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讲史小说中的“志怪之史”
——以《三国演义》为例

2017-04-15邬晓雅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汉室术士史书

邬晓雅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明清讲史小说中的“志怪之史”
——以《三国演义》为例

邬晓雅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明清时期的讲史小说是以历史为底本进行创造的文学作品。由于认知所限,古代史书中往往会掺杂很多志怪因素,这些志怪因素符合小说的奇趣之需,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在了讲史小说中。本文大致从“征应”、“异人”和“异术”几个方面来看讲史小说《三国演义》对史书中志怪情节的继承和创新。

讲史小说、志怪

讲史小说是一种明清时期独特的文学形式,由宋人“说话”这一市井技艺的讲史部分而起源,最初可以看作一种通俗的历史读物。它自产生伊始就与史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而也继承了正史或者民间野史中志怪搜奇的一部分内容。

一、讲史与志怪

说起讲史小说,有学者认为,讲史小说最初出现的时候,其地位依附于史书,是以“讲史”的特点而见容于正统儒学。①因此,明初时期讲史小说对于历史的态度相对严谨,注重“信史”与“不违”。金圣叹对《三国演义》的评价便是:“《三国》人物事体说话太多了,笔下拖不动,踅不转,分明如官府传话奴才,只是把小人声口,替得这句出来,其实何曾自敢添减一字。”②

讲史小说中常见的志怪元素,实则也算是对史书的承袭。很多唐代以前的志怪书籍与史书一样,均以实录为准则记载,作者相信自己所记载的内容是真实发生的故事,例如《搜神记》的作者干宝是东晋的史官,他作《搜神记》的缘由是经历过父亲的小妾被埋于墓室数年而未死,以及兄长死而复生之事,决定搜集奇闻异事以书记之,因此是以实录的态度来著书,并且多次引用史书中的内容。

魏晋以来的众多的笔记小说,经常将志怪与记史混杂,不会刻意将志怪的内容与历史记载分离出去,这也造成了志怪与野史的分野不清晰。如《朝野佥载》《隋唐嘉话》等唐人所著的笔记小说,名为记史,也确实有不少关于历史的记载,但是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志怪志异性质的。不仅是野史小说,正史之中也经常会出现离奇怪异的记载。例如班固所撰的《汉书·五行志》中,记载了大量离奇怪异、征兆果验的事例。这些都为讲史小说中的志怪因素铺下了伏笔。

二、史书与《三国》中的“征应”

史书中最常出现的怪异现象就是“征应”,古人相信天人感应的理论,大到掌权者的德行会导致天地之间各种异象的出现;小到个人身上出现的异事或者谶语能够昭示此人日后的命运,无不是涵括在“征应”内的。

野史笔记中的“征应”内容不绝如缕,《朝野佥载》卷一就有数条关于童谣谶语、异征验应的志异记载。例如书中记载,安乐公主政变被杀前便有童谣预示此事:

景龙年,安乐公主于洛州道光坊造安乐寺,用钱数百万。童谣曰:“可怜安乐寺,了了树头悬。”后诛逆韦,并杀安乐,斩首悬于竿上,改为悖逆庶人。③

《三国》以小说形式来说史,自然也少不了这些谶应之事。小说开头第一回便提到了种种灾异,用以昭示汉室气数将尽,日后天下大乱的趋势: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

第七回写到孙坚之死前,也有种种不详的征兆:

忽一日,狂风骤起,将中军帅字旗竿吹折。韩当曰:“此非吉兆,可暂班师。”坚曰:“吾屡战屡胜,取襄阳只在旦夕;岂可因风折旗竿,遽尔罢兵!”遂不听韩当之言,攻城愈急。蒯良谓刘表曰:“某夜观天象,见一将星欲坠。以分野度之,当应在孙坚。

这些灾异基本上在《后汉书·五行志》与《三国志》等史书中均有记载,作者所做的主要是将其润色,丰满,并将情节串联起来。但是某些具体的细节部分掺杂了作者的想象和取舍。

三、小说中的异人与异术

除征应以外,异人异术同样是小说中常见的因素。《三国演义》秉史书而述,史书中所记载的异人三国自然也收纳入内。《三国》中的术士形象非只一人,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诸葛亮。在第四十九章中,诸葛亮自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至此,历史上这位谋士能臣的形象就更多的带有了一些异人术士的色彩。其后设祭坛借来东风的情节就使这位异人看上去更加神乎其神了: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分付鲁肃曰:“子敬自往军中相助公瑾调兵。倘亮所祈无应,不可有怪。”鲁肃别去。孔明嘱付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

除书中花费浓墨重笔描写的多智近妖的诸葛亮以外,左慈也是一个明显的术士形象,有关于他的情节很少,但是让人印象深刻。文中他自述与峨眉山学道三十年,从石壁中得到三卷《遁甲天书》。他通过天书修得一身本领,上门拜访并指责曹操谋夺汉室江山,在曹操的迫害和追杀下使用各种神奇的法术,从容而去。这段经历在《后汉书》和《三国志》里都有记载,但是三卷天书之说以及斥责曹操侵夺汉室的对白就是作者杜撰了。

《三国演义》的倾向性很明显,褒刘抑曹,认为刘备的政权是汉室正统,而曹操则是篡权小人。汉室天子是天命所钟,落难郊野时自有天相,逢凶化吉。从这个角度来看,书中的术士异人,多半是正面形象。蜀汉的灵魂人物诸葛亮自不必说,左慈这样神通广大,被塑造成类似活神仙一样的人物,面对曹操的时候也斥其为乱臣贼子,肯定汉室的正统性。

基于作者的偏向和书中描述的术士形象,我认为作者将自己的情感与立场倾向转化为天意置于小说中,神异之事和异人术士的立场则是这种倾向的体现。对于吕蒙之死的处理,史书记载他病死于孙权内殿,但《三国演义》安排关羽的亡魂将其索命而死,并且关羽还因护佑一方被人立祠纪念。其他情节还有汉室正统的献帝兄弟落难郊野时被萤火指引脱困;王朗替曹丕威逼献帝退位,后被武乡侯诸葛活活骂死在岐山等等。这些是不完全符合史实的,作者明显掺杂了自身的情感和合理想象将情节扩充,而这样的情感倾向在描写到志怪志异情节的时候,就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注释】

①李明清.明代讲史小说:从“讲史”向“小说”的演变.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3月

②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第3版).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③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

[1]水浒传.中华书局,2005年6月版

[2]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3]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第3版),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4]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

邬晓雅(1992.05-),女,汉族,湖北武汉,现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就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宗教学。

猜你喜欢

汉室术士史书
唐代前期的星变、术士与占验
Glubbdubdrib and Luggnagg
《出师表》初三复习试题
敌人来了快退位
祝贺汉江被评为全国最美家乡河
参观诸葛亮隆中遗址
“汗青”原来是史书
为小人物喝彩
经典逆袭!
“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