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女性主义视阈谈美国动画片《木兰》中的女性意识

2017-04-15刘春晓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李翔花木兰木兰

刘春晓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绵阳 621000)



从女性主义视阈谈美国动画片《木兰》中的女性意识

刘春晓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绵阳 621000)

木兰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南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木兰辞》。在中国,花木兰的故事代代传颂,广为流传,主要是因为其内在的主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伦理相符合。而美国动画片《木兰》则将中西方的文化元素相结合,在此影片中,花木兰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思想“忠与孝”的代言人,而是一位具有独立思想,勇敢,个性解放精神的新女性形象。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探讨美国动画片《木兰》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美国《木兰》;新女性形象;女性主义;女性意识

一、引言

中国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是一个男权社会,儒家思想经典,如“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的标准都说明了无论是从家庭还是从古代社会的分工的角度来分析,男性一直是封建社会权力的掌控者。此外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观念在无形中对封建社会的人们,甚至现代的人们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位传奇的女性形象,在南北朝的《木兰辞》中记载了中国最早的木兰故事,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的故事。这个故事深受大家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其中蕴含的道德理念与中国人热衷的思想感情一致。1998年,美国迪士尼根据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制作了动画版的《花木兰》。动画版的花木兰的形象被重新塑造,不再是中国传统对花木兰形象(忠与孝的完美结合),而是具有女性主义精神全新的形象。

二、中国传统的花木兰形象

木兰故事最早是在南北朝的《木兰辞》中有记载的,主要宣扬了中国忠与孝的传统思想,而中国传统的木兰形象可以从《木兰辞》中解读出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记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位名为木兰的女子替父从军尽其孝道的故事,文中一句“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身为女子的木兰考虑到父亲年迈又没有稍长的儿子能够代替其出征,只能冒着欺君罔上的罪名,女扮男装代替父亲去从军。在当时的中国,女性是从属于男性的,没有资格上战场的,甚至会认为女性上战场是不祥的。但是对木兰来说,解救父亲是她唯一的心愿,而能解救父亲的唯一办法就是替父从军,所以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所有这些把木兰的孝道推到了传统道德理念的顶峰。在战争结束后,虽然取得军功,但木兰不要尚书郎的封赏,只想能快点回到自己的父母身边,从这些做法可以看出虽然花木兰是中国传统女性心中女英雄,但是仍然没有太多自我意识,传统家庭的理念对其仍有很深的影响。文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诗中的木兰被宣扬成为一位英勇的巾帼英雄,实际在她的骨子里仍然是一位很传统的中国女性形象,在荣归故里后,恢复了自己的女性身份,象征着木兰又重新回到了男权社会所规定的女性的正常生活之中。

三、女性意识的体现

与中国传统的木兰形象有所不同,美国的动画片所塑造的木兰是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追求自我价值的形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美国动画片中所蕴含的女性意识。

(一)《木兰》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在《木兰》主要从四个方面体现木兰的女性意识:初登荧屏,形象活泼;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军旅生涯,英勇善战;高官不受,荣归乡里。

1.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匈奴进犯,边关告急,朝廷开始征兵,木兰的父亲也在征兵行列。在影片中,木兰的父亲被念到名字的时候,木兰想要上前却被母亲拦住,因为母亲知道自己的位置,在男性面前,她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木兰的母亲给自己固定了一个位置之后,并把她传递给木兰,想让木兰在男性面前也成为失语人。但是由于木兰的孝顺,她决定代替年迈的父亲走向战场。出走之前,木兰有进行了一次装扮,只是这一次她把自己装扮成男人。因为她明白女姓是第二性的,一直以来都是男性在主导着整个社会,女性被看做是附属于男权社会的一种对象,她们是没有主体地位的。正如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的“所谓自然性别,事实上并不是天然形成的,人们的性别区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被给予的,被强加的,尤其女性作为低等的性别,和男性作为优越的性别,是社会不平等的表现。”(波伏娃,95)女性是没有资格上战场的,她们是弱者是需要被人保护的,这种认识限制了人们对他人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让女性天生认为自己是一个弱者。这样是很多女性不自觉的就给自己下了定义,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弱者,是感性的,是需要被男性保护的。而木兰不得不以男性的身份出现在战场,易装实际上构成了一种隐喻,女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渴望成为男人的欲望无非是寻求更顺利自我发展的手段,或者称是在双重压力下被胁迫而为之的无奈。(郑芳,77)于是她割短了自己的长发,绑起了头发,穿上了盔甲,佩戴了父亲的宝剑,骑着马离开了家奔向了军营。但是外表看起来像不行,她故意学着男人说话,男人走路,用粗鲁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的女子身份。她以故意压低的粗嗓音向其他士兵强调:“我有一个名字,也是男人的名字,叫……花平。”此时的木兰想要证明的是她和其他男子一样,无所不能,拥有着更多的权利和义务。

2.军旅生涯,英勇善战

“女性主义者认为男女是平等的,女性要依靠自己,不断地自我奋斗,努力实现解放与发展。”(权立峰,77-80)木兰最初到军营的时候,惹了不少麻烦,刚开始训练时也远落后于众人。军尉李翔,一个智勇双全,完全符合封建礼纲的男子,对木兰恨铁不成钢,说沙场残酷让木兰不如返家。为了李翔的一句话,为了豫剧中的那句“谁说女子不如男”,木兰不甘心,她想证明自己即使身为女子,也可以和男子做得一样好。黎明到来之际,她终于爬上了那了那象征勇猛的柱顶,取下了李翔射得那支箭,她是士兵中的第一人。自此,木兰训练再没有落后,还远远超过了他人,她用实力赢得了战友的尊重和校尉李翔的肯定。从此,木兰彻底失去了女子素来为女子所欣赏、期待又轻视的某些特点,成功的伪装成了一个真正的“男人”。

