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实、拼贴与暴力
——《天注定》叙事特点分析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纪实性暴力事件樟柯

苏 睿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纪实、拼贴与暴力
——《天注定》叙事特点分析

苏 睿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贾樟柯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一直以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强烈人文关怀性以及善用带有纪录片性质的长镜头而著称。《天注定》就是由贾樟柯编剧导演的一部电影作品,斩获了包括2013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不仅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同时也是贾樟柯里程碑式的作品。本文就尝试从纪实性、拼贴性、暴力性三个方面对《天注定》的叙事特点进行分析。

《天注定》;纪实;拼贴;暴力

一、粗粝的纪实风格

《天注定》在整体风格上延续了贾樟柯电影一以贯之的虚构与纪录片相结合的粗粝的纪实性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取材的真实

《天注定》主要围绕四个人物、四个故事展开,这四个故事都是取材于轰动一时的真实的事件改编。四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不同,但是主人公被纷纷逼向绝境并最终采取致命行动的人生命运却惊人的相似。粗粝的纪实性叙事风格直观地为观众展现出大社会背景下底层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方式与状态,也更真实直接地反映出下层阶级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挣扎。

(二)语言及其他

除了取材的真实外,《天注定》的纪实风格还表现在语言以及场景、演员的选用等方面。以尊重生活原貌的方式来呈现故事,最大程度还原现实,从而使故事能更接近所要展现人民的生活状态。

语言上,影片中的人物基本讲的都是各自的方言,很少有人讲普通话,并且还有大量粗语、脏话的出现。方言、粗语与脏话的运用使角色更加符合想要展现的人物所处的文化水平与社会阶层,更贴近生活原貌,更大程度地还原了生活本相。

场景选择与布置上,导演也是煞费苦心,尽量选择能最大程度上符合故事人物形象的居住工作环境以及能够最深刻传达出电影主题的拍摄场地。例如,拍摄重庆那段故事时,为了更好地展现出在社会快速变革与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力、边缘化,在选景时,贾樟柯就特意选择了一个一江之隔的空间,江的一边是落后贫穷的村落,而江的对面就是繁华的城市。这种强烈的对比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被困在贫穷衰落的村子里的年轻人心中对自己人生、对自我价值的种种彷徨,这种彷徨,这种江对面的诱惑就可能就会是罪恶的诱发之源。

二、拼贴的叙事方式

《天注定》虽然延续了贾樟柯电影一直以来的纪实性风格,但却运用了不同于以前电影的叙事方式,弃用了之前一以贯之的线性叙事而改用拼贴联结的叙事方式,这主要体现在故事、形式、角色的拼贴三个方面。

首先是故事的拼贴,《天注定》不同于贾樟柯其他电影的线性叙事,将四个真实的社会突发暴力案件加以虚构,以一种巧妙的人物穿插将故事连缀在一起。贾樟柯曾说他通过《天注定》是在“试图描绘一个社会全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底层人民在这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变化下,生活、情感等都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下产生的焦虑恐慌情绪使社会突发暴力案件频发。面对这些突发的暴力事件,一开始大众可能极度震惊,议论纷纷。但随着事件发生频率的不断增加,人们会逐渐变得麻木。《天注定》就试图唤醒人们对暴力事件背后的社会背景与发生根源的追溯,带领观众感知看似突发暴力事件背后所隐含的悲剧发生的必然性。这样的创作意图就使剧本“很难选择只讲一个故事,特别是你叙述重点不是一个日常状况,而是一个突发的高度戏剧性的状态,只讲述任何一个孤立的事件,会显得有它的偶然性。”为了排除观众的这种偶然性心理,《天注定》选择以这种拼贴的方式将一个个没有因果关系的故事联结在一起并相互穿插,使影片所展现的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充实,更充分地暴露事件背后隐藏着的社会矛盾与根源。

其次是角色的拼贴,《天注定》中,影片在叙事上的拼贴还体现在角色塑造上。最后形式的拼贴,《天注定》中除了现实叙事以外还加入了传统戏曲与新媒体的叙事形式拼贴。例如在大海的故事中穿插《林冲夜奔》、《铡判官》的传统叙事;三儿故事中加入新媒体元素电影《放逐》;小玉故事中,新闻报道的多次出现等等。观察这些形式的拼贴,我们会发现在《天注定》这部电影中,非常奇妙地出现了“前现代(戏曲)、现代(现实)、后现代(媒体)三种叙事话语和影像空间的‘拼贴’与‘并置’”。前现代下的叙事仍然延续在现实叙事中,几百年前的故事在现实叙事中继续发生;而后现代叙事却与现实叙事形成一种对比和反讽。这样多种叙事形式的拼贴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民间现实的挣扎与无奈。

三、血腥的暴力展现

贾樟柯称《天注定》是一部向胡金铨、张彻等导演致敬的当代武侠片,然而,当我们观看完这部电影就会发现其中只有些微武侠元素的穿插,这部电影绝不能称作一部武侠片,却可以说是一部“暴力”片。与贾樟柯以往的电影比较而言,《天注定》的又一大特点就是充满着大量血腥暴力的镜头与诸多暴力事件。例如电影一开场就发生了十八湾杀人案,作为主人公之一的三儿路遇劫匪持枪连杀三人,紧接着大片倾倒在地的西红柿与路边横躺一具尸体的画面似乎就是在向观众暗示这部电影场景的血腥暴力。电影在接下来的画面中就接连不断的出现各种血腥场景。那么通过这大量暴力血腥的镜头导演想向观众传达什么呢?贾樟柯曾说过自己创作《天注定》的意图。“这些年发生了这么多暴力事件,它们严重影响到了我的情感。”我们自以为很了解这些暴力事件,但我们却又真的了解吗?贾樟柯就试图以《天注定》引导观众去面对与理解暴力事件背后所隐藏的东西。

“必然”之一就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所伴随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与问题。这些社会矛盾就是暴力产生的根源。

如果说社会矛盾是暴力产生的根本原因,那普通人之间对他人尊严的漠视与践踏就是暴力产生的直接原因。贾樟柯在他的《解读<天注定>》一文中也说“尊严是所有暴力问题的触发点”,在所有的暴力事件中尊严就是“压断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没有人天生就喜欢血腥与暴力,每一次暴力的背后都隐藏着尊严被随意地践踏与漠视,如果多一点对他人基本的尊重,暴力就不会那么容易被激发。

其实仔细观看贾樟柯的电影就会发现他在之前也有暴力元素的表达,只是十分含蓄与隐忍。例如《三峡好人》中韩三明被胁迫看“表演”等,而在《天注定》中只是将暴力集中有力地进行了释放性表达。这就表明暴力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突发的,而是频发甚至高发的。让观众能够更深刻认识到暴力背后的隐含并努力消除或许就是导演所想真正实现的。

[1]贾樟柯.贾想(1996-2008).贾樟柯电影手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贾樟柯,赵涵漠,林天宏.解读《天注定》[J].人物.2013年10月.

[3]郭青格.天注定.“贾樟柯”式结构之美[J].作品透视.2014年15期.

苏睿(1994.06-),山西运城人,黑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纪实性暴力事件樟柯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探析
纪实性电视专题节目叙事策略研究
论口述历史纪录片的艺术特色
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美学
纪实性电视专题节目叙事策略分析
贾樟柯:走西方
社会戾气背景下极端暴力事件的影响因素探析
贾樟柯:我的电影基因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