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吴荪甫的话下一注脚
——《子夜》中堕落于巴枯宁主义的阿Q诗人

2017-04-15张译之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子夜人民文学出版社茅盾

张译之

(山东大学文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为吴荪甫的话下一注脚
——《子夜》中堕落于巴枯宁主义的阿Q诗人

张译之

(山东大学文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子夜》除了成功塑造出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形象外,还使着墨不多的范博文这一堕落于巴枯宁主义的阿Q诗人活跃在三十年代大舞台,不啻为吴荪甫的议论“现代的年青人就是这么着,不是浪漫颓废,就是过激恶化”下一注脚。本文意在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结合社会问题分析方法,在对范博文这一时代青年进行重新定位的基础上,体现茅盾对其命运发展的忧思,进而彰显文学的社会功能性。

范博文;现代青年

《子夜》一经问世就开拓了现代小说创作的新局面,成为三十年代不可多得的一部杰作。它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以文本形式浓缩了十里洋场的社会风貌,更在塑造出众多独具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诚如乐黛云所言:“在茅盾创作的小说画廊中,资本家、买办、工贼、地主、恶霸、帮会流氓、市井恶棍、交际花、知识青年、时代女性、教授学者、工人农民、市镇群众、革命领导人……无所不包,三十余年中国社会生活无论从时间的纵的剖面还是从社会各阶层的横的断面,几乎都可以在茅盾的小说中一览无余。”[1]时代与人的完满结合构建了茅盾的文学世界。

到底该如何评价三十年代的现代青年?茅盾在小说的第五章,借吴荪甫之口给出了答案——“现代的年青人就是这么着,不是浪漫颓废,就是过激恶化”[2]。范博文正是前者的典型代表。但综观之,理论界对这一文人形象却鲜少涉及,即使存在也仅杂糅于小资产阶级群像并被一笔带过,只有尹清丽在其《摇摆于身份与情感间——<子夜>中范博文形象》中,以身份与情感间的动摇表现出范博文性格的双重性,并借此体现了茅盾对青年知识分子命运的不满与担忧,但作者之于范博文诗人形象的刻画并不全面,对其所信仰的“巴枯宁主义”也涉笔不多,因此,对范博文这一人物的探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子夜》中范博文是以诗人的身份存在的。

首先,他具有诗意的出场。从文字学意义层面考量,“博文”这一名字本身就极具文化气息:不论是《说文解字》的“博,大通也”,还是《辞源》的“通达、多闻曰博”,皆以“多晓古代文献”[3]的喻意验证了“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气魄。茅盾正是借助珊妹对这一诗意名字的呼唤,为范博文的出场营造了诗意氛围,并最终使其凭借“但是丁医生的使命却是要燃起吴老太爷身里的生命之火,而不是扑灭那个火”[4]的诗样话语完成诗人身份的认定。

其次,他拥有诗人的相貌。一张“不太圆,也不太尖,略带些三角形,很秀逸的脸儿”,一弯“浓而长”的眉,一双“聪明毕露”的眼睛外加“惹动神经质女郎们爱怜的”[5]忧郁情态,在此成为诗人气质担当的代言体。值得思考的是:既然范博文作为一个“人”在第一章中就出现了,那么有关他的肖像描写为什么要留到第六章才加以表现呢?杨有业曾对《子夜》中女性的肖像描写做过研究,他认为这些肖像描写的特点是“不仅肖像本身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而且与肖像出现的时间、地点、何人眼中以及肖像一经出现后所引起的情节发展、矛盾冲突、结构变化都有直接的关系”[6],其实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男性:当范博文通过化妆包上的小镜子来欣赏自己的容貌时,林佩珊正无言地坐在他的旁边,有关“家长专制下爱情该何去何从”的讨论致使两人都心事重重。因而于此时穿插的容貌描写便肩负着两项功能:其一为延宕并不愉快的谈话,缓解尴尬气氛提供契机;其二促使范博文完成自我情绪的调控:由先前因佩珊模凌两可的态度而引发的抑郁生气,转变为之后“忽然感到从未有过的兴奋激发了从未有过的勇气了”[7]。简而概之,出于文学功能性的考虑,茅盾赋予范博文的肖像描写以三方面的意义:一来呈现诗人的忧郁气质;二来表现诗人的自恋及自负情怀;三来,在与佩珊的情感面临危机这一言语背景下,体现范博文既想冲破束缚又缺乏勇气乃至造成内心苦闷却又自我满足的懦弱性格。