军队进入前线,在和单于的战争中,敌众我寡,木兰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她抱着火炮冲动单于军队前,轰掉雪山,引发雪崩,埋住了单于的军队。李翔将木兰引为亲信。可是,木兰在受伤时暴露了自己的女子身份,于是,所有一切都变了,她不再是战士们心中的英雄,还被赶出了军营,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只因为——她是个女人!传统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男子的权威是不容被挑战的,也是一个男女分工明确的社会,男人出征沙场,而女人只能在乖乖待在家中抚养孩子。木兰男扮女装的行为对父权制的社会秩序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宰相命令李翔处决木兰,但念及她的恩情,便留其一命,将木兰弃于茫茫雪野之上。

木兰在苍茫寂寥的雪野中表白了自己的内心,“也许我并不是为了我爹,我这么做只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样每当我看见镜子,就会觉得对得起自己。”透过这句话,可以看出木兰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真正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女儿也可以保家卫国,而不是依附于丈夫或婆家,来争得荣光。这里体现的是木兰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她想要像男性一样有所成就,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单于从雪堆里爬了出来,木兰跑到京城去报信。此时京城里一片欢腾,百姓们夹道欢迎从战场归来的英雄们,其中却没有功劳最大的木兰。木兰跟李翔报告说匈奴混进了京城,李翔却不相信,木兰说了这样一句话“你说你相信花平的,木兰就不一样了吗?”这句话反映出了木兰也对当时的社会传统提出了质疑,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尤其是在男权制的社会。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大,功劳有多大,只要你的先天身份是女子,你所取得的一切都会付诸东流,你的价值也被否定和抹杀。花平和木兰,虽然还是同一个人,只是名字不同,性别不同,但遭受的待遇的差异竟有如此大。是的,这就是男权社会赋予女性的所处的低贱地位。最后,木兰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武功解救了皇帝,那个在男权社会中至高无上的人物,才有机会成为了英雄。木兰终于成就了她自己,她以女子的真实面目和性别做到了这一点,同时也实现了为花家光宗耀祖的愿望。木兰这种成功表现了,一个女性由依附地位走向独立自由的完美奋斗历程。她的成功已不仅仅限于“男女平等”的争取,而更在于她独立地走向个人事业的成功。

3.高官不受,荣归乡里

影片中,木兰把皇帝从危难中解救出来,歼灭了匈奴,拯救了百姓,但是因为她的女性身份却受到了争议,在大家的欢呼声中,宰相说“一个女人,糟糠之物”。这句话表明就算她救了皇帝,解救了天下,她还只是个女人,这是对女性的贬低。在那个时代,女性被看做“被看”的对象,男性的附庸,会出现这样的贬低也很正常。但是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皇帝向木兰鞠躬,全场都很惊讶,而这种行为体现了皇帝对作为女性的花木兰的肯定,这是对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的反抗。当皇帝要封花木兰为宰相时,她不卑不亢,果断拒绝,依然选择了回归故乡,仍然做回了父母的女儿——木兰。此时的木兰敢于说出自己的心声,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她是一个有主见的女性形象,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因此她不会受高官厚禄的诱惑。木兰在影片中的形象与人们印象证的传统女性形象是截然不同的,这在男权社会中,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再一次肯定。

(二)《木兰》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在中国古代的男女婚嫁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女性主义者强调在婚姻选择中男女绝对地自由,在婚姻关系上男女绝对对等,她们在批判已有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压迫的基础上致力于去改变已有的思想、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从而建立起基于自由、平等基础的婚姻思想和婚姻制度。(谭永,361)木兰作为女性权利的捍卫者,也是一位追求自由和爱情,反对封建礼教思想的叛逆者。在《木兰》中木兰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她和将士李翔在战场上协力击败敌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突破了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在婚姻选择上没有自主权的传统观念。

四、结语

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中的女性意识是鲜明的,木兰的从军使她摆脱了作为被看对象,作为男性附庸的地位,而走向了独立的成长奋斗之路,最终实现了自我,这就很好地证明了女性可以像男性获得战功,保家卫国,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男性,这也是对传统的父权制社会体制的一次重大挑战。影片蕴涵着强烈的女性自我觉醒和自我实现的价值观念,木兰被塑造成了一位勇于突破了传统意识的束缚,追求自由,寻求自我,有着独立思想和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的新女性形象,这也是女性主义对传统文本的重新阐释后所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

[1]Simone de Beauvoir.The Second Sex.Vintage,1974.

[2]包相玲.解读花木兰中西文化形象的冲突与融合[J].电影文学,2013,(3):86-87.

[3]冯学红.电影《花木兰》的女性意识与文化身份书写[J].宜春学院学报,2013,35(6):83-86.

[4]鞠贵芹.女性主义视域下的花木兰形象演变[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4):82-84.

[5]凯特·米利特.性政治[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6]李兴兴.从花木兰看女英雄的塑造与重写[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猜你喜欢

李翔花木兰木兰
木兰剧片段展示
李翔作品欣赏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花木兰
BOUNDEDNESS OF MULTILINEAR LITTLEWOOD-PALEY OPERATORS ON AMALGAM-CAMPANATO SPACES∗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若是木兰能网购
李翔书法作品欣赏
安阳有个“花木兰”
滇中木兰的“农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