本化会计处理方法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部分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法与滞后期间的企业绩效之间仍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Manry和Han(2004),接下来的实证研究,以韩国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显示: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程度比研发支出费用化金额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更强,还显示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与股票价格正相关。对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处理方法持积极态度。

(2)研发支出的不同会计处理与企业价值

1978年Ben-Zion在《Profit cost margin,monopoly power and R&D intensity for industrial firms》一文中首先在会计研究领域开始了对研发支出与企业价值的研究[5]。随后Horwitz(1980)、Elliott(1984)、Baber(1991)、Clinch & Barth(1998)等进行了大量关于研发支出与企业信息披露价值的经验研究。

Peters,Nix(1988)在研究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时发现,问卷调查中近70%的研究对象认为,研发支出处理方法的规定对企业的研发投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会计准则中关于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处理方法可能减少研发投入活动。

Sougiannis和Lev(1996),在研究美国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处理时,以每股收益为衡量企业价值的被解释变量,发现,在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的假设下,研发资本回报与企业每股收益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Dennis Ray和Oswald(2000),在以英国1993-1997年的上市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中,结果显示:企业价值和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呈正相关关系。

Ronald(2002),比较了英国、德国、法国和美国的研发支出处理方式的价值相关性,发现,德国和美国研发支出费用化处理与报告价值相关性显著,英法和美国的高新技术行业研发支出在资本化和费用化部分的细分强化了研发支出报告的价值相关性。

Anne(2010),在对法国企业的研究时,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对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决策和企业未来业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尽管管理层有盈余管理的动机,但是研发支出资本化或费用化对企业未来业绩的影响不确定,有负或中性的影响,这不足以为管理层提供与未来业绩决策提供可参考的信息。

2.国内研究综述

自2002年开始,我国自愿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研发支出信息的上市公司逐渐多起来,2002年以前这一数据极度缺乏,2002年后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研发投入与绩效、研发投入与股价变动、研发投入与治理层结构等一些列实证研究开始丰富起来。2006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研发投入“两个阶段”、有条件资本化的区别处理,研发投入有条件资本化和全部费用化会计处理方法与绩效关系的研究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相关的实证研究开始出现。

(1)研发支出不同会计处理方式的影响因素

关于因素的分析,比较全面的是2011年徐全华在《上市公司R&D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的分析。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中研发支出处理的分类,研发支出资本化财务数据报告有效的企业反映出,企业规模、资本结构、治理层结构、现金流量强度、经营杠杆、企业外部竞争环境以及行业研发处理差异,都对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具有影响。特别是在盈余管理压力下,管理层对有条件的资本化中的条件的满足还是放弃有很大的主观性。

(2)研发支出的不同会计处理与企业绩效和企业价值

曾爱民(2006),在比较新旧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研究发现,研发支出有条件的资本化处理比完全费用化处理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帮助企业减少短期不利行为而改善企业经营业绩。但同时,对于满足条件的资本化,这一条件的规定需要逐步的完善。

王一卉(2007),结合自由现金流量模型研究研发支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显示,研发支出资本化,资本回报率相当于原来研发支出成本的1.16倍,增幅在15%的比例,相当于10.5倍的预期增长率,增加研发费用或资本化的比例高达952%,不影响目前的现金流。

赵娟(2009),研究了企业研发支出有条件的资本化会计处理方法,研发支出的资本化,可以传递企业资产状况良好、筹划以得税收优惠的信号,增强企业外部融资的潜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投入的热情。

(3)研发支出的不同会计处理的价值相关性

国外的研究多是直接针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实证研究,而国内的学者较多的集中于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薛云奎,王志台(2001),在《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和《R&D的重要性及其信息披露方式的改进》两篇文章中较早地研究了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以及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价值相关性。

程小可(2010),研究了资本化研发支出项目的价值相关性,发现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具有正向的影响,研究开发投入比无形资产以及扣除研发支出资本化部分后的资产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更高。

三、综述总结与评价

关于研发支出的研究在国内外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关于研发支出费用化和有条件资本化的会计处理变更的研究,多集中于英国、法国、德国和韩国且开始较早,美国由于所有的研发支出费用化处理,研究只能在一些假设条件下通过模型处理得出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样本数据用于实证研究,我国在2006年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后才开始了有意义的研究,总体上来看实证研究的数量还较少。

涉及的研究领域:涉及企业绩效、企业价值、股票收益、市场反应、价值相关性、盈余管理、治理层结构等方面。

涉及的国家:主要是英国、法国、德国、韩国和美国,以及实行新会计准则后的我国。

样本数据来源:国外研究多是全行业上市企业,韩国和美国比较特殊,倾向于选择医药、化学等高科技上市企业与非高科技企业进行比较研究;国内研究有针对全部上市公司的研究,也有细分行业的研究,还存在较少的关于工业企业、中小企业的研究。

研究结果:研发支出费用化处理与绩效的关系存在正相关、负相关和相关性不确定三种情况;研发支出资本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也有正相关、负相关和相关性不确定三种情况;研发支出不同会计处理对绩效的影响还存在时滞的情况。

[1]Robert M Solow.Georgescu-Roegen versus Solow-Stiglitz Ecological Economics,Volume 22,Issue 3,September 1997,Pages 267-268.

[2]辛云峰.研发支出、企业绩效与市场反应[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3]徐芳.公司业绩波动与研发支出资本化—基于中国A股市场经验研究[J].会计之友,2012,(16):82-86.

[4]Baruch Lev,Theodore Sougiannis.The capitalization,amortization,and value-relevance of R&D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Volume 21,Issue 1,February 1995,Pages 107-138.

[5]Ben-Zion.Profit cost margin,monopoly power and R & D intensity for industrial firms Economics Letters,Volume 12,Issues 3-4,1978,Pages 355-359.

猜你喜欢

资本化会计准则价值
军工资产资本化现状及问题研究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浅谈电视媒体广告经营的公司化与资本化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
浅议人力资源资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