再者,他具备诗人的品性。第一,冷眼傲世。据统计,茅盾用来修饰范博文的形容词——“冷冷地”在《子夜》中的使用频率高达5次。面对强大的都市文明,诗人总以冷笑与分崩离析的价值体系划清界限。第二,清高自负。范博文极端厌恶金钱这一摧毁世界的洪水猛兽,向往田园般的简素生活。第三,遗世独立。既然觉得周围的一切“平凡恶俗”[8],举世浑浊我独清,那么与他者及时代的格格不入必然导致其孤伶无依,寂寞无聊。第四,敏感自尊。以四行诗枨触了心绪为由,吴荪甫借教训阿宣发泄出自己之于诗人的鄙夷,却不想因此激怒了范博文,引得他当即反唇相讥,之后更是直以“荪甫”相称,对民族企业大放厥词。虽然只为逞一时口舌之快,但范博文为其诗人身份所做的辩护还是体现出他敏感多疑、自尊自爱的一面。

但范博文在《子夜》中并不是唯一的存在。拥有“万能博士”雅号的海归杜新箨是他“在某一点上合得来的伙伴”[9]。这“某一点”具体表现在可以用来概括范博文人生观的“巴枯宁主义”,即“什么都看不惯,又什么都不在乎”[10]。确实如此,范博文于整个时代而言类属冷眼旁观的“第三者”,“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虽借以知识分子敏锐的洞察力谙熟了时代大潮下虚伪的社会本质,可他那些超越时代的真知灼见却无法被周围人所认同,与大众的游离迫使他只能以“无所谓”的态度为诗人的洒脱进行身份标榜。这是理想主义者的典型,“不论男女,无不有一种骨子里的犹豫和忧郁,一种深渊和自毁的性格倾向,有‘局外人’或‘走错了房间’式的错位感,有一种‘狂人’或‘幻想症式’的精神气质”[11]。

需要注意的是,范博文从看不惯到不在乎的情感转换并非一蹴而就,其中需要借以“精神胜利法”的自我麻痹。鲁迅笔下这一武器的最初持有者——阿Q——的典型性正得力于此:一面于自尊中隐含着自我欺骗——“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12];一面于自负中建构虚假的优越感。综合来看,范博文诗人般的清高影射有阿Q的自尊气,对时代的不满亦活现出阿Q的自负神态。恰如吴芝生所言,范博文是堕落了的过来人,热情的革命拥护者一变而为静坐饭店的侦探小说家,简直活脱脱一个决心革命而不得的阿Q。他的矛盾正说明不是时代的堕落毁灭了社会,而是以他为代表的一类青年知识分子的堕落才颠覆了时代。

综上,范博文是一个堕落于巴枯宁主义的阿Q式诗人。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代里,他虽厌恶金钱的异化,却又自觉沦为其附庸;虽然对资产阶级“死之跳舞”极尽鄙夷,却依然迫不及待地跻身他们的行列;尽管愤慨于李玉亭的“危言诤论并不能叫小杜居安思危,反使得他决心去及时行乐”[13],但实际上对此并不排斥,小资产阶级的享乐固性坚定了他对“巴枯宁主义”的信仰。以范博文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方面对新的进步的力量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无力挽回自己阶级行将死之的命运”[14],犹疑动摇与自身堕性使他们注定不能成为改变时代的革命者。

[1]乐黛云.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和艺术创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4:48.

[2]茅盾.茅盾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47.

[3]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修订稿(1-4)(第一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377.

[4]茅盾.茅盾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33.

[5]茅盾.茅盾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54.

[6]杨有业.谈谈子夜中几个女性肖像的魅力.鞍山师专学报,1985,3:56.

[7]茅盾.茅盾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54.

[8]茅盾.茅盾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69.

[9]茅盾.茅盾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73.

[11]茅盾.茅盾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72.

[13]张清华.春梦,革命,以及永恒的失败与虚无——从精神分析的方向论格非.当代作家评论,2012,2:6.

[14]鲁迅.鲁迅全集(编年版:第二卷:1920-1924.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75.

[17]茅盾.茅盾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261.

[18]庄钟庆.茅盾的创作历程.人民文学出版社,1928:182-183.

In addition to successfully create the image of Wu SunFu who is a national capitalist,Midnight,at the same time,has conducted Fan BoWen who had not got so much noticed and makes him active at the stage of 30s in polarization form,as a explain and illustrate of“Modern young people are like this,not romantic and decadent but the extreme deterioration”which said by Wu SunFu.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social problems,this article intended to re-evaluate the character of Fan BoWen who come from the different class by way of text reading,so that we can take Mao Dun’s thought and worry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young people in the future into consideration,understand the function of modern literature at last.

Fan BoWen;modern young people

张译之,山东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子夜人民文学出版社茅盾
茅盾的较真
茅盾不怕被骗
月亮的第十六个子夜(外二首)
爱是什么
子夜吴歌·冬歌
子夜无眠(外四首)
《南北朝子夜四时歌春歌》
茅盾手稿管窥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enuti’s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Ah Q Zhengzhuan
茅盾文革期间撰写回忆